【能源人都在看,點選右上角加'關注'】
北極星儲能網訊:為服務國家能源戰略,加快培養儲能領域高精尖缺人才,增強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自主創新能力,山東科技大學在全國高校中率先成立了“儲能技術學院”,12月18日,舉辦儲能技術高階論壇暨山東科技大學儲能技術學院揭牌儀式。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煤科工集團首席科學家王國法、中國煤炭教育協會理事長李增全、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副校長王家臣、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總資訊師金和平、山東省能源局黨組成員於秀忠、青島市教育局總督學秦新、校黨委書記羅公利、校長姚慶國出席活動。副校長李玉霞主持。全國知名學者、行業專家、山東省儲能技術創新聯盟代表、學校相關職能部門及學院主要負責人和師生代表參加活動。活動分為揭牌儀式和論壇兩個階段,論壇採取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進行。
羅公利在揭牌儀式上致辭,他在致辭中對儲能技術學院的成立表示祝賀,對各位嘉賓的到來表示歡迎,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援學校建設發展的領導和專家表示感謝。羅公利指出,山東科技大學因能源而生,因能源而興。立足新時代,學校積極對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準確把握國家“3060”雙碳目標,立足儲能產業發展重大需求,搶抓能源類高校發展新機遇,加快建設儲能技術學科專業,帶動相關學科轉型升級,建立完善本碩博人才培養體系,大力培養儲能領域“高精尖缺”人才,增強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自主創新能力,以產教融合發展推動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下一步,將緊緊圍繞儲能技術、儲能材料、碳儲技術、儲能系統智慧執行技術等開展儲能學科建設,努力打造自身優勢,逐步把儲能技術學院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的國內一流儲能技術領域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
李增全在講話中表示,中國三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山東科技大學和山東省能源局三方搶抓戰略機遇,共建山東科技大學儲能技術學院,必將助推儲能技術專業學科的發展,對培養該領域高精尖技術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希望學院貫徹把握好相關政策方針,堅持高標準高起點建設,堅持服務需求,以產教融合推動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金和平在致辭中表示,能源事業的發展離不開地方政府的支援,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撐,三峽集團將始終與山東省能源局、山東科技大學戮力同心,共同打造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聯合戰隊,驅動商業模式再造,把校、企、地合作做大、做深、做強,實現學生、學校、企業、地方、行業多方共贏。
於秀忠在致辭中表示,山東科技大學儲能技術學院的成立,將補齊我省儲能鏈條上的短板,為促進我省儲能及相關產業高效高質發展奠定基礎,希望科大儲能學院廣大師生,立足新起點,搶抓新機遇,為我省儲能技術突破和產業發展貢獻更大的智慧和力量。省能源局將繼續提供優質高效服務,推動全省能源改革創新再上新水平,為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秦新對儲能技術學院的成立表示祝賀,他表示,山東科技大學把承擔社會責任、服務地方發展作為重要辦學理念,主動融入地方經濟發展,制定服務青島行動計劃,立足學科特色,主動對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成績斐然,青島市教育局將一如既往的支援山東科技大學的建設發展,全方位做好服務保障工作。
王家臣在致辭中表示,能源與空氣、水、陽光一樣,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基礎,能源安全也是我們面對的嚴峻課題。山東科技大學在全國高校率先佈局能源技術學院,具有戰略眼光,希望山東科技大學繼續對礦業大學(北京)給予支援,雙方加強溝通合作,在煤炭行業以及能源行業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績。
羅公利、金和平、於秀忠共同為山東科技大學儲能技術學院揭牌,並與王國法、李增全共同開啟學院啟動球。工作人員宣讀了山東科技大學《關於成立儲能技術學院和儲能技術學院直屬黨支部的通知》和“山東省儲能技術創新聯盟”名單。
揭牌儀式結束後舉行了儲能技術高階論壇。
校長姚慶國致辭,他對論壇的召開表示祝賀,對各位嘉賓的到來表示歡迎,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援學校建設發展的領導和專家表示感謝。姚慶國表示,舉辦此次儲能技術高階論壇,旨在加強學術交流,跟蹤學科前沿,拓寬學術視野,共謀儲能技術發展。希望各位專家、同仁對山東科技大學的建設發展多提寶貴意見和建議,共同為推進儲能學科專業發展和行業進步做出應有的貢獻。
王國法院士就如何建設儲能學院,如何突破儲能技術瓶頸、支撐全球能源革命、提升儲能產業鏈能級進行了講解;劉忠範院士以石墨烯材料為例,就突破關鍵材料的宏量可控制備進行了講解;陳軍院士重點介紹了對電化學儲能涉及的基礎反應深入認識和研究。
論壇還圍繞“非補燃壓縮空氣儲能技術、發展功能碳材料的驅動力以及科學基礎、電化學能源相關技術在下一代清潔能源裝置中的作用,先進壓縮空氣儲能系統的研究、生物發光過程的計算問題、大容量高效率儲能設施發展路徑、新型電力系統新能源和儲能發展執行問題、可充放電鋁離子電池技術的應用研發與產業化”進行了深入交流。
免責宣告: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電力新聞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全國能源資訊平臺聯絡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來源:全國能源資訊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