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總捱打和沒被捱打的孩子,長大後性格差異有多大?別毀了孩子

由 卯秀珍 釋出於 經典

中國家長的教育方式與外國家長的教育完全不同。中國家長,尤其是老一輩家長,總是時刻保持父母親的威嚴,不會和孩子溝通,遇到事情就會打孩子。“總捱打”的孩子心裡會覺得非常不平衡,有的孩子在內心深處會有陰影,成為不願觸及的傷痛。在家庭中,總捱打的孩子,長大後的性格和不被捱打的孩子的性格會有天壤之別。那麼,總捱打的孩子會有什麼問題?

那麼今天就和大家聊聊關於家庭教育,對於“總捱打”和“沒被捱打”的孩子,長大後性格差異有多大?其實性格差異會很大,所以希望父母別毀了孩子!那麼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1、性格方面的差異

經常捱打的孩子,性格會非常暴躁。如果孩子犯錯,家長不問緣由,上來就暴打一頓,孩子雖然行為上不反抗,但是內心卻對父母很有成見。長此以往,孩子的內心發展會不平衡,他們以後遇到問題的時候,第一反應也是透過暴力解決問題,不會採用溝通或者交流的方式和平解決爭端。家長的行為對孩子有直接的影響,因此,家長對待孩子不要抬手就打,而是嘗試多多溝通,多多交流,冷靜而又平和地處理問題。家長性格非常溫柔的話,孩子也不會太暴躁,會變得更加理性、更有責任感。因此,家長要摒棄“不修理孩子不成才”的錯誤觀念。

2、心理承受能力的差距

隨著社會的發展,來自方方面面的競爭越來越多,孩子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前段時間在網路上鬧得沸沸揚揚的大學生,因作弊被老師發現,而選擇輕生、自殺的事件。讓人不禁感慨,現在的孩子真是太“弱不禁風”了,承受風險的能力太差。校方發出的宣告很客觀,老師抓作弊的學生沒有錯,老師的天職就是教師育人,如果孩子作弊還不制止,那麼教育存在的意義是什麼?許多大學生或高中生遇到問題會選擇結束生命,他們沒有處理問題的能力,心理也沒有承受壓力的能力。遇到問題告訴家長,可能又要免不了家長的一頓毒打,孩子可能會選擇自己承受,久而久之,心理防線就會崩塌。當然,如果家長過於溺愛孩子,從不使用暴力,孩子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也會很難承受。

3、孩子會有暴力傾向

孩子如果經常被父母打,他們長大後也會採用暴力的方式對待身邊的一切事物。甚至對自己的妻子或丈夫也會有暴力傾向,當然,以後對自己的孩子也會是棍棒教育,對自己的父母也會比較暴力,沒有孝敬的心。

4、親子關係緊張

家長總是認為打了孩子,就會有自己想要的結果。孩子改掉壞習慣,也不會記恨自己。孩子在三歲之後,就已經有意識、有記憶力了,如果家長一味的暴打孩子,孩子會在心裡討厭家長、記恨家長,造成叛逆的性格。更不會與父母溝通,親子關係會非常緊張,家長說話,孩子也不會聽,只會按自己的意願行事。

我們要做一位開明的家長,既嚴厲又慈愛,學會與孩子溝通,儘量少動棍棒,當然,必要時也是可以管教孩子,但是一定要讓孩子自己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不然孩子心裡只會更加怨父母,所以希望父母能夠更有愛的對待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