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崇禎皇帝不是一個生性多疑的人,明朝還會滅亡嗎?

大家好,我們的曉正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據鎖綠山人的《明亡述略》中記載:莊烈帝勇於求治,自異此前亡國之君。然承神宗、熹宗之失德,又好自用,無知人之識。君子修身齊家,宜防好惡之癖,而況平天下乎?雖當時無流賊之蹂躪海內,而明之亡也決矣。
其中說的“莊烈帝”指的就是崇禎皇帝朱由檢了,作為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歷來對於他的評價向來是褒貶不一的。並且,還有人提出了一個疑問:如果崇禎皇帝不是一個生性多疑的人,明朝有沒有可能不滅亡?
如果崇禎皇帝不是一個生性多疑的人,明朝還會滅亡嗎?
明朝末年內憂外患,崇禎皇帝生性多疑致賢臣被殺
在明朝末年時,除了外部由努爾哈赤率領的後金政權不斷的對大明王朝進行騷擾外,在內部的情況也不容樂觀,我們都知道的是,“闖王”李自成最後成為了明朝的終結者,而實際上當時在明朝的內部爆發的農民起義極多,甚至自稱“闖王”的就有不少。
而由於明朝的滅亡,因此崇禎皇帝也就成了亡國之君了。一般的亡國之君都會有不理朝政,沉迷後宮,或是迷戀丹藥的情況出現,但是崇禎皇帝卻都沒有,甚至崇禎皇帝還是一個相當勤奮的皇帝!
作為明朝最勤奮的皇帝,崇禎皇帝朱由檢到了明朝的後期,幾乎每天的辦公時間在十幾小時,這一點甚至連朱元璋都比不上。可是最後的結果是明朝依然滅亡。
如果崇禎皇帝不是一個生性多疑的人,明朝還會滅亡嗎?
而世人認為,這是由於崇禎皇帝的性格所致——他生性多疑。
崇禎在位期間本來手下有一大批能人賢臣名將,但由於他剛愎自用生性多疑,使得許多都死在他的手下,比較典型的有四位。
第一:袁崇煥
說到袁崇煥就不得不提他的老師——孫承宗,在孫承宗的提拔下,兩人成為了關寧防線的守衛者,當時的努爾哈赤在他們兩人身上沒佔到多少便宜,甚至最終還在雙方之間爆發的寧錦大捷中受傷致死,寧錦大捷也以明朝的獲勝告終。然而,像袁崇煥這樣優秀的臣子,卻死在了崇禎的手上。
如果崇禎皇帝不是一個生性多疑的人,明朝還會滅亡嗎?
當時的後金軍隊因為知道袁崇煥的厲害之處,於是特意繞遠路避開了雙方的衝突,直接殺向了北京城,可以說這並不是袁崇煥的過錯,並且最終收到訊息的袁崇煥也帶兵擊退了後金軍隊。
但是,當朝中有人彈劾說是袁崇煥刻意放後金軍隊進入時,生性多疑的崇禎竟然信以為真,於是將袁崇煥逮捕,並且最終將其凌遲處死!而袁崇煥的慘死,令明朝的遼東將士們十分的寒心。而由於這次的事件,使得後來的明朝的關寧防線徹底被皇太極所打破。可以說,崇禎的多疑,讓明朝少了一位實力干將。
第二:鄭崇儉
鄭崇儉,字大章,是山西鄉寧人。在公元1616年時中進士。在入朝為官後,鄭崇儉取得了不錯的功績而多次升遷,他曾多次打敗了河套地區的敵軍,並因此而受賜朝廷銀幣,並且還封其子孫為世襲錦衣副千戶。到了公元1639年正月是,崇儉又升任兵部右侍郎,接替了洪承嗣總督陝西三邊軍務。
如果崇禎皇帝不是一個生性多疑的人,明朝還會滅亡嗎?
而在公元1639年5月的時候,張獻忠在谷城反叛了,並且羅汝才等九營也隨之一同反叛,興安發出了戰警。
到了1640年,由鄭崇儉率賀人龍、左良玉等一眾將領,在瑪瑙山大敗了張獻忠。但事後張獻忠卻又在四川重新恢復了聲勢,因此崇禎帝以撤兵太早為罪,將鄭崇儉削籍候代。
之後,恢復聲勢的張獻忠又攻破了襄陽,而崇禎帝因寵臣楊嗣昌自殺,因此對鄭崇儉心懷怨恨,並最終將鄭崇儉處死了。一直到南明時,有人上書道清鄭崇儉的事蹟,他的冤案才得以昭雪。可以說,鄭崇儉的難得的人才,卻最終在崇禎皇帝的手中喪了命,著實可惜。
如果崇禎皇帝不是一個生性多疑的人,明朝還會滅亡嗎?
第三:孫元化
作為一代儒將,孫元化的學歷以及官職都不算突出,但他卻有一項非常厲害的專長——鑄造火炮。孫元化曾從徐光啟學習火器和數學,之後更是成為了明朝最出色的火炮專家,他一生以炮術報效國家,還著有了我國的第一部炮學專著《西洋神機》。
在前文提到的“寧錦大捷”中,袁崇煥面對努爾哈赤率領的大軍的猛攻下取得了戰爭的勝利,並且最終令努爾哈赤受傷致死,而這離不開孫元化火炮技術的支援,當時明軍城頭共佈置有十一門威力驚人的大炮,最終令明軍守住了遼東。
然而,後來的孫元化做了登萊巡撫,在其任期內發生了吳橋兵變,而當時的孫元化力主招撫,卻因為巡按王道純藏匿了詔書,使得當時的叛軍長期得不到招撫,結果再次發生了叛亂。此時,孫元化的政敵便趁機向崇禎皇帝進讒言。而最終生性多疑的崇禎決心除掉孫元化,因此孫元化在北京西市被斬首,死時年僅五十一歲。
如果崇禎皇帝不是一個生性多疑的人,明朝還會滅亡嗎?
事後,懂得火炮技術的孫元化之子因為父親之事而拒絕在朝廷任職。因此,孫元化一死,明朝便再也沒有精通西洋火炮鑄造技術的專家了,當時在火器方面的研究也因而戛然而止。由於崇禎生性多疑聽信讒言,導致明朝一下子損失了兩位人才,並且損失了可能扭轉戰局的火炮技術支援。
第四:孫承宗
前文也有提到孫承宗,作為袁崇煥的老師,孫承宗的實力是非常強的,後世將其稱為“遼東三傑”之一便是對他的肯定。在朝中普遍提議放棄遼東的情況下,他卻依然請命前去駐守,極大的加強了東北的邊防。
然而,由於祖大壽的投敵,令孫承宗遭到了朝內一些大臣們的彈劾,而崇禎也認為他年紀太大沒有用處了,於是將其免官了。
如果崇禎皇帝不是一個生性多疑的人,明朝還會滅亡嗎?
而在數年後,一些官員多次的請求重新的啟用孫承宗,但崇禎帝對此卻不予理睬。一直到崇禎十一年時,清軍攻打高陽,當時已經76歲了的孫承宗毅然率領家人守城,最終全家老小數十人全部戰死,而在城池陷落之後,孫承宗也自縊身亡了。這樣這位既有才能有忠心的臣子,是可遇不可求的,而崇禎卻如此浪費,驚人嘆息。
若崇禎皇帝不生性多疑,明朝難逃滅亡結局
儘管崇禎帝的志向遠大,並且他致力於勵精圖治,不惜做到宵衣旰食、事必親躬,但是他既無治國的謀略,又為人知人善任的本來,加上他嚴苛、多疑的性格,對大臣動輒問罪、砍頭的做法,雖然談不上是暴君,但也是典型的暴虐成性。
並且,由於不相信文武百官,因此崇禎帝還頻繁地調整官吏的人選,在短短的17年間,他竟然就換了17個刑部尚書以及50個內閣大學士,並且他多次誅殺賢臣,也造成了國家嚴重的人才匱乏,此外,一些有心報國的志士,既不肯也不敢再請纓效命了。
如果崇禎皇帝不是一個生性多疑的人,明朝還會滅亡嗎?
因此,可以說作為大明朝的最高統治者,明朝的覆滅與崇禎本人是有很大的關係的,崇禎不會用人,加上性格多疑,致使了許多賢臣名將慘死,最終自己也只能在景山絕望的自縊了。
小結
其實明朝的滅亡有外部因素的存在,在崇禎皇帝即位的時候,就遇到了幾百年難得一遇的大旱災,導致眾多百姓揭竿起義,而在東北的努爾哈赤也在與明朝爭奪天下,由於幾次大規模對後金的軍事活動均遭慘敗,導致削弱了明朝的軍事力量,最終因無力鎮壓農民軍起義,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但是,崇禎皇帝的生性多疑,讓明朝最後到了無將可用的地步,無疑是大大的加劇了明朝的滅亡。可以說,若是崇禎皇帝不那麼的生性多疑,而是信任手下的能臣,並且做到知人善用的話,那麼不說能夠讓明朝再延續幾百年,至少也不會讓滅國來得那麼快。
參考資料:《明亡述略》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758 字。

轉載請註明: 如果崇禎皇帝不是一個生性多疑的人,明朝還會滅亡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