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張昌齡逝世,曾參與共和國國徽設計
我國著名的建築教育家,傑出的建築學家與建築技術科學家,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張昌齡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當地時間2022年8月9日06時在芝加哥逝世,享年101歲。
張昌齡先生1921年10月9日出生於海南文昌。1941-1945年在國立中央大學建築工程系學習,獲學士學位。畢業後工作於華蓋建築事務所。1949年任教於清華大學營建系,清華大學國徽設計小組成員,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曾任工業建築教研組主任、建築系學位委員會委員,1987年7月退休。
張昌齡先生既從事學術研究、教書育人,著有《工業建築設計原理》,又參與建築設計實踐,主持設計北京市北海幼兒園、清華大學西大飯廳、北京市美術雕塑工廠、承德體育館等重要專案,主持的光柵刻劃機基礎改建設計列入全國科技成果目錄,為清華大學培養了大量人才,深受歷屆師生的喜愛和尊敬,桃李滿天下。
張昌齡先生是清華大學建築聲學方向的創始人之一。在噪聲治理、城市交通噪聲預報與防噪規劃、建築聲學設計與研究等領域為國家培養了多位傑出人才。主持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機動車輛噪聲測量方法與噪聲允許標準,著有《環境噪聲控制》,在業界享有很高的聲望。
他曾參與設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公開資料顯示,清華大學國徽設計組由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擔任組長,成員有建築學家林徽因,營建系教師莫宗江、李宗津、朱暢中、汪國瑜、胡允敬、張昌齡、羅哲文等。1950年6月,政協會議討論的國徽圖案中,清華大學設計的5顆金星方案和中央美術學院張仃小組設計的彩色斜透視天安門圖形方案受到與會者讚賞,並請兩個專家小組綜合幾種不同方案的優點再做設計。
梁思成先生在清華大學新林院8號自己家中召集設計組成員,傳達周恩來總理關於國徽圖案內容增加天安門和麥稻穗等元素的要求,討論開展新一輪的設計工作。設計組成員分工協作,有的負責繪製天安門立面圖,有的研究國徽外形採用正圓還是橢圓,有的研究麥稻穗的形象以及它們的排列組合。張昌齡接受研究齒輪形式的任務,他特意去找清華機械系的老師請教繪製標準機械齒輪圖的原理和方法。畫的齒輪,切合實際,其線條和每一部分的比例都能和諧的統一,與周圍紅綬、稻、麥穗等放在一起,顯出了齒輪的鋼鐵質感,剛柔並濟,在對比中獲得統一。
1950年6月20日,在周恩來總理主持的國徽審查小組會議上,參會人員對清華大學和中央美術學院的方案各抒己見,最終選定了具有鮮明中華民族特色、莊嚴典雅的清華設計方案。6月23日,毛澤東主席主持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全體會議上表決通過了國徽圖案。
來源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微信公眾號 澎湃新聞
編輯 高晨晨
流程編輯 劉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