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49年的12月,在聖誕節前夕的那個夜晚,贊吉王朝的統治者“血鷹贊吉”率領突厥士兵攻破了埃德薩城的城牆,埃德薩伯國的首都迎來一場浩劫,性格冷酷血鷹贊吉允許士兵掠奪三天,而大屠殺也接踵而至。埃德薩城陷落的訊息傳到歐洲後,在教廷的號召下,歐洲人決定發動第二次十字軍東征,而此次東征的主要指揮官則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康拉德三世和法王路易七世。
埃德薩的古城堡
公元1147年的秋天,康拉德三世率領計程車兵開始向小亞細亞半島進軍,這支軍隊至少有兩萬多人,他們的背後封著十字布條的標記,像羊群一樣衝進了羅姆蘇丹國的土地。
由於康拉德三世率領計程車兵,大部分都來自德國,因此這支軍隊又被稱為德國十字軍,而法國國王路易七世率領計程車兵則被稱為法國十字軍。如果想要抵達聖城耶路撒冷,十字軍有海陸兩條路線可以選擇,如果曾陸地上行軍,則要穿過小亞細亞半島,而那裡則居住著兇悍的突厥人。
當時的德國人,對東方的土地並不瞭解,因此康拉德三世決定率軍重走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的老路,穿過小亞細亞半島抵達耶路撒冷。而這個行為是十分冒險的,因為小亞細亞半島是羅姆蘇丹國的土地,羅姆蘇丹國的軍隊則是十字軍的堅定抵抗者。
下跪者為康拉德三世
參加過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的法國人,曾在小亞細亞半島和羅姆蘇丹國的突厥人進行過血戰,他們明白小亞細亞半島的兇險。因此很多將士都希望路易七世可以讓他們乘坐船隻抵達聖地,但是由於路易七世無法支付昂貴的船運費用,因此法國十字軍只能像德國十字軍一樣穿過小亞細亞半島。
相比於德國人,生活在中東地區的阿拉伯人和突厥人更熟悉法國人,因為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的時候,前往東方的十字軍大部分都來自法國,因此中東的史學家常常把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稱呼為法蘭克人入侵。
在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的時候,法國十字軍曾在多里萊烏姆之戰中擊敗羅姆蘇丹國的軍隊,而當康拉德三世抵達小亞細亞半島後,很快便在多里萊烏姆地區和突厥人進行了一場決戰。
與十字軍激戰的羅姆蘇丹國軍隊
在第一次多里萊烏姆之戰中,羅姆蘇丹國的統治者阿爾斯蘭一世被擊敗,而康拉德三世此次要面對的,則是阿爾斯蘭一世的次子梅蘇德。
第一次多里萊烏姆之戰的失敗,是羅姆蘇丹國無法忘卻的恥辱。康拉德三世抵達小亞細亞半島的時候,距離阿爾斯蘭一世的戰敗已經過去了五十年,但是阿爾斯蘭一世的兒子梅蘇德沒有忘記父親當年的失敗,他發誓要為父親復仇,並且將決戰的地點選在了當年阿爾斯蘭一世戰敗的地方。
公元1147年的10月25日,康拉德三世率領的德國十字軍抵達多里萊烏姆,在此之前,梅蘇德手下的突厥騎兵已經對康拉德三世的軍隊進行了小規模的襲擊和騷擾,並且偵查到了這支德國十字軍的人數和行進路線。
被伏擊的德國十字軍
當德國十字軍進入梅蘇德精心構建的伏擊圈之後,羅姆蘇丹國的突厥戰士們拔出了復仇之劍,他們已經隱忍了整整五十年,他們要用十字軍的鮮血來洗刷父輩的恥辱。
關於這場戰役的詳細過程,史學家們並沒有進行細緻記載,人們只知道這場戰役很快就演變成了屠殺,漫天的“箭雨”奪走了無數十字軍的性命,兇悍的突厥騎兵揮舞著彎刀對敵軍進行砍殺。由於這支德國十字軍大部分都是步兵,導致他們甚至連逃命的機會都沒有,這場伏擊戰結束後,康拉德三世率領計程車兵十不存一,康拉德三世本人也中箭負傷。
而這場伏擊戰,則讓那些突厥戰士的心中充滿了問號,他們也沒有想到這場戰爭會如此順利,因為在他們父輩的記憶中,十字軍是一群非常驍勇善戰的戰士,而這支德國十字軍遠沒有他們父輩描述的那麼可怕。這場耗時僅僅一天的戰爭結束後,羅姆蘇丹國的突厥人在享受勝利的同時,也得出了一個結論:“法國十字軍要比德國十字軍更加驍勇善戰”。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中的法國十字軍
翻開關於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的史書,就能看出阿拉伯人和突厥人對法蘭克人的恐懼,尤其是阿拉伯史學家,他們經常將來自法國的十字軍描述成一群強壯、兇悍並且善戰的野蠻人。不過第二次多里萊烏姆之戰的結局,也並不能代表當時的法蘭克人真的比德意志人更善戰。
而德國十字軍的戰敗,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他們的騎兵人數比當年的法國十字軍要少很多,康拉德三世率領的德國十字軍,大部分都是手持長劍的步兵,這些步兵是很難和突厥人的騎兵進行對抗的。
而法國十字軍之所以能在第一次多里萊烏姆戰役中勝出,除了他們更擅長騎兵作戰之外,也和突厥人的驕傲輕敵有關。因為在第一次多里萊烏姆戰役之前,羅姆蘇丹國的突厥人曾殲滅了隱修士彼得率領的平民十字軍,這場勝利也讓他們誤以為十字軍都是烏合之眾,結果為後來的戰敗埋下了伏筆。
(文中圖片來源自網路,侵權必刪)
參考資料:《阿拉伯人眼中的十字軍東征》《十字軍東征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