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1937年,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中國共產黨提出發動全民族抗戰,並主動與南京政府進行和談,呼籲停止內戰,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抵抗日本侵略者。
為了表示誠意,共產黨提出只要他們放棄進攻蘇區和紅軍,那麼全國的紅軍願意接受統一改編,受南京政府的統一指揮,從而促成了國共第二次合作。
1937年8月,根據國共合作協議,陝北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由朱德任總指揮,彭德懷任副總指揮。當時在陝北的紅軍總人數大概為4.6萬人,按照國民革命軍的序列,改編為三個主力作戰師,分別是:第115、第120、第129師。
八路軍剛剛成立,日軍主力部隊就已經佔領河北,正在計劃進攻山西,為了保衛山西,挽救華北危局,朱德總指揮立刻率領八路軍三個主力師東渡黃河,日夜兼程前往山西,與第二戰區的晉綏軍和中央軍匯合,共同抵抗日軍的進攻。
115師首戰告捷,平型關大捷震驚中外
進入山西之後,115師被第二戰區指揮部派往山西北部雁門關一帶,抵禦從北向南進攻的日軍部隊。115師下轄兩個旅,即陳光為旅長的第三四三旅和徐海東為旅長的第三四四旅,共1.5萬人。作為八路軍的主力師,115師從將領到戰士,每一個人都身經百戰,說是以一當十也不為過。
而且對侵華日軍作戰是保家衛國,與內戰的性質完全不一樣,所以全師官兵士氣高昂,一直希望能快點與日軍交戰。
到達雁門關不久,115師得知日軍前鋒板垣師團準備從北向南進攻太原,現在一支輜重部隊正往平型關一帶進發,面對難得一遇的戰機,115師立即在平型關埋伏,成功伏擊了號稱“鋼軍”的坂垣師團第二十一旅團的一支輜重部隊。
在戰鬥中,115師充分發揮了八路軍擅長山地作戰和近身搏鬥的優勢,利用伏擊給敵人致命一擊,全殲日軍1000多人,繳獲物資無數。作為抗戰爆發之後,中國軍隊取得的首次大捷,平型關大捷震驚了世界,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極大鼓舞了中國人民抗戰的信心。
這麼大的伏擊戰沒有抓到一個俘虜,在紅軍戰史上尚無先例。
平型關戰鬥開始之前,按照以往內戰的經驗,115師的指戰員早就做好了戰鬥結束後對日軍俘虜的安排,他們準備將俘虜的日軍送到第二戰區去展示,以打破“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增加中國軍隊抗擊日軍的信心。
為此在動員大會上,師長特意向戰士們強調,在戰鬥中要優待俘虜,在安全的前提下儘量抓活的。當時115師指戰員樂觀地認為,一場戰鬥下來怎麼也要抓幾百名俘虜。可戰鬥開始之後,日軍士兵展現出了極高的單兵素質,面對數倍八路軍的包圍,依然拼命抵抗,寧死不投降,結果到戰鬥結束時,1000多名日本鬼子全部戰死,115師竟然一個俘虜都沒抓到。
為了活捉日本俘虜,年輕戰士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其實在平型關戰鬥打響之後,115師的官兵都希望抓到日軍俘虜,為此很多戰士還付出了生命。例如當時有一位副營長,在一輛汽車中發現了一名奄奄一息的日本兵,副營長立刻背起他送往後方急救,結果在半路日本兵醒了過來,一口就咬掉了這位副營長的耳朵。恰好旁邊一位戰士路過,一氣之下砍掉了日本傷兵的腦袋。
還有一位醫護兵,在戰鬥打掃戰場時,發現了一位日軍傷兵,就在他為日本傷兵包紮傷口時,這位日本兵卻拉響了手雷,結果兩人當場死亡。從這些事例中可以看出來,當時日本鬼子頑強到了何等地步,寧願戰死也不投降。
為何日軍士兵不肯投降,並非單純的武士道精神
關於日軍士兵不投降的原因,很多人都會想到武士道精神,這確實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比如在《平型關戰鬥經驗》一書中,就寫到:“日本兵至死不肯繳槍,主要是因日本之武士道的教育、法西斯教育。”
除了這個原因之外,在平型關大捷中,日軍士兵不肯投降,還有另一個原因。據當年侵華的日本老兵回憶:日軍侵略中國,到處燒殺搶掠,所以軍隊中就警告士兵在戰場上千萬不能做俘虜,否則會受到中國軍隊的報復和虐待,很多日本士兵信以為真,所以也就不敢投降。
可事實呢,對於日軍俘虜,八路軍制定了優待政策,不僅不會虐待他們,在戰爭結束之後,還將他們送回了日本。日本人的這種擔心,明顯的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讓後世貽笑大方。
參考文獻:《平型關戰鬥經驗》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國史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