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事實也的確如此,有怎樣的父母,就會培養出怎樣的孩子。
決定一個孩子日後發展的因素中,最重要的並不是老師和學習成績,而是從小受到的家庭教育。
從小在一個積極、陽光、和諧、平等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哪怕學習成績不是最好的,以後的人生也過得不會差。
其實就算是幼兒園的孩子,平時在學校的表現也能夠多少反映出背後的家教情況。有的孩子雖然年齡小,但是在幼兒園也很懂事,不但自己能照顧自己,還能和其他小朋友相處融洽。
這樣的孩子背後一定有優秀的父母,在家中會注重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還會教孩子怎樣和別人相處,這樣的孩子到了小學、中學甚至以後走入社會,也都有很強的適應能力。
但是也有一些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就比較令人堪憂,曾經在網上看到一位幼兒園的老師講過這樣一件事,班上一個孩子自理能力很差。
早上到校最晚,吃飯時自己不會拿筷子,別的小朋友都在吃飯,這個孩子就坐在一邊哭,老師好不容易教會他自己吃飯,並且囑咐孩子家長,一定要在家也讓孩子自己吃飯,可是第二天孩子到校後仍然不願意自己吃,因為在家都是奶奶餵飯。
有一次孩子的奶奶找到校長,說自家孫子在幼兒園整天吃不飽,回家後總說肚子餓,讓老師在吃飯的時候多等等,讓自己孫子多吃一點。
老師無奈地回應:“其他孩子早就吃完了,就剩下這個孩子磨磨蹭蹭不願意自己吃,接下來班級還有別的活動,不可能總是等他一個。”網友們紛紛評論老師做得對,問題並不在老師,而是在於孩子的家長。
家長如何教育孩子,對於孩子各方面都能產生深遠的影響,特別是等孩子長大進入學校之後,孩子的一言一行以及學習態度,都可以反映出家教的水平。
家庭教育對孩子步入社會能產生哪些影響1、家庭教育決定孩子的自理能力
孩子從一個小嬰兒成長為一個背上書包的兒童,都要從父母身邊來到學校,學校就是孩子步入社會的第一個臺階。那麼在學校是否能儘快適應,是否能獨立解決問題,是否能和他人相處良好,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又來自父母從小的教育,若父母從小對孩子溺愛、包辦,什麼事都不捨得讓孩子做,總是為孩子安排好一切,那麼孩子也很難學會自理,不會自己吃飯、不會自己整理書包,學習上更不會自覺。
若父母懂得適時放手,讓孩子學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孩子就能明白只有自己才能為自己負責,生活上自己有能力照顧自己,學習上也自然不用父母來催促。
2、家庭教育決定孩子的情商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將來走入社會,情商對於一個人的發展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情商不同於智商,並不是天生基因決定,而在於從小接受的教育以及家庭的薰陶。
父母自身情商高,能夠引導孩子認識自己和他人的情緒,教會孩子替別人思考,孩子的情商也不會低,那麼在人際交往中就可以遊刃有餘,長大後也會有很好的前途。
但是如果父母的情商比較低,要麼脾氣暴躁、愛大吼大叫,要麼自私冷漠不替他人著想,孩子也不可能成為一個高情商的人。
情商如果欠缺,和同學之間相處就會遇到問題,將來走向社會也很難和別人建立良好的關係,那麼就會處處碰壁,很難有好的發展。
父母應該給孩子怎樣的家庭教育1、教會孩子自立
不要對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攬,孩子能做的事情就讓他們自己去做。孩子想自己吃飯時,不要怕把地板弄髒,儘管讓孩子自己吃。
教會孩子自己穿衣、穿鞋,自己的房間自己整理,玩過的玩具自己收拾。孩子的書包讓他們自己背書,自己的作業自己完成。
2、尊重孩子
身為父母,一定要從孩子小時候就尊重他們的意願與想法。這並不是要縱容和澆灌孩子,而是多理解孩子,瞭解他們的成長規律,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
在孩子犯了錯之後,要及時聆聽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然後再進行引導,這樣孩子會感覺到父母的愛和尊重,才能更願意改正。
3、教會孩子守規矩
首先父母要起到正面的示範,比如在公共場所不插隊,過馬路不闖紅燈,不在安靜的場所大聲喧譁等等,這些行為上的示範,比父母講多少大道理都管用。
然後是多引導孩子換位思考,比如當孩子想要隨地亂丟垃圾時,父母可以讓孩子想一想,這樣做會給環衛工人帶來多少麻煩,會讓環境變得多麼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