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在明珠和索額圖倒臺後,為何康熙還要將李光地貶到臺澎

《康熙王朝》中的李光地,無疑是整部劇中性格與行為處事方式前後反差最為明顯的角色人物。初登場時,李光地帶著傳統讀書人的那份執著與清高,堅持自己的原則,並且是一身正氣、疾惡如仇。然而,伴隨著李光地在索額圖與明珠這樣一對“政壇老炮兒”面前不斷遭遇挫折,他也就此走上了逐漸“黑化”的道路。可等到他真的將那些他所記恨的人全部都送進“深淵”的時候,他卻並沒有在官場上更進一步,反而是遭到了康熙的貶謫,只得就此遠赴臺澎出任知縣。對於康熙來說,以如此方式對待李光地,不僅僅是因為他在朝堂上的價值已經被“榨乾”,更為重要的是,李光地的徹底“黑化”,也讓康熙產生了一絲恐懼和擔憂,而這也最終決定了李光地的慘淡結局。

康熙王朝:在明珠和索額圖倒臺後,為何康熙還要將李光地貶到臺澎

讓李光地入朝為官,實際上就是康熙在明珠與索額圖放置的一條“鯰魚”。在協助姚啟聖和施琅成功收復臺灣之後,李光地也從福建巡撫的任上直接調任朝廷中樞,成為“國字號”的朝廷重臣,此時的李光地可謂是春風得意。康熙也對李光地寄予了很高的期望,為此他在很早的時候就對李光地說,朝廷就是一個“大染缸”,意在告誡李光地要做到堅持自己的初心與優點,不被京城官場上的不良風氣所侵染。同時,康熙這也是在暗示李光地,要正視明珠與索額圖之間的黨爭,不要參與其中,他要做的就是保持對於康熙的絕對忠誠與盡心。

康熙王朝:在明珠和索額圖倒臺後,為何康熙還要將李光地貶到臺澎

而康熙之所以如此器重李光地,除了因為李光地在整個“收復臺灣”的過程中立有大功外康熙這也是希望透過培養李光地,從而在明珠和索額圖之間形成有一股新的勢力,就此打破現有的朝局,在製造朝堂緊張的競爭氛圍的同時,平衡各方關係,以實現朝局的穩定以及皇權統治的穩固。這便是康熙所想要看到的“鯰魚效應”,而李光地就是康熙在明珠和索額圖之間,所放置的那條“鯰魚”。

康熙王朝:在明珠和索額圖倒臺後,為何康熙還要將李光地貶到臺澎

然而,令康熙沒有想到的是,他小看了明珠和索額圖,更是“高估”了李光地。朝堂上,明珠和索額圖不斷的結黨營私,擴充勢力,新任用的官員大多出自於索明兩黨已成為了人所共知的“潛規則”,就連康熙對此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可李光地卻是十足的“正義感”爆棚,不僅直接向索額圖和明珠發起了挑戰,在康熙面前捅開了這層“窗戶紙”,更是將太子胤礽和大阿哥胤褆牽扯其中,可以說將所有人的斑斑劣跡徹底揭開了。可誰知,面對李光地堂而皇之的公然發難,明珠和索額圖立馬結成同盟,展開了反擊,索額圖還將李光地在“丁憂”期間的醜事抖了出來,讓李光地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就此身敗名裂,也讓康熙對其大為惱火。此事最終也以索額圖、明珠的全身而退,李光地鋃鐺下獄的結局收場。

康熙王朝:在明珠和索額圖倒臺後,為何康熙還要將李光地貶到臺澎

從這件事情上便可以看出此時李光地的政治經驗淺薄,而與之相對應的是,明珠和索額圖確實要比李光地在朝堂鬥爭領域強上太多了。李光地初入朝堂,必然會受到二人的積極拉攏,以將其爭取到自己的陣營之中,以擴大勢力和影響力。然而,一旦當發現李光地不能為自己所用,或者說其不能選擇跟隨自己的時候,那麼這二人也都會毫不留情的將李光地置於死地,因為不管是明珠,還是索額圖,都不會願意讓李光地加入到對方的陣營,哪怕這僅有微乎其微的可能性,也不會讓這樣的事情發生。而與此同時,正如此前姚啟聖剛剛入朝時的情況一樣,已然形成政治勢力集團的明珠和索額圖,不會允許再重新崛起一個股新的政治勢力,於是當他們感到李光地有可能打破現有的政治局勢平衡的時候,便會非常“默契”的就此形成短暫的“政治聯盟”,將其進行扼殺,以維持當前的勢力格局分佈。於是,這便導致了當明珠和索額圖遭到李光地的彈劾時,立馬放下成見,開始攜手對其進行“反攻”的原因所在。而也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李光地開始了他的“黑化”程序,因為此時的他已然徹底明白,“不在沉默中爆發”的結果必然是“在沉默中死亡”,自己如果不把明珠和索額圖扳倒的話,那麼等待他的只將會是極為悽慘的結局。

康熙王朝:在明珠和索額圖倒臺後,為何康熙還要將李光地貶到臺澎

李光地的徹底“黑化”,讓康熙也就此充滿了憂慮。李光地的逐漸“黑化”,康熙不可能沒有察覺,然而他卻選擇了默許與縱容,因為這恰恰也是他所想要看到的。明珠和索額圖長期結黨營私,把持朝政,弄得朝堂上是烏煙瘴氣,並且兩人的爭鬥已經從朝堂上的“黨爭”,演變為了各自支援皇子進行“奪嫡之爭”,這更加是讓康熙感到了極大的不滿與不安。可經過多年的經營,明珠與索額圖在朝堂上的根基穩固、勢力龐大,如果康熙貿然出手,不僅會引發朝中的激變,弄得人心惶惶,甚至還會影響到整個朝局的穩定與君臣之間的關係。於是,康熙選擇了重用李光地,為的便是讓他來攪動局勢,從而為最終扳倒明珠和索額圖這兩大政治集團做好鋪墊。可誰知李光地一上來便遭到了這兩人的聯手“反攻”,以失敗的結局收場,而這也更讓康熙看清楚了,只有李光地變得越來越“陰狠”,才能真正發揮其真正的作用與價值,才能實現康熙扳倒索明兩黨的政治目的。

康熙王朝:在明珠和索額圖倒臺後,為何康熙還要將李光地貶到臺澎

可李光地“黑化”的太徹底了,他的“陰狠”讓康熙也產生了深深的恐慌。儘管此前康熙還特意知會李光地要讓明珠安穩的過個生日,但是李光地卻依舊不管不顧,直接在明珠的生日宴會上當著所有人的面彈劾明珠,並且宣讀了明珠的種種罪狀。而這也導致了明珠的心理防線徹底崩潰,當晚便冒著雨來到皇宮向康熙請罪。李光地成功的發洩了自己心中的憤恨,但也將一個難題丟給了康熙。李光地將明珠的罪行公之於眾,這個時候的康熙就是想壓也壓不下去了,並且對於此事康熙必須要有所表態,不然無法向滿朝官員交代,也沒有辦法向天下人交代。

康熙王朝:在明珠和索額圖倒臺後,為何康熙還要將李光地貶到臺澎

就這樣,康熙可以說是在李光地的“脅迫”下,扳倒的明珠,然而,這並非康熙的本意。康熙非常清楚,明珠與索額圖雖互為政敵,但卻也是相互依存的關係。而康熙之所以在此之前一直沒有急於動明珠,並不是康熙不想動他,而是因為康熙尚未做好充分的準備以應對時局的變動,同時也沒有想到好的理由和辦法來對付索額圖,即便是康熙真的要在這個時候處理明珠,也會是循序漸進的緩緩處理,不會就此“一棒子打死”。可經過李光地這麼一折騰,康熙只能硬著頭皮懲治了明珠,而這也就此打亂了康熙的節奏,並且對於索額圖也產生了極大的刺激。於是這才有了此後索額圖勾結噶爾丹意圖謀害康熙的事情,而這也直接導致了索額圖的倒臺。

康熙王朝:在明珠和索額圖倒臺後,為何康熙還要將李光地貶到臺澎

然而,當康熙皇帝察覺到李光地因為徹底“黑化”而變得讓自己無法控制的時候,已經太晚了,仇恨驅使著李光地全然放下了此前他所擁有的仁愛、正直等一切美好品德,在他的或明或暗的策動下,索額圖、明珠、太子胤礽以及大阿哥胤褆這些他所記恨的人,一個個的倒了下去。在這樣的情況下,康熙只能將李光地貶謫到了臺澎出任知縣。一方面,康熙確實開始“擔心”李光地的“破壞力”,他的為人“陰狠”,就連康熙自己都有了一絲忌憚,而他也更加擔心李光地會再傷及他人,畢竟自己的年事已高,不如從前,所以康熙也希望用這樣的方式,來排除身邊一個隱患,從而除去皇子和朝臣們的不安。而另一方面,此時康熙任用李光地的目的已經基本達成,明珠和索額圖這兩大政治集團已經宣告覆亡,他已經不需要李光地再呆在朝堂之上。而在此之前,魏東亭已經從臺澎知縣的位置上功成身退了,而康熙也是希望由李光地這樣一位曾經的朝中大員接管臺澎,以昭顯朝廷對於這一地區的重視,從而起到和當初魏東亭就任是一樣的效果。而這也是康熙對於李光地自身價值所進行的又一次“榨取”。當然,康熙也還是沒有忘記給李光地“畫餅”,告訴他自己還會給李光地在京城留下一個位置,只不過已經參透一切的李光地選擇拒絕了康熙,決心徹底的離開京城這個是非之地了。

康熙王朝:在明珠和索額圖倒臺後,為何康熙還要將李光地貶到臺澎

其實,不管是李光地也好,明珠、索額圖也罷,他們都是康熙的臣子,同時也是康熙實施政治統治的“工具”。在此之前,康熙雖然對於明珠與索額圖之間的“黨爭”深惡痛絕,但是康熙並沒有進行全力清算,相反,他充分利用兩人之間的矛盾,使其都能為自己所用。而當康熙準備對明珠和索額圖進行打壓的時候,又適時的將李光地引入其中,並且成功利用李光地一舉扳倒了這兩大政治集團勢力。最終,當李光地的價值被“耗盡”,並且他的行為已經無法為康熙所容忍和控制的時候,康熙又選擇將其貶謫到臺澎,使之不再成為朝堂上的威脅。所以由此也可見,康熙才是所有這一切的“幕後所使”,李光地只不過是康熙的一枚“棋子”而已,而當所有的一切結束的時候,等待李光地的只能是非常慘淡的結局。

康熙王朝:在明珠和索額圖倒臺後,為何康熙還要將李光地貶到臺澎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368 字。

轉載請註明: 康熙王朝:在明珠和索額圖倒臺後,為何康熙還要將李光地貶到臺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