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學生要不要努力上名校?教育名師說的原因有點讓你感到意外。
有人說,名校一般都是學霸的世界,因為學霸多了,學校也就成了名校!
而家長總對自己的孩子期待過高,巴不得孩子能考上名重點高中、名牌高中,那樣就等於一隻腳已踏進了大學的大門,離名大學又近了一步——而孩子能努力考上名大學,是許多家長最大的心願。這樣,未來大抵一片光明:好工作、好生活基本都不是事。
老師也這樣鼓勵學生,一定要好好讀書,爭取上大學,上名牌大學,知識改變命運走出去。可是,教育的本質不是培養天才,而是讓孩子找到屬於自己的天地。
近期看到教育專家陶勇老師這樣說:如果你家的孩子很普通,就不要他去逼他去考985、211名牌大學,也不要想盡辦法主他上名高中。因為這樣的孩子,到了高中或者大學,學習會很吃力,最後導致心理問題,出現“空心病”。仔細想想,那些出問題的學生,往往都是這樣。
其實,這個觀點有一定的道理,戳中了多少老師、家長的痛點!畢竟現在不是“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時代,量力而行,找準自己的定位非常重要;趕鴨子上架,弄不好就會鴨飛蛋打,一場空!
陶老師是從心理健康的角度,透過分析當前大量的實情,才說出這種建議的,業內人士都心知肚明。物理學有個“極限”說法,學生的承受力、接受力等其實都是有度,不能被家長無限放大,只能在 “一定範圍”內。
電視劇《小捨得》中的三名學生,貌似先後出了問題,尤其那個米桃,家庭條件又不好,父母為了她的學習而去城裡打工。米桃沒報輔導班依然能考第一。但在巨大的壓力面前,她的精神開始出現了問題,繼而患上了突發性憂鬱症,暫時沒法繼續學習,被迫按下了暫停鍵——不堪重負的米桃最後還是回到了原點,跟父母回了老家。
上面說的是電視裡的故事,再說一件現實中的事。如果她站在我們面前,沒有人會把這麼一位臉上始終保持著微笑,說話語氣輕快,才剛滿18歲的姑娘與抑鬱症和鬱悶、自殘劃等號。暫且叫她“小悅”,迄今為止,她已與抑鬱症相伴五年之久。對於學霸的她,你絕對想象不到,她現在竟然害怕考試,正打算放棄高考——都是抑鬱症惹的禍。
小悅同學坦言:“你不知道做‘別人家的孩子有多累’,孩子需要肯定但不要追捧”。她的學習成績有段時間落後,她就拼命往前追趕,從第20名到10名,再到前三。可要強的她、望女成鳳覺得小悅應該還有再往上提升的空間,直至考第一……象天下所有媽媽一樣,特別希望女兒有出息,對女兒非常嚴厲。在媽媽的教育理念下,小悅也形成一個“偏執”的心理:要麼優秀,有麼完蛋。
一切治療皆無濟於事,病情反覆無常。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與衡量利弊,一家人經過商量,小悅和自己的爸媽初步達成了協議:放棄參加高考。我們相信她自己會慢慢走出來,過上“普通人”的生活,迴歸到自然心態。具體可查閱我的另一篇作文《學霸女孩抑鬱了,要放棄高考:背後原因很值得深思》。
這並不是個例,很具值代表性,縱觀身邊,這種情況是不是很多?但逼成了像小悅那樣抑鬱的可能少一些。她還不是真正的普通人,算得上是學霸級,但不是學霸中的戰 鬥 機。這方面我應該最有發言權,我當初並沒把自己的孩子送進市裡的名高中,而是讓他在縣重點班裡當雞頭,順其自然,只考了個還好的211,然後再一步一步前進。
接受孩子的普通,接受孩子的愛好,接受他的不完美,沒有想象中那麼難。畢竟,我只想他成為一個執著於自己喜歡事情的人……
普通的學生,尤其小時候沒什麼好的習慣養成,或許家裡有點人脈或閒錢,為了面子,敢於去和一群“牛蛙”競爭,精神可嘉,實在不提倡。有時老師當面不說,背後一定搖頭:這樣的性格、家庭教育、功底,去哪裡學也是這個樣子!
以前,農村的少部分孩子能吃苦,自己素質也不差,在重點中學一樣拼得過別人。但大多數人明顯感到壓力很大,考不上大學的基本都是那些一直很“普通”的學生,自始至終也沒什麼改變。所以,個人也覺得陶老師的這個說法有一定的道理——當然,最為關鍵的是如何界定一個孩子是一個“普通孩子”。如果他真是一個普通孩子,就不能有“過於拔高”式期待,否則失望也大。
大家也清楚,陶老師話中那些“普通孩子”就是“智力平平”的孩子,這個界定可能還只是個大機率的事,也不是很合適。經常有人出來大談,我小學成績差,初中也幾乎墊底,高中後懂事,發狠,一路猛追,最終逆襲成功……我還是那句話:傳說處處有,傳奇卻相當少,真小學差、初中墊底,高中逆襲更是不可能。別拿2%甚至1%的特例來代表98%以上的不可能。我們承認多數學生的智力都不相上下,屬於正常人,那些有能力考上名校的學生,智力一定不會差,而且從小家庭教育很給力,自己一直有較好的自律性,他們可以透過自身努力和向其他優秀的同學取經,在老師的辛苦教導下,智力上的差距可以適當彌補。而那些從不愛學習,父母還溺愛得很,花大價錢送進名高中,輕言:生怕他能考上重點大學呢?連普通高中都可能會成問題的學生,上名牌(重點)大學不是靠運氣,更不是躺著能進……旁人,尤其是知情人聽了這種家長的話後只會發笑。
哪些同學適合上名高中?有一定的天賦,學習能力不一般。如果智力一般,學習方法老套,只會死記硬背,中小學就比較吃力,但透過努力成績還是比較先前,也跌跌撞撞進了重點高中。高中學習與初中完全不同,更要拼智力。
從小有好的學習習慣,家庭教育較到位,心理素質比較好。那些從小被嬌慣,抗挫能力弱,有智商沒逆商,到了重點高中或者名牌大學後,可能因為心理問題輟學。諸如此類的學生,只適合去當“雞頭”,而非“鳳尾”。曾經小學我也是學霸,憑實力拔尖進了縣重點。但數學是我的弱項,就因這我選擇了文科。政治和歷史我背得很好,地理還可以,英語最好。為了讓自己的把握更大,當時我還過了英語口語,準備報考英語專業。雖然後來沒起什麼作用,但多少起了點激勵作用——老師和同學都說,我報的又是英語專業,那是“雙保險”,一定沒問題。呵呵,那是說我的定位正確:根據自身條件與家庭條件,報考的師專,並順利至今。
我知道自己有弱勢,從小記憶力比別人要差點,所以犧牲了很多午休,晚休,甚至週末,只要有時間我就背誦。口袋裡經常沒錢,但複習資料必須一天24小時裝著。
雖然我只考了個師專,但關鍵國家包分配,考上了就有固定職業,而且讀大學的費用全免——這也是我的窮家正需要的,父母最大的心願。所以就沒去補習,家裡經濟條件也不允許。
能憑實力考上高中的,本身都有一定的智商,沒理由放棄。“跳一跳摘桃子”可以有,但不是“必須摘到桃子”,更不得超出自己的實力,乾坐直升機的事。
上面的截圖是剛在朋友圈看到的,我直接就批了該生:實力堪憂,字都寫不對(狀寫成了壯),字也寫不端正,這怎麼能叫“生死狀”?還想從期中的30多分到期末70?
我焦慮的是一種叫父母“有用論”的觀點,似乎我勤奮一些督促孩子,每週報滿興趣班,孩子就能擺脫普通人的命運。必須正視這個現實,自己的孩子普通、不開竅,是極其正常的。還要正視他可能有其它方面的潛力,不一定要考高分,上名校。大家覺得呢?
有一位媽媽這樣說,我對孩子的期望,經濟獨立,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其他的都不重要。我把這句話送給有些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