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4月11日訊息(記者鄭澍 趙晨 黃璐璐)據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日前,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化教育改革個案試點全面啟動。經教育部批准,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國際校區將在上海、江蘇、浙江、山東和廣東等五省市開展“631”綜合評價招生錄取改革試點工作,探索國際化辦學的新路子。那麼,這次改革有哪些變化值得考生關注呢?
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國際校區(總檯央視記者 趙晨 攝)
今年,華南理工大學在廣東省、上海市、江蘇省、山東省、浙江省五省市深化開展基於高考基礎上的綜合評價招生錄取改革試點工作,即“631”綜合評價錄取。這是由“60%高考成績、30%學校考核成績和10%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組成的綜合評價體系。華南理工大學黨委書記章熙春說:“為什麼選擇‘631’的招生制度?就是改變過去一考定終身的局面。除了60%的高考成績以外,30%的部分我們將透過面試等,考察學生的表達能力、動手能力,以及其對科研追求的執著程度等方面進行判斷。”
2020年教育部宣佈取消自主招生,推出強基計劃。自此,全國高校招生模式主要就是統招、強基計劃、綜合評價和單獨招生4種。
強基計劃是在高考成績公佈後才確定入圍名單,只要考生符合招生院校報名條件且已報名,最終是否入圍主要還是看高考成績。
綜合評價是在考生申請報名後、高考前,由招生院校組織專家對考生申報材料進行初評,初評材料包括考生高中期間的考試成績及排名、獲得各種競賽獎勵證書以及證明個人特長的材料。考生第一輪是否入圍主要由初評結果來決定,入圍與否與高考成績不形成關係。
目前,我們國家高考改革實施的綜合評價方式主要有4種,分別是“541”綜合評價、“8515”的綜合評價、“73”綜合評價和“631”綜合評價。以“541”為例,即高考總分、報考院校測試成績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按5:4:1的比例計算形成綜合評價成績。
校園創新工場內的智慧機器人雙機實訓及科研平臺(央廣網記者 黃璐璐 攝)
華南理工大學副校長李正介紹:“無論採取這4種中的哪一種綜合評價,這種比例都是以高考為主,都是基於高考基礎上的綜合評價招生錄取模式的一些試點。”
在華南理工大學日前召開的媒體見面會上,李正副校長專門對“631”中的“3”作出了詳細說明:“主要考察學生選擇我們現有8個專業的學習基礎,以及其對這些專業的適應度。因為我們都是新工科的專業,工程實踐能力基礎,還有英語的基礎和中英文的表達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維和一些創新意識,這些綜合素質考核內容構成了學生綜合評價裡面30%的內容。”
李正解讀說,之所以採用“631”模式,是一個綜合考慮的結果。“因為整個考核是一種選拔性的考試。選拔性的考試最重要的是,第一,公平性;第二,科學性;第三,有效性。所以30%要體現這三種特性,還有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佔整個綜合評價的比例為10%。”
據介紹,華南理工大學率先採取“631”綜合評定招生方式的8個專業包括機器人工程、智慧製造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積體電路設計與整合系統、人工智慧、資料科學與大資料技術、生物醫學工程、分子科學與工程。這些專業將採取交叉培養、產學研結合等創新培養模式,引導學生開展前沿探究、創新訓練、競賽驅動與創業孵化。8個專業共計劃招收400人,其中廣東省250人、上海市16人、浙江省36人、山東省58人、江蘇省40人。
章熙春表示,希望能夠改變一考定終身的局面,真正招錄到有志科研人才。他說:“最重要的是在國際校區實行在地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和改革。包括招生制度,我們想透過這種改革把一大批今後對科研、對工科有特別追求的人才招到國際校區。”
可以看到,“631”招生制度的本質就是採取綜合評價的方式。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指出,事實上,南方科技大學、中山大學、復旦大學、華東理工大學等多所高校近幾年都有“631”綜合評價錄取模式。
“所謂綜合評價是指不只看一次考試分數,而是獲得學生更多的資訊,根據更多的資訊對學生的狀況進行評價。事實上僅看一次的考試分數,從某種意義上說,類似於一種教育測量,只有綜合看多次的才可能是評價。相對而言,評價是比測量更高階、更準確的一種學生評價方式。這樣一種錄取方式事實上也是國際上通用的。”儲朝暉說。
“631”中的“3”是綜合評價錄取模式的亮點。這部分重點考查學生學科基礎、創新能力、中英文表達等方面的能力。那麼,這部分成績怎麼考核、能不能確保公正是家長們最關心也是最擔心的一點。儲朝暉指出,綜合評價應該既包括量化的評價,也包括質性的評價。而這“3”,就是質性的評價,需要進行專業的判定。
“高校專業團隊在這裡面發揮重要作用。家長主要是擔心這種方式當中有一些不公平或者不客觀的東西。如果這個團隊是專業的,就會減少不公平、不客觀的現象出現。實際上其他國家也是透過大量實踐證明這樣一種綜合評價比僅僅看一次考試分數更加公平,這個問題歸根結底是相不相信專業的評價。從另外一個角度說,這些專業評價本身也應該在監督範圍之內。比如30%的這種評價還可以留痕,可以錄音、錄影。如果有爭議,由同行進行判定。這個會不會有誤差?也不排除有誤差,但是誤差相對於僅僅看分數這樣一種評價而言,它不利的一面要小得多。”儲朝暉指出。
去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中明確提出了破除“五唯”的要求,針對學校、教師、學生三個群體,從品德、業績和貢獻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儲朝暉認為,作為一種更為專業的評價方式,綜合評價錄取模式應該有更多高校參與。他說:“各個高校是否想使用這種方式還是有一些自主空間的。我希望更多的高校積極探索。從中外各國的比較來看,招生的主體是高校,這樣更有利於學校的發展,更有利於學生的發展。因為只有招生的主體是高校,才能夠責、權、利一致,招到好的學生就能把學校辦好。從長遠來看,一定會向高校作為招生主體這個方向轉換,這種轉換本身是對教育品質的提升,是教育評價體制改革的一個基本方向。簡而言之,綜合評價錄取是更加客觀、更加公平、更加專業的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