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體制老司機
知乎今天熱榜上有這樣一個問題:
“快30歲了才想明白,想發奮讀書改變自己和家庭的命運,還來得及嗎?”
一
能改變自身命運和家庭生活的,不是讀書,而是資源。
讀書只是工具,一種獲得資源的工具。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根本原因在於讀書可以幫助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我們活著的根本目的。
我們想要開個餐館賺錢,那就得知道附近的人群主要的飲食習慣是什麼,怎麼裝修才能符合目標客戶的喜好,食材從哪裡買會更便宜,如何進行營銷等等。
最後,我們還要做一個全面的“成本(風險)-收益”的分析,最終決定開不開,以及投入多少,做多大規模。
這就是認識世界。
很多人會說,這些事情不用讀書也知道的啊,很多餐館開得很成功的人,也沒有讀過多少書,甚至沒上過學的也有不少。
這個說法存在兩個誤區。
二
一是讀書這個概念的廣泛的,不只是真的拿一本書在那裡看,或者去學校里正兒八經讀幾年,或者混個學歷才算讀書。
我們看到一些事情,有所思考,這也是讀書,甚至可以說是讀書最本質的理解。
春秋戰國時期,很多思想家其實並沒有多少書讀,歷史上一些非常有名的思想家,也並沒有經過非常系統的教育,但他們對身邊的世界進行深入的觀察和思考,得出了很多規律性的認識和思想,這其實也是讀書。
相反,很多人讀了很多書,甚至拿了很高的文憑,但只是像機器人一樣,儲存一些東西,並沒有形成自己的思考,這算不上是讀書。
用紙印成的書是書,田野裡農夫的話,山川河流,集市上的貨物和交易,這些也是書,並且是根本的書。
所以,其實每個人一生都在讀書。只是說,如果我們能夠透過書籍,甚至有系統性的教育,去閱讀感受前人的思想和認識,能夠提升我們讀書的效率,讓我們更快,更迅速地認識這個世界的規律。
我們可以在一個月學完牛頓的三個物理定律,但如果我們自己去思考和體會,一輩子也搞不定。
三
二是雖然不讀書,但簡單地依靠人類本有的思維能力,也能認識這個世界,但這種認識,是低效率的,也可能是不可靠的。
而如果經過系統性的教育和學習,我們對世界的認識,能夠更加科學,深刻、可靠和高效。
舉一個大家都深有感觸的例子。
很多人經歷過一次感情的失敗後,就很容易從這段經歷中得出一個認識:感情和婚姻是不可靠的,不值當的,男人(女人)是不值得信任的。
但如果是一個經過系統性教育的人,能夠用學過的機率知識,或者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普遍性與特殊性辯證關係”的原理來分析自己的經歷,他們會得出不一樣的結論:
我的失敗的感情和婚姻,是一種特殊情況,是一個相對較低的機率,婚姻和感情還是值得期待和爭取的。
再比如說,一個沒有接受過系統性教育的人,很容易被彩票的大獎廣告吸引去大量買彩票。但如果一個經過系統教育的人,能夠用數學中機率的知識去分析這個事情,他就不會花太多的錢在買彩票上。
當然,很多人讀了很多書,學過很多知識,不用,不會用,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捧起書來看,系統性地在學校裡讀十幾年書,對於提升我們認識世界的能力,是很有幫助的。
所以,很多人在面臨困境時,選擇讀書,是一個很好的決定。
四
但是,如果在30歲的時候,再去系統性地學習,或者去學校裡讀書,弄個博士,是不合時宜的。
因為讀書能夠提升我們認識世界的能力,但讀書並不能直接改造世界,改變我們自己的命運。
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之間,依然有比較遙遠的距離,因為中間隔著實踐的鴻溝。
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人有認知能力,卻缺乏實踐能力,或者有實踐能力,但缺乏認知能力。而那些既有實踐能力,又有認知能力的,很多都取得了人生很大的成就,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和意義。
上過大學的人,大多都從書本上學到了“成本-收益”的決策分析。但是,很少有人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真正把這個理念運用進去,大多都是僅憑經驗和個人的喜好去作出決策。
要把從書本上學到的東西,和實踐中的東西融會貫通,合二為一,這其實是一件更為艱難的事情。
我們從6歲開始接受系統性的教育,直到20多歲本科或碩士畢業,這十多年的系統性教育,我們其實只是走完了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最開始的一步,剩下的五六十年的歲月,我們都在不斷往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深處一步步邁進。
嚴格來講,我們在小學、中學和大學所接受的教育,只是認識世界的極其初級的階段,更談不上改造世界了。
因為這個階段我們所學習的東西,尤其是人文社科類的理論,都是別人的東西,別人說的,不是我們自己的思想和體會。
而對世界的認識,不同的人,會有完全不同的理解和認識,不同的人生經歷,也決定了不同的價值觀。
我們讀書認識世界,不是為了全盤接受別人的觀點,而是在別人的思想基礎上,形成自己對世界的認識。
即便我們真的全盤接受書本上所講的東西,但是缺乏足夠的實踐,我們也無法深刻體會和理解書本上的那些東西。
比如說,20多年前我在小學的時候,學校就發過一本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書,那時候我就知道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概念。
但直到今日,20多年過去了,我在體制內也工作了十來年,見過很多事情,思考過很多東西,但對這個概念的理解依然是淺薄的。
我在大學的時候,自以為自己知道一切,其實我只不過是背了一些書而已。
所以,我們花10多年來系統性地讀書,卻要花四五十年的時間去理解書上看到的那些東西,以及去實踐它們。
這十多年的學校教育,只能算是在我們衣食無憂,不需要接受社會殘酷的時候,接受一系列系統的教育,夯實我們認識世界的基礎而已。
有一個詞語形容它為:通識教育。
在這個教育階段,我們讀書越多,學習的知識越多,除了能獲取更好看的學歷之外,我們今後進一步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會越加得心應手。
五
但是,對於一個30歲的男人來說,處於人生這個階段,面臨巨大的生活壓力之時,急需獲得更多的資源來改變家庭和自己的現狀時,再想去進行系統性的教育,已經是遠水救不了近火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錯過了6歲到20多歲這個階段,再也難以去進行系統性學習的根本原因了。
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承擔不同的責任和義務,有不同的人生任務。
對於30來歲的人而言,當下要養活一家人,要承擔作為一個丈夫、父親、妻子、母親的責任,當下最重要的事情,是獲取資源。
獲取資源最直接的方式,不是讀書,而是實踐。
在一個30來歲這個階段,應當是工作了有一些年了,對某一個領域,某一個行業,應該是有了較為深刻的理解和認識,掌握了一些規律。
這就相當於讀了這個行業、這個領域的書了。
並且應當是在工作之餘,掌握了一定的資源,比如人脈資源,資訊,資本資產等等。
那麼,30歲這個階段,就應該是在自己熟悉的領域和行業,利用自己的資源和基礎,不斷深耕細作,建立自己的事業基礎,從而獲得更多資源。
本質上這是一個認識自己所處的行業和領域,並且不斷在這個領域和行業內去實踐的過程。
即便我們要接受相對系統性的學習,主要也是學習這個行業和領域內的知識和技能,能夠迅速幫助我們瞭解和掌握這個領域和行業的情況,或者能夠直接提升我們的實踐能力。
比如說我是金融企業的基金經理,最近晶片領域比較火,想了解一下這個領域的市場,那麼,可以參加一個聚攏業內專家學者,投資人和企業代表的研討會、培訓。
再比如說我是做酒類貿易的,那每年的酒類貿易博覽會,可以都參加一下,瞭解最新的行業資訊,結識一些潛在的合作伙伴。
再比如說我是做一個地方快消品的,那我需要這個地方鄉鎮超市、小區超市等看一看,和這些超市主聊一聊,看看哪些快消品比較受歡迎,還存在哪些痛點沒有滿足。
簡單來說,在30歲這個階段的學習,必須是具有直接生產力的學習,那種打基礎的,通識類的學習,已經不適合這個人生階段了。
六
很多人在面臨人生的困境之時,往往會把讀書作為解決問題的根本之策。其實,很多時候,這只不過是一種暫時逃避現實的方法罷了。
如果題主只有25歲,或者去讀個名校碩士,一切從頭再來,是一個不得已的選擇。
但30歲了,並且還承擔著巨大的家庭責任和義務,這時候去學校讀書,與其說是努力,不如說是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