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投無路,曹魏宗親夏侯霸為何拋下殺父之仇投降蜀漢
父之讎(仇),弗與共戴天;兄弟之讎,不反兵;交遊之讎,不同國。
從古至今,殺父之仇不共戴天。為什麼三國時期夏侯家族夏侯霸會不顧這血海深仇投降蜀漢?事實證明,他的選擇沒有錯。後主劉禪又是憑藉什麼使得這位曹魏宗親放下芥蒂,效忠蜀漢呢?劉禪真的是人們口中那個扶不起的阿斗嗎?
這一切都要從司馬懿說起。
諸葛亮、龐統,臥龍、鳳雛的名號響徹大江南北,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的傳言更是深入人心。可是,歷史證明無論是強如曹魏、或是得臥龍鳳雛的蜀漢、又或是江東猛虎均未一平亂世。三國鬥了數百年,勝負未分,天下盡歸司馬氏之手。
圖|司馬懿劇照
在臥龍鳳雛響亮的名號外,還有一隻冢虎。司馬懿在曹操在世時便跟隨左右,之後更是獨具慧眼輔助曹丕稱帝,以至於就連曹丕的兒子曹叡也對司馬懿加以重用,更是在臨終之際將其立為託孤大臣之一,來制衡曹氏宗親曹爽的勢力。
幼帝曹芳八歲登基,整個魏廷的權力無疑掌握在曹爽、司馬懿手中。這也是英年早逝的曹叡所能安排的最好局面,帝王的制衡之術永遠是最好用的工具、也是最危險的工具。曹叡給司馬懿選錯了對手。
冢虎嘯
明代嘉靖皇帝二十年不上朝,江南倭寇、朝中黨政,他解決的遊刃有餘。內憂外患之際,他還能安然自若在宮中修仙煉丹,在他死後甚至開啟了隆萬大改革,大明似有中興之跡。
他靠什麼手段每日閒雲野鶴,國家還能井然有序?帝王最基礎的權衡之術。嚴黨如河,清流似江。清濁不同,卻共同灌溉神州。
曹叡臨死之際想出制衡之術,為的就是不讓一家獨大。但是曹叡給司馬懿選錯了對手,又或是曹叡無人可選。曹爽已是曹氏宗親最好的人選。
圖|曹爽劇照
但是,曹爽沉不住氣還不夠心狠手辣。
曹芳剛繼位沒多久,曹爽就借升官的名義升司馬懿為太傅。太傅本是虛職,曹爽假升實貶按理來說應該會激怒司馬懿,兩黨相爭就迫在眉睫。可是司馬懿卻沒有進取的意思,不僅如此,他還在這之後成病,在家臥床不起。此時的魏廷好似曹爽一家獨大,曹爽更是藉此機會不斷地在朝廷各處安插自己的親信。
曹爽最後的試探是在司馬懿稱病回家的第二年,他安排親信李勝赴荊州刺史,臨行前,李勝特地趕去見司馬懿一面,此時的司馬懿看起來命不久矣。李勝當天就把這個訊息告訴曹爽,此時的司馬懿年近七十歲,曹爽就此對司馬懿放鬆了警惕。
在這不久曹爽便和曹芳以及自己的一眾親信出京趕赴郊外的高平陵祭祖,誰知此時司馬懿從病榻上驚起,並憑藉這些年積攢的力量控制洛陽。
圖|司馬懿劇照
曹爽怎敵蟄伏多年的司馬懿,被司馬懿囚困後因一樁謀反案被夷滅三族,曹芳也成了司馬氏的傀儡皇帝。
司馬懿政變成功後,幾近瘋狂地進行政治洗牌。曹氏宗親夏侯氏成為司馬懿穩固政權的當務之急。徵西將軍夏侯玄、討蜀將軍夏侯霸被緊急調回京師。司馬懿親信雍州刺史郭淮接任徵西將軍一職。
選擇
夏侯玄無計可施,只得遵從司馬懿的指示回京覆命。夏侯霸則孤注一擲,投奔蜀漢。人生的岔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做出不同的選擇又會有不同的原因。夏侯玄、夏侯霸都是夏侯一族,都是曹魏宗親,為什麼二人會背道相馳?
夏侯玄有選擇的權力,夏侯玄雖為曹爽的表弟,但是司馬一族並不會排斥他。因為他的妹妹是司馬師的老婆,這樣一來夏侯玄是司馬懿的姻親,他相信司馬懿只是奪他兵權,並不會加害於他。況且他的家眷還都在司馬懿的手中。
倘若背叛司馬懿,自己可能會被司馬懿滅門。況且大將軍曹爽栽在司馬懿手裡,他有什麼勇氣以一州之力對抗全國。眾叛親離、孤身於世,這不是他想要的結果,似乎自投羅網是夏侯玄最好的選擇;
圖|夏侯玄劇照
夏侯霸的選擇要比夏侯玄痛苦得多,他不惜拋家舍業,投靠殺父仇人。也不願意折服於司馬懿的陽謀。
夏侯霸,夏侯淵次子。218年曹操、劉備爭奪漢中之地。夏侯淵作為曹魏大將鎮守定軍山,蜀將黃忠設計一戰征戰夏侯淵。殺父之仇自此埋下,夏侯霸身居討蜀將軍就是為了報殺父之仇,為什麼會投降蜀漢?
夏侯霸真是走投無路,夏侯霸不像夏侯玄與司馬氏交好,反而他與司馬懿親信郭淮,現任徵西大將軍心有芥蒂。倘若奉詔回朝,下場只會比夏侯玄還慘。就算還能臨陣討伐,也要受盡郭淮的屈辱。
於是,他一氣之下做了夏侯氏最有骨氣的人。他拋家舍業、投奔殺父仇人,只想手刃司馬氏,重振曹氏宗親夏侯一族的榮耀。
圖|夏侯霸
比起做金絲雀,他選擇做一隻會復仇的敗家之犬。好在司馬氏看在夏侯淵功勳卓著,由急需穩定政權,所以放過了夏侯霸一家老小。
結果
夏侯霸單騎入蜀,在陰平迷路。
夏侯玄"卸甲歸田"的生活過的膽戰心驚,司馬懿遵守承諾只是把夏侯玄囚禁在眼皮底下。
251年司馬懿病逝,夏侯玄似乎可以擺脫被囚禁的命運。可是,夏侯玄對司馬懿的逝世如喪考妣。他深知司馬師、司馬昭絕對不會放過夏侯氏的。果然司馬懿去世僅僅三年時間,曹芳被司馬師廢除,夏侯一族捲入一樁謀反案,夏侯玄一家被株連三族。
得知夏侯霸來降,後主劉禪派遣專人從陰平一路將夏侯霸護送至成都。劉禪和夏侯霸的第一次會面,劉禪先是說了兩句話,這兩句話至關重要:
卿父自遇害於行間耳,非我先人之手刃也。
指其兒子以示之曰:此夏侯氏之甥也。
第一句話,將夏侯霸的仇恨放下,直指夏侯一族與蜀漢之間的矛盾所在。夏侯淵遇害與劉備無關,就算有關也是上一代的恩怨。
之後,劉禪抓住與夏侯一脈的淵源,打親情牌。夏侯氏(夏侯淵的外甥女,夏侯霸的堂妹)外出打柴被張飛擄走,做了張飛的妻子。劉禪又先後娶了張飛的兩個女兒做皇后,論資排輩劉禪還要叫夏侯霸一聲舅舅。而劉禪的兒子更是有夏侯氏四分之一的血緣。
劉禪當著滿朝文武的面,承認了夏侯霸與他兒子的血緣關係,更是給夏侯霸吃了一顆定心丸,並且使得夏侯霸淡忘殺父之仇,顧及後輩的血脈。
夏侯霸當即被封為車騎將軍,跟隨姜維參加北伐活動。
夏侯霸在此後的記載為數不多,最為亮眼的是255年跟隨姜維、張翼出狄道大敗雍州刺史王經,此後再無記載。
究其原因,據史料記載夏侯霸投降蜀漢時已有六十歲高齡。北伐司馬氏也是時日無多。可惜千百年後,夏侯霸會被後人扣上叛徒的帽子。忘卻殺父之仇,投降蜀漢,是多麼的不恥、為後世唾棄。可是,我在夏侯霸身上看見了夏侯氏昔日的骨氣。與其被司馬氏圈養做一隻籠中之雀,隨時隨地被司馬氏捏死。不如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血債血償。
造化弄人,無論是像夏侯玄那樣拱手而降,或是像夏侯霸那樣垂死掙扎。都逃不過三分歸晉,司馬氏一家獨大的結局。
劉禪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嗎?劉禪從一開始就放棄了復興漢室的雄偉報復,他昏庸,他聽信黃皓的奸佞之言,整日鬥雞玩鳥,不思進取。但他也最為現實,一歲時被趙雲護著殺出曹操重重包圍;十五歲時見證父親劉備稱帝,蜀漢一步步走向振興;不過兩年關羽敗走麥城、孫劉夷陵之戰,數十年基業毀於一旦,蜀漢國運急轉直下,僅僅十七歲就成為一代帝王,年紀輕輕便看過帝國興衰;劉禪繼位,他的身邊沒有五虎上將,只剩一個老將軍趙雲:謹奉先帝囑託保護幼主。他再也不是曾經那個七進七出的白衣少年。劉禪也沒有臥龍鳳雛,只有一個他要終身依靠的相父,相父也在不是羽扇綸巾的那個自信少年,他無時無刻不想著興復漢室、不負先帝所託。
他不想北伐,諸葛亮是他的依靠,不得有半點閃失。可是,當子龍老將軍逝世的訊息傳來時,他明白相父的大限也快要到了。諸葛亮晚年常年駐守漢中,一來為了北伐之利,二來有意鍛鍊劉禪。
可是劉禪到了最後終是開門投降,因為他看過的太多,因為他太現實了。
劉禪不是昏君,也許他有些愚昧。但是我們普通人難道平時不犯錯嗎?劉禪他現實、他悲觀,他總是把最壞的結果想到,換而言之他能預料到好的結果,能為自己找一條活下去的路,因為他經歷過常人看不見的帝國興衰。揚帆起航需要很多年的積累,但是一無所有隻需要一次失誤、一個事故。現實生活中有太多悲觀的人,樂觀固然值得肯定、嚮往,但是悲觀未嘗不是一種智慧、一種再正常不過的情緒、性格,因為往往這種人比常人經歷的多。風雨過後不一定會出現彩虹。
夏侯玄、夏侯霸還不是殊途同歸,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任何巧妙地選擇都是無力的。但是,夏侯霸不畏流言、放下仇恨的勇氣難道不值得肯定嗎?在平日裡,我們看不起那些左右逢源的人,可是當我們走投無路時,我們會不會放下所謂的面子、仇恨,去生存、去東山再起。我們在面對矛盾時能不能不被情緒擺佈?大多數人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