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觀察】擴大戶籍開放度有利於吸納人才促進流動
近日,上海的落戶政策對一流高校畢業生進一步放開。《2020年非上海生源應屆普通高校畢業生進滬就業申請本市戶籍評分辦法》提出,將之前“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為試點,探索建立對本科階段為國內高水平大學的應屆畢業生,符合基本申報條件可直接落戶”的政策,範圍擴大至“在滬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辦法》中所指的“在滬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包括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因此,4校應屆本科畢業生符合基本申報條件即可直接落戶上海。此政策無疑會讓透過積分落戶的人數迅速增長,相當於大幅擴大了戶籍開放度。
無獨有偶,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也在近日釋出了《關於放寬“雙一流”高校大學本科學歷人才入戶社保年限的通知(公開徵求意見稿)》。根據《通知》,畢業院校為國家公佈的“雙一流”建設高校的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學歷的青年人才,在引進單位參加社會保險即可入戶。而此前規定要求此類人員在申辦入戶時須在廣州連續繳納社會保險費滿6個月。
透過戶籍限制人口流動曾在我國計劃經濟時期的人口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在市場經濟要求要素流動的時代,又阻礙了勞動力這一重要生產要素的跨區域配置。改革開放後,戶籍放開的呼聲越來越強,因此國家進行了幾次戶籍改革。這幾次改革的基本特徵是先放開小城鎮,之後到大城市逐步放開。2019年底,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促進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指出,要暢通有序流動渠道,激發社會性流動活力,以戶籍制度和公共服務牽引區域流動。
近幾年來,我國戶籍制度改革的步伐明顯加快。放寬落戶條件的城市越來越多,門檻越來越低,申辦手續日益簡化。在近些年各城市開出的吸引人才諸多條件中,放寬落戶條件成了不少地方的重要舉措之一。上海、廣州作為我國的特大城市,落戶政策的繼續開放意味著為了促進本地經濟與科技發展,兩地更積極地吸納人才。過去幾年城市戶籍放開的經驗表明,戶籍相對放開對於吸引高水平人才具有重大影響,率先開放戶籍約束的城市將對優秀人才更有吸引力,所屬企業也有了高人力資本作為支撐,得到更好發展,從而使其經濟更有活力。
此外,特大城市進一步開放戶籍在當前經濟形勢下意義重大。當前,國家倡導內外雙迴圈,尤以國內投資消費拉動的國內大迴圈為主。而要促進國內大迴圈,無疑需要調整產業結構以滿足國內需求結構,同時透過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費能力,尤其是提高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改革戶籍制度,增強勞動力市場的流動性是促進居民收入提高和內需的重要手段,而不斷開放戶籍特別是大城市戶籍是其中重要一環,具有重要作用。第一,放開特大城市戶籍有利於加快人口集聚,發揮集聚作用促進居民收入提高。改革開放後的40多年,人口不斷向城鎮集聚提高了勞動生產率,改善了人民生活。而在此過程中,特大城市不僅促進了自身發展,還透過和其他地區分工進一步帶動其他地區發展。從國際經驗來看,特大城市發展也是整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領頭羊。因此,進一步開放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戶籍將有利於促進整體經濟發展。第二,開放特大城市戶籍還有利於促進內需。規律表明,越大的城市服務業越發達,而服務業是當下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柱。促進特大城市發展,有利於促進內需佔比,減少外部相對依賴。此外,改革戶籍制度,開放特大城市戶籍將給勞動者提供更多更公平的就業機會和崗位。機會均等化將使勞動者有充足的動力努力創造財富和培育自身人力資本,從而實現經濟發展的良性迴圈。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經濟學院教授)
孫文凱
孫文凱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