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前,秦國制定“半韓”戰略,佔領韓國一半的領土,即攻佔韓國上黨郡。
韓國的地形像一個葫蘆,上下兩頭大,中間小。秦國計劃猛攻韓國中部狹窄處的各要塞,最後攻佔中部的大城野王城,將韓國分割成都城新鄭所轄區域和上黨郡南北兩塊土地,這樣一來上黨郡就成為韓國的一塊飛地,然後再迫使韓國將上黨郡這塊大蛋糕拱手送上,秦國就能佔領一半韓國的領土。
公元前262年,秦軍攻佔河內郡的核心城邑野王城。野王是丹水與沁水匯流之地,秦軍攻佔這裡,不但將河內郡全部拿下,而且徹底切斷韓國本土通往上黨郡的水上通道。
連續三年,戰國第一名將武安君白起,瘋狂攻打韓國中部要塞,終於將韓國一分為二,完成“半韓”戰略最艱難的一步。
但是韓國上黨太守馮亭拒絕投降,誓與秦軍對抗到底。在韓桓惠王“緊逼”之下,馮亭做出一個上上之策:把上黨郡獻給趙國。此舉點燃了戰國最大戰役,秦趙長平之戰的導火索。
趙國接收上黨之後,立即展開大規模軍事行動,勇將廉頗親自掛帥,十餘萬大軍開赴上黨(後陸續增兵)。
趙國大軍開進上黨,但見旌旗蔽野,劍戟橫空,人如猛虎,馬賽飛龍,不戰而得上黨郡剩下的十七個城邑,趙軍將士心情愉快。
趙軍在上黨的部署,集中在東上黨這個地緣板塊,由於北上黨的屯留並不需要直接面對秦軍,東上黨的長平就成為趙軍主力部署地點。此後的長平之戰,就是圍繞長平這個板塊而展開。
現在我們來看看趙軍在長平的部署:
公元前262年,由於武安君白起年老多病,秦昭襄王令秦軍的二號人物,還在河內郡的左庶長王齕[hé] 整頓軍馬,攻打原韓國上黨郡。
秦軍如果從“3白陘”方向發起攻擊,將面對趙軍西部的空倉嶺防線。空倉嶺,是一座南北走向的山嶺,山體石質,嶺高陡絕。這道山嶺從北向南蜿蜒八十餘里,嶺中央有一道橫貫東西的峽谷陘口,很早之前韓軍就因地形建造了高平關。
高平關險峻異常,南面是峭壁,北面是陡澗,唯中間峽谷貫通東西。這道峽谷東西長約一里,南北寬約兩裡,是趙軍咽喉要害之地。
高平關的東面,趙軍裨將趙茄構築兩座鄣城,與高平關形成犄角之勢,隨時可以支援高平關。
為什麼在雄關的背後,還要修築兩座鄣城?因為高平關規模不如函谷關、武關這種要塞,可容納的軍士僅五千上下,一旦戰爭開打,可以由兩座鄣城的將士來替換高平關上的傷亡者。
高平關的這個弱點,被敏銳的王齕發現,併為此制定了一個戰術。
王齕令秦軍一部原地營造聲勢,然後統領主力從河內郡迂迴到河東郡,再從“3白陘”登上太行山,最後攻打高平關。
秦軍中軍大帳,王齕躊躇滿志,召集一干大將,高聲訓話:“好男兒建功立業,正在此時!”
將軍們個個熱血沸騰,高呼“踏平趙國”的豪言壯語,大帳四周掛滿上黨郡的野獸毛皮,豺狼虎豹都有,它們一個個陰森地看著這群激動的人類,知道一場大戰便要開始。
趙軍方面,趙茄發現秦軍從西部發起進攻,於是親自坐鎮高平關,針尖對麥芒。趙茄出現在戰爭第一線高平關,讓趙軍士氣大振,人人慷慨激昂,欲與秦軍決一死戰。
可是趙茄卻沒有想到,秦軍此次攻打高平關,並不是先鋒部隊,而是王齕的主力軍,人數是趙軍的幾十倍。
當秦軍漫山遍野發起兇猛攻勢的時候,趙茄意外地被流矢擊中身亡。群龍無首,短期內對關上的趙軍造成了嚴重的心理影響。
王齕銳眼馬上就看出高平關上的異樣,他哪能給趙軍以喘息之機,立即下令不分晝夜地輪番攻擊。趙軍主將廉頗還來不及派人接管第一道防線,高平關便被秦軍攻克,關上五千趙軍全體壯烈殉職。
從高平關開始,趙軍防線依次是高平關、二鄣城、光狼城,三位一體的防禦體系,如今高平關告破,後面的二鄣城、光狼城並無險峻山脈依靠,失守只是個時間問題。而趙軍南線的長城防線,也很有可能會被秦軍從內部瓦解。
此時廉頗趁秦軍休整之機,將南線的趙軍全部調回丹河東岸,放棄第一道防線,固守第二道防線。
王齕當然很清楚廉頗的意圖,他下令所有能站著計程車兵,都進一步向東挺進,以圖在趙軍撤退之時擴大戰果。
為了讓南長城兩萬趙軍能順利撤退到丹河東岸,二鄣城和光狼城的趙國守軍,根本就沒有撤退的打算,他們視死如歸,一直戰鬥到流盡最後一滴血。
幾個月之內,王齕統領的秦軍連續獲勝,廉頗統領的趙軍丟失上黨郡丹河以西所有領土,折損一個裨將趙茄和六名都尉,陣亡將士超過三萬人。
廉頗在丹河以西只駐紮幾萬人,因此這次損失趙軍還扛得住。更難能可貴的是,廉頗在連續失利的情況下,在丹河東岸組織趙軍第二道防線,將秦軍擋在丹河不能再東進。
不過誰也沒想到的是,這場以丹河為界的對抗,從公元前262年持續到公元前260年。趙、秦兩軍不斷增兵,秦軍總兵力約五十萬,趙軍則超過四十萬。雙方陳兵九十萬,讓其他諸侯國汗顏。趙孝成王和秦昭襄王都想早點決出勝負,兩國已經被這場曠世持久戰拖得不堪重負。
持久戰有什麼危害呢?由於雙方各有幾十萬大軍不能離開上黨郡,而軍隊每日消耗大量軍糧和物資。這造成國內農業生產滯後,商業萎靡,百姓苦不堪言,每個家庭幾乎都有丈夫或者兒子在軍中,社會問題層出不窮。
趙國農業根基不如秦國,北方五原郡、九原郡、雲中郡、雁門郡、代郡面積佔趙國一半,卻沒有農耕,不能提供糧食。平日這些地方還要從中原各地調糧,因此趙國不得不從他國高價購入糧食,造成國庫空虛,趙孝成王苦不堪言。
如果秦趙兩軍在丹河兩岸再耗上三年,秦國會被耗窮,趙國會被耗垮。
長平戰場,日落西山頭,人約黃昏後。趙軍丹河防線,韓王山的一座山峰之上。
趙軍統帥廉頗坐於巨石之上,雄偉如山的體型,與那巨石,那山峰,那夕陽,魏然一體,他在趙軍中的威信有如定海神針。廉頗目光俯視對岸秦軍連綿數十里的營壘,陷入沉思當中。
廉頗望著對岸的形勢,依稀飄揚的黑色大旗,始終找不到秦軍的破綻,心中湧起一絲不安。趙孝成王數次派人來催戰,廉頗屢次違抗出戰令,感到命運身不由己,心中忐忑,他和趙軍的命運究竟會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