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7
是學霸、是博導
還是--
“90後”
得益於華中科技大學
更加科學、靈活的人才評價體系
“90後”博士生導師
在校園裡成為不可忽視的新興力量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
其中一位代表
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
副教授、博士生導師胡玥
在學業、教學、科研領域發出耀眼的光芒
書寫著別樣的追光之旅
她是學霸
留學時獲評最優秀畢業生
胡玥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人,今年31歲。走在校園裡,胡玥青春活潑的面孔和人們想象中的理工科科研工作者似乎不太一樣,她也經常被學生誤認為是師姐。
胡玥對科研的興趣啟蒙於外公。她的外公本科和碩士都畢業於浙江大學,一直從事化工相關工作。兒時,胡玥常常會去外公的實驗室,看著五顏六色的瓶瓶罐罐,在外公的操作下變成各樣的顏色,逐漸萌生了化學興趣。
有了學習的熱情,胡玥從小成績都很優秀。2008年,她懷揣著對化學的熱愛,以高考湖北省理科前800名的好成績,選擇了華東理工大學應用化學專業。
大二時,胡玥在田禾院士和花建麗教授的支援下,參加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專案,開展“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研究。
初入科研道路,胡玥鉚足了勁。平日課程她都選在週一到週四,剩餘的三天時間趕到另外一個校區做實驗。從分子設計到電池製備的過程中,合成有機分子是最辛苦的一步。為了得到幾毫克的目標產物,她要查閱大量的文獻,不斷進行嘗試,尋找最優的合成路徑。之後將合成的新材料製備成太陽能電池器件,觀察電池的效能。
胡玥回憶:“那時候老師和學長學姐們都很支援我們,一直給予鼓勵,我收穫了開心和快樂,第一次感受到科研的魅力,也是從那時候愛上了科研。”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兩年的努力,該專案獲得了國家級優秀專案獎,並且代表學校參加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大賽獲全國二等獎。
大四,胡玥前往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交換,以年級第一的成績拿到了公派留學獎學金,直博到愛丁堡大學的NeilRobertson教授課題組繼續進行太陽能電池方面的研究。
博士期間,導師鼓勵她培養自己的研究興趣和方向,也支援她儘早地融入國際科研圈。胡玥在多個太陽能電池器件領域的世界知名課題組進行過短期交流,如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大學的邁克爾·格蘭澤爾教授課題組、牛津大學的亨利·斯奈斯教授課題組、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詹姆士·杜蘭特教授課題組等。
博士畢業時,胡玥以愛丁堡大學化學院最優秀畢業生的成績畢業,獲得了弗雷澤·司徒塔特獎。這個獎項由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詹姆斯·弗雷澤·司徒塔特教授成立,每年會在愛丁堡化學院評選出一名獲獎者,而這是該獎項成立以來首次授予亞洲人。
她是追光者
潛心鑽研新型太陽能電池
走進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胡玥的辦公室,桌上放置著一個鈣鈦礦的化學分子模型,牆上掛著一張元素週期表。化學背景出身的她以不一樣的角度進行新型太陽能電池研究。
2016年畢業後,看到中國光伏事業的飛速發展,胡玥毅然決然回國,想為國家新能源事業發展作出貢獻。當年,她透過博士後國際交流人才引進計劃來到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加入韓宏偉教授團隊。該課題組面向廉價清潔能源重大需求,長期從事印刷介觀太陽能電池及光電器件研究。目前團隊已經研製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相關研究兩度刊發於《科學》雜誌。
“在導電玻璃上,依次‘刷上’”三種奈米材料結合而成的‘漿料’,燒製、填充、烘乾後,玻璃‘變身’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提供穩定而可靠的電源。我們用更清潔、更廉價、更高效的光伏器件去助力國家的碳中和目標。”胡玥介紹。
其實,胡玥剛回國時還有些“水土不服”,很多專業術語還只會英文表達、作為第一作者發表的論文數也不及課題組其他老師,她感到壓力倍增。在與團隊接觸後,團隊積極進取、開放活躍的氛圍,讓胡玥獲得了歸屬感。
“實驗室,就是科研人員的元宇宙。”胡玥告訴記者,做實驗是一個很享受的過程,安靜的實驗室,熱鬧的化學反應,彷彿是放給一個人的絢爛煙火。分子設計、材料合成、介面修飾、器件最佳化、機理分析……實驗室裡她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實驗步驟。胡玥做實驗的放鬆平靜,源於她在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AP. de Silva教授的一席話,“人在放鬆的狀態下,會有更好的想法”。胡玥一直把這句話作為科研信條。
“研究做不出來的時候,太著急也沒用,先停下來放鬆下,再出發。”胡玥說,做研究時她總是保持樂觀的心態,科研壓力大時她會透過運動進行調節。
辛勤付出總有收穫。5年來,胡玥發表SCI論文60餘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訊作者論文21篇。目前,Google Scholar引用3000餘次,4篇論文入選過ESI高被引論文。
“在我對胡老師的初印象裡,她是個美麗又聰明的師姐。後來才知道是老師,知道她這麼厲害。平時她很隨和親切,而且很刻苦,我們經常看到她整個人埋在一堆書和文獻裡面。”課題組博士生杜建康說到。目前,除了結合團隊方向提高太陽能電池效能的研究以外,胡玥還在進行光電材料的基礎理論研究,“我想回歸分子原子這些更基礎更科學的知識做研究,為學科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她是博導
減壓式教學與學生亦師亦友
胡玥在追逐光的同時,也希望自己能夠活成一道光,為國家培養更多的“追光者”。2018年,胡玥晉升為副教授,2019年成為博士生導師。目前,她和韓宏偉教授共同培養博士研究生5名,獨立培養碩士研究生5名,已有3名碩士研究生畢業,2名進入了華為,1名去浙江大學繼續深造。
剛開始教授學生時,面對著不同專業背景、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胡玥也曾內心忐忑:“我的年紀比學生大不了幾歲,我也曾擔心,自己能不能擔當立德樹人的重任?”不過在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胡玥發現一切並沒有那麼的困難。她認真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的選擇,與學生成為夥伴,相互攜手,共同進步,在傳遞知識的同時,也引導學生們去感受生活,培養自己獨特的思維體系。
培養研究生時,胡玥會指導學生進行專業知識積累和科學方法學習,隨後她引導學生在大方向中尋找自己感興趣具有可操作性的選題進行研究。“胡老師十分注重培養我們獨立思考。她對我們基本都是鼓勵式,鼓勵我們做各類研究探索,遇到挑戰時,耐心指導我們,她幾乎從不push我們。”該校博士生張文豪說。減壓式教學是胡玥所帶學生對她的共同印象。因為胡玥的親切,學生們遇到困難時都會主動與她溝通。“我們組一直是輕鬆愉快的科研氛圍,大家都學得很開心。”張文豪補充說。
胡玥嚴謹認真的科研態度也影響著學生。學生杜建康說:“胡老師每次給我們指導論文,她的批閱多的時候有200多個,大到實驗資料的分析,小到英語語法、單詞撰寫她都一一指導。”
胡玥還主動參與到《專案實踐》本科生課程教學,積極創新課程設計。可見光無線通訊傳輸教學時,她挑選了大家喜歡的《愛麗絲夢遊仙境》進行內容傳輸。這門課獲得了學生的一致好評,胡玥在教學評分中獲得滿分,也獲得了華中科大學的教學競賽二等獎。
胡玥教授課程的學生展示作品
課下,胡玥也給予學生諸多幫助。工程科學學院大四學生張葉荻告訴記者,她在準備英語科普演講比賽時,胡玥會給她提供內容方面的建議和修改。自己準備申請國外研究生時,胡玥也將留學經驗與她分享。
胡玥的辦公室牆上掛滿了各式明信片,“這些都是我的學生送給我的。”平常,她也把自己當成學生們的“師姐”,每次主動到學生辦公室進行學術交流,學生髮論文時一起慶祝,和學生互送書籍……
“教書育人對我來說是一件很治癒的事情,每當看到學生好奇的態度、渴求的目光時,我都很欣慰,會拿出十二分的精力將知識傳授給學生。”胡玥笑著說。
(ly來源:華中科技大學微信公號)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