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汶川:發揮映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用

由 南門語山 釋出於 經典

汶川縣黨政領導幹部在映秀鎮開展現場教學 (中共汶川縣委宣傳部供圖)

映秀是發生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害的震源地,是產生偉大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精神的凝結地,是構成共產黨人精神譜系重要一環的承載地。汶川緊緊依託映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把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的奮鬥歷程,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生動課堂和鮮活教材,教育引導來映秀學習培訓的黨員幹部感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昇華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家鄉的家國情懷,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

一、建好“家國情懷·十大體系”培訓基地,不斷強信心,增加吸引力。為了全面展示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映秀立足“愛國愛黨·家國情懷”主題,定位“特色培訓小鎮”來打造,堅持把抗震救災精神植入到家國情懷“十大體系”(宣誓廣場、書院、青少年素養促進學校、國際學術交流中心、免費閱讀中心、生命讚歌•城市應急體驗中心、生態文明之光、人類命運共同體、美麗新村、抗震救災精神展示館)的設計理念、風貌改造、陳布展等工作的各個環節。已建成的家國情懷“十大體系”展示出了歷史的滄桑感、時空的穿越感、教育的現實感。同時,圍繞“愛國愛黨·家國情懷”主題,深入挖掘抗震救災資源,放大抗震救災元素,透過豐富的圖文史料、特色版畫、“聲光電”多媒體等技術運用,讓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可觀可感可碰可觸,讓來映的黨員幹部群眾產生“一次映秀行,一生映秀情”。

二、用好“六個故事”鮮活教材,不斷聚民心,增進凝聚力。映秀由地震震中走向災後重建示範地,成為集中體現“四個自信”和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民族團結進步、“全球災後重建最佳範例”、“生態文明”和“國家安全”、“軍民融合發展”“新時代新願景”的最佳場所。組織黨校力量,用小切口展示災難和災後重建成果,將抗震救災精神轉化成為群眾親身經歷切身感受和看得見摸得著的鮮活案例,高質量編寫“六個故事”,使之走進教材、走上課堂。教育引導來映的學員從“六個故事”中,深刻領悟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從映秀的點滴變化、災前災後對比中,引發思想共鳴,自覺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踐行“兩個維護”。

三、辦好“研學旅”生動課堂,不斷暖人心,增添感染力。依託地震遺址,組織黨校、黨史中心、家國情懷書院等骨幹力量,立足“愛國愛黨·家國情懷”主題,以“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標註的“家國情懷之光”、大禹精神和古羌文化標註的“歷史文化之光”以及熊貓家園標註的“生態文明之光”為發展方向,把抗震救災精神融入到研學旅全過程。圍繞家國情懷“十大體系”、“六個故事”,開發了“家國情懷、應急管理、生態文明”三大特色課程體系;圍繞不同群體的認知需求,設定了專題教學、訪談式教學、激情教學、影像教學、體驗式教學等多種形式的研學教育課程;圍繞漩口中學遺址、愛立方、邱光華機組紀念碑、映秀茶祥子、百花大橋遺址等景點,用一個個暖心的小故事、小場景、小影片來組織講解詞,串聯起來人間大愛,厚植濃濃的家國情懷。黨史學習教育啟動以來,選派骨幹教師、草根宣講團成員和義務講解員20餘名,為來映參加研學旅的黨員幹部群眾,講好了映秀故事,引導黨員幹部群眾從災難史中感悟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從汶川的苦難輝煌中樹立正確的大歷史觀,自覺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

四、講好“紅色路線”感人故事,不斷築同心、增強號召力。為了擴大映秀全國愛國主義基地的影響力,汶川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以映秀為原點,推出馬嶺山紅軍阻擊戰場遺址、郭竹鋪紅軍石刻標語、小茅坪紅軍石刻標語、板橋村紅軍戰場遺址、綿虒紅軍烈士紀念地等系列“紅色線路”。圍繞每一條紅色路線精心打造常學常新的生動“課堂”,立足每一件紅色革命文物量身定製內容豐富的鮮活“教材”。黨史活動啟動以來,把“紅色路線”作為現場教學、實地研學的規定動作,先後有600餘學員來到映秀培訓,開啟了重走長征路的研學旅熱潮,帶火了紅色精品路線,清明小長假,先後有5萬名遊客走進汶川,同比增長125.12%,旅遊收入2882.44萬元,同比增309.31%。廣大學員和遊客在汶川重溫紅軍長征史、抗震救災史,進一步激發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的情懷,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來源:汶川縣人民政府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