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計時不足30天,考研大軍拼勁全力背後的進與退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首席記者 鞏悅悅
眼下,距離2021年考研倒計時已不滿30天。書上標紅標黃一大片,桌上筆筒裝有三五條咖啡,蜷坐在自習室外一角,膝上裹著毯子,埋頭背出聲來——自稱“考研狗”的考研一族正經受著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他們頂著不時襲來的焦慮、倦怠與迷茫,在拼勁全力的同時,還要時刻做好“竹籃打水一場空”的心理準備。
戰役號角即將吹響
有高校報名人數創新高
山東政法學院的大學生自主學習中心設在地下,下坡路有六七十米長、十幾米寬,就如同我們常見的地下車庫入口處。不同的是,在這寬敞的下坡兩側,有著一層層小階梯,上面擺滿了馬紮、書本、零食,乃至棉被。戰役的號角即將吹響,考研黨將在這裡拼勁全力。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梳理發現,自2015年以來,我國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屢創新高,2020年首次突破300萬人,達到341萬,相比六年前增加了176萬人,翻了兩倍多。
這並非毫無依據。國內多所高校的官宣資料顯示,2021年考研報名的上漲幅度均在14%以上。
舉例來說,截止到10月31日,報考西南醫科大學研究生的總人數為4388名,相比2020年增加了14.6%。
無獨有偶。北京林業大學2021年的研究生報考人數再創歷史新高。據該校研究生院訊息顯示,截止到2020年10月31日,報考該校的考生共有9243名,相比去年增加了15.8%。值得一提的是,來自31個省市的考生,基本都是普通全日制本科應屆畢業生。
此外,選擇西南石油大學作為考點的人數已突破6000人,相比往年增加了57%。而在今年考研當中,報考該校的人數直逼八千大關,增幅42%。
具體到山東,曲阜師範大學今年依舊維持了較高的報考人數,考點考試人數首次突破2000人。
上述幾所學校是考研報名熱的縮影,透露出“考研黨”之間激烈競爭的濃濃“火藥味”。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分析,雖然這些年的考研人數在逐年增多,但其中有個很多人都沒在意的細微變化。
“總體來看,考研學生的成分發生了變化。”儲朝暉進一步解釋道,現在可能一些中等偏上或者一般的本科生,選擇考研的人數比例大大增加,而一些知名高校的本科生反倒先選擇找工作。“這是在近些年的調查中感受到的細微變化,這些變化可能很多人都沒發現,但確實在發生。”
眼下,距離2021年考研已經不足30天。自稱“考研狗”的考研一族正經受著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他們頂著不時襲來的焦慮、倦怠與迷茫,在拼勁全力的同時,還要時刻做好“竹籃打水一場空”的心理準備。
“大考”背後 >>
求職門檻越來越高
海歸也來“搶飯碗”
考研人數持續走高的背後,是大學生對就業的擔憂。在疫情影響和求職門檻水漲船高的雙重壓力下,高校應屆畢業生的就業現實而急迫。
據BOSS直聘研究院資料顯示,國際疫情影響下,大量留學生回國就業。活躍求職的留學生,擁有碩士及以上學歷的比例高達65%,且相當比例就讀於海外名校,這大大加劇了應屆生整體求職競爭的激烈程度。尤其在金融類、網際網路技術類崗位中,留學生相比國內應屆生,就業競爭力尤為明顯。
梧桐果資料更加印證了這一現象。
2020年以來活躍求職的歸國海外留學生較2019年同期增加了58.19%。目前,每7名留學生中就有5人回國。
由於海歸加入求職大軍,再加上疫情影響下求職門檻的拔高,越來越多畢業生感到,找工作難,找到如意工作更難。累積起來的這些壓力,迫使他們將目光再次投向了校園。但考研並不容易。
“考研最後30天,感覺自己考不上了,心態崩了怎麼辦?”
“考研感覺複習不完了怎麼辦?”
“已經到了衝刺階段,我卻沒有了學習的動力怎麼辦?”
…………
各類社交平臺上,考研人發出的“靈魂拷問”讓人很揪心,卻也無可奈何。
“如果因為找不到合適工作就暫且讀研,就要考量學術、學科是不是有可能在兩三年後給你提供好的就業平臺。”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賈西津認為,選擇考研之前,要想清楚透過這兩三年學習能收穫什麼,而不僅僅是能為你提供比較好的就業機會。
“考研黨”壓力一方面來自於“僧多粥少”的錄取比例。全國數十所高校釋出的考研報名情況顯示,2021年報名人數再創新紀錄。需要指出的是,即便教育部採取了研究生擴招政策,但這與龐大的考研大軍相比,仍有很多考研學生無法錄取。
應屆生壓力大的另一方面,則源於往屆生的“回爐重造”。其中不乏“二戰”考研的老將,他們因為有著紮實的基礎和豐富的備考經驗,往往被應屆生視作“最強勁”競爭對手。而隨著就業壓力的增大,不少在職人士選擇繼續讀研,以提升職場競爭力。除此之外,受熱捧的推免生也壓縮了考研一族的選擇空間。
2016年本科畢業的文旭,就是在此後一年考上了山東大學新聞傳播專業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之所以選擇考研,一是為了填補空閒時間,不能因為工作就放棄了學習。二是現在的本科生太多了,學歷高一點對自己沒壞處。三是家裡此前的最高學歷就是本科,也想提升一下整個家庭的文化程度。”
文旭觀察到,他所在公務員系統裡的“90後”,基本都會選擇提升一下自己學歷。“要麼去考個非全日制研究生,要麼去拿個在職研究生學歷。有的為了更廣闊的選擇餘地,甚至是辭職後全職讀研。”
對於考研報名人數屢創新高,儲朝暉認為,這其實是就業以及社會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對此,他建議大學生一定要理性報考,要整體權衡自己要不要考研,而不是隨大流、被裹挾。
其實,很多選擇考研的學生,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焦慮”。一位正在備戰考研的林同學告訴記者,她感覺壓力很大,也比較迷茫,不知該如何選擇,現在只能硬著頭皮走一步看一步。
賈西津認為,不管是考研、就業還是其他什麼選擇,最重要的是先明確目標,再去選擇最有利於通向目標的最可行道路。“比如你有興趣在高校做研究,恐怕讀研是必須的一個選擇。那對於不是以學術研究作為人生志趣的人,是否選擇考研需要和職業規劃結合起來,有了定位再去選擇軌跡,而不是讓學歷或個人經歷來左右自己。”
未來已來 >>
為了暫緩就業去考研
豈止是在“逃避當下”
之所以選擇考研,很多考研黨是為暫時緩解眼下的就業壓力。但“成功上岸”帶來的,並不僅僅是“逃避當下”這麼簡單。
賀賀也承認,讀研確實為她帶來了很多,其中就包括對科技論文寫作的培養。比如工作中遇到新工藝,或者設計出現問題需要解決時,她都要去查文獻,看看論文上有沒有相關知識。“平時工作中的一些資料也會有想法整理成簡單的論文,在公司內刊上發表。”
儲朝暉認為,考研所傳達出來的,是對未來新的追求,或透過考研找到更好的工作崗位。但這個過程依然是個未確定的過程,一是能不能找到好工作未確定,二是還要經歷上研究生的過程,其間到底表現怎麼樣、學業成績如何也未確定。另外,他的所學跟優勢潛能是不是一致,這也是未確定的。
相比較而言,那些在本科畢業後及早找工作的人,反倒是比較早地讓自己有了一個確定性。考研則是把這個確定性向後推了。“從這個角度來看,反映出當下整個就業壓力比較大的情況下,不同群體做出的選擇,是權衡之後的一個結果。”儲朝暉這樣認為。
對於不少應屆生的焦慮,儲朝暉建議儘可能找到與自己優勢潛能相一致的工作。總體來說,有很多事情需要一輩子不斷去做才能把它做好。“比方說我們做教育研究,如果在學生時代就喜歡,那麼用一輩子的精力來做這件事兒,跟別人半途參與進來的效果是不一樣的。”
對於專業度高的工作,儲朝暉建議大家及早參與,及早去付諸行動。要真正找到社會所需,而不是碰上社會的需求。“現在很多大學生甚至研究生顯得比較宅,這對他們是不利的。”
入職省外一家主流媒體的嶽先生,本科剛畢業就當了記者。隨著工作時間的延長,非科班出身的他,越來越感受到理論知識的“不夠用”。“今年報考了新聞專業的研究生,還是想系統學習一下理論知識。”嶽先生認為,只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自己的記者生涯才能走得更遠。
對此,賈西津認為,就業之後,如果有一定精力再回到學校還是比較有益處的。就實踐者而言,有過實踐經歷的人再回來上課,他們會有思考有困惑,這樣的學習其實是更加有效的。
“考研與否要去整體選擇,不要簡單認為考研就必然比不考研好。事實上,有一部分學生已經看到了這一點,先找個工作,如果這個工作崗位適合自己,本身就是一種學習和鍛鍊。”儲朝暉指出,人的成長髮展以及學習本身就是多樣性的,不存在單一的渠道、單一的方式、單一的安排,所以要根據實際綜合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