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元請一位農民工的時代已經過去,3000元請一位大學生的時代來臨。”這是前幾日在網上看到的一句話,雖然覺得很喪,但又不得不承認,這句話在一定程度上是事實。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老一輩農民工逐漸退出或者轉型,從事體力勞動、部分熟練的技術工人等數量大幅減少,農民工的工資有了較大幅度提升。而高考的錄取率已經超過80%,大學生雖然有擁有高學歷,但相當多大學生由於缺乏實踐鍛鍊,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還遠不能達到企業的要求,同齡段擁有高學歷的人數多,沒有核心競爭力,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大學生就業困難的現狀。
考研似乎是突破這一困境的答案。據說報考2021年研究生的人數達到了422萬,這一數字已經超過了2017年錄取的本科生人數(410萬),比2020年多出81萬。從歷年的報考人數可以看出,考研人數從100萬突破到200萬用了10年以上,從200萬達到300萬用了3年,從300萬到400萬隻用了1年。雖然不能說明所有本科生都準備考研,但是也足以說明考研是大部分本科生的首選,而且有不少人為了讀研,已經多次考研。
報考人數在增加,錄取人數同樣也增加了不少,2020年研究生擴招18.9萬,錄取人數已經突破了100,而從部分高校公佈的研究生招生計劃來看,2021年繼續擴招的可能性仍然非常大。而且教育部9月底時釋出的《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方案(2020—2025)》的通知指出:到2025年,增設一批碩士、博士專業學位類別,將專碩招生規模擴大至碩士研究生招生總規模的三分之二左右,並大幅擴招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也就意味著高學歷人群將進一步擴大。
目前不少行業仍然有較大的人才缺口,研究生擴招會不會導致學歷貶值不好說,但可以肯定,不少行業的人才缺口將很快得到彌補,因為研究生基本匯聚了優秀的一批人才,他們中大部分人並非在學校裡“浪”,而是在踏踏實實學習和做研究。
在研究生擴招的同時,高職高專也在大幅擴招。2019年高職院校大規模擴招100萬人的計劃,開啟了我國高等教育的又一輪大擴招。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出,今明兩年高職院校將繼續擴招200萬人,使更多勞動者長技能、好就業。這樣的舉措,將培養一大批專業技術工人,同時解決不少轉型的農民工、下崗職工、退役軍人等的就業問題。
本科生的尷尬:技能上比不上專科生,在學識上不如研究生研究生和高職高專擴招,讓本科生就顯得非常尷尬,技能上比不上專科生,在學識上不如研究生。待遇好、發展前景好的崗位基本要求研究生以上,而一些專業技術崗位,要麼看不上,要麼不懂技術適應不了崗位,就業的選擇就非常少,所以只好繼續考研,以求獲得一塊更硬的敲門磚。
實際上考上本科並不容易,同齡人中,中考差不多淘汰一半人,高考雖然錄取率較高,但是專科人數約佔據一班,真正能夠考上本科的人數在同齡人中差不多隻有30%左右,而且這是在整個家庭付出了巨大代價後才能取得的成績。在大學生人群中,真正不用為就業發愁的只有少部分名校及熱門專業的畢業生。
把眼光放寬,才能把路走寬怎麼樣才能把本科生的路走寬?我個人也支援本科生把考研作為首要目標,一方面大環境如此,學歷是敲門磚,網上流傳的一個段子很好地詮釋了這一點:“博士請坐下,碩士請留下,本科生請等下,專科請讓下”。其實更關鍵的是,研究生能讓你在某個領域深入研究,研究得越深入,你掌握的知識和資訊就越有價值,自己的競爭力也越強,而不僅僅是學歷價值的體現。
但研究生不管怎樣擴招,容量仍然有限,不可能所有本科生都能讀研。這樣的情況下,專業確實比學校更重要,即便是在名校裡,不同專業之間的就業率也有非常大的差距。高考志願填報時就要考慮實用性強,技術性強的專業。
再就是把眼光放開,不要侷限在學習成績上,有核心競爭力比一張優秀的成績單或許更管用,用人單位不會僅僅因為你學習成績好就直接錄用你,都會經過一輪又一輪的篩選才會決定聘用誰,所以大學階段要做的事情,掌握一到幾門實用的技術技巧,比如外語、計算機技能或者具備考取某種職業資格證書,再就是鍛鍊自己的表達,學會與人溝通,懂得團結協作,很多工作都是團隊作戰,單打獨鬥逞英雄成功的機率並不高;第三是養成好的行為習慣,這裡主要是指做事情的思維邏輯,要仔細嚴密,儘量不出細節上的紕漏。
拋棄混日子的想法,丟掉本科生沒有出路的想法,做自己該做的事,不勉強一定要考上研究生,考一次不能上岸,要麼說明自己不合適,要麼就是自己不能為考研全省心投入,儘早調整思路,尋找別的出路。
至於創業,如果自己沒有充分的市場調研,想不出金點子,家裡沒礦,不要輕易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