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入關後,直接佔用了明朝太廟,明朝皇帝的牌位到哪裡去了

自古以來,作為皇家王朝家天下的象徵,供奉著皇室列祖列宗的太廟,就有著和江山社稷同等重要的地位。但凡王朝更替,新的統治者要做的第一件事,必定是燒燬前朝的太廟,寓意著舊朝的滅亡。

不過凡事皆有例外,多爾袞在趕走李自成進入北京定都後,卻沒有將明朝的太廟付之一炬,而是將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兩大家族的牌位,直接從關外遷進了明太廟,以便於緬祖祭祀。

人們不禁要問,既然滿清直接佔用了明朝的太廟,那麼原來供奉在太廟正殿的那些明朝祖先牌位,又去了哪兒呢?

清朝入關後,直接佔用了明朝太廟,明朝皇帝的牌位到哪裡去了

一、享有太廟殊榮的人。

早在我國夏代的時候,人們為了統一祭祀的方便,將先祖的牌位統一集中在固定的地方,後來逐漸成為皇帝的宗廟,當時稱為“世室”。到了殷商時期叫做“重屋”,周代時稱為“明堂”,直到秦漢時期才改稱為“太廟”,並一直沿用至後來。

從唐代開始,除了祖先的牌位,本朝歷代去世的所有皇帝都能進入太廟,擁有廟號。所以唐朝以前的皇帝多稱為帝,而李淵以後的皇帝則稱為“宗”,如唐高宗、唐太宗等。

北京太廟建於明永樂18年,到了嘉靖14年,明世宗將太廟建成獨立的9個廟。8年以後,由於佔地有限,世宗又恢復太廟原有形制,將明太祖以下所有皇帝牌位,集中在一個寢殿中。

由於太廟是皇室直系的專用祭祀場所,因此通常只有皇帝的先人們才可享此殊榮。為了籠絡人心,後來皇室的近親和對社稷有大功的臣子,經皇帝許可,也能享有死後進入太廟的禮遇。

清朝入關後,直接佔用了明朝太廟,明朝皇帝的牌位到哪裡去了

二、清朝對明朝皇帝的禮遇。

清朝入關立國後,諸帝對於明朝的皇帝可謂是禮遇有加,尤其是對朱元璋格外敬重。康熙南巡時,曾五次親往拜謁明孝陵,祭拜時均行三跪九叩之大參禮。被史書譽為“禮文隆渥,逾於常祀,乃千古盛德之舉”。乾隆六次南巡,也是必到明孝陵前“拈香祭酒”,行三跪九叩之禮。

崇禎煤山自縊後,李自成草草將其屍身裝入柳木棺。所陪葬的金銀器皿,都用鉛銅等冒充。直到清朝建立,才重新按皇家規格修建思陵,重新厚葬崇禎。

從清朝皇帝對朱元璋和崇禎的態度,我們可以看出,清朝對待明朝故去的皇帝們不會太差。至少在面子功夫上,讓人挑不出什麼毛病。

當然,清朝皇帝們之所以禮遇明朝皇帝,絕非出於尊敬。而是由於明朝江山的滅亡,屬於內耗的結果,並非清朝所滅。在趕走並最終消滅李自成後,清朝便儼然以明朝的復仇者和繼承者自居。

為了籠絡明朝的舊臣和中原百姓,讓他們服從自己的統治。清朝的皇帝們,自然對明朝歷代皇帝禮遇有加。畢竟清朝的統治者屬於北方少數民族,其人口數量和漢族相差懸殊。假如漢人真要造反,清朝無論如何也難以控制中原。所以,收買漢人的人心至關重要,而禮遇明朝皇帝,就是有助於清朝籠絡人心之舉。

清朝入關後,直接佔用了明朝太廟,明朝皇帝的牌位到哪裡去了

三、明朝皇帝牌位的去處。

滿清人進入北京後,將自己的老祖先牌位請進了明朝的太廟,而作為當朝歷代皇帝牌位存放的地方,當然不可能再供奉明朝的皇帝。因此從清朝建立時起,太廟中只能供奉愛新覺羅氏的皇帝。

而早在朱元璋時期,為了彰顯正統,明朝就曾在南京欽天山弄了個廟,把三皇五帝、夏禹商湯等16個開國皇帝一併供奉在裡面。

到了嘉靖時,意外坐得皇位的他,也想宣揚一下正統,於是在北京也建了一座歷代帝王廟,把開國帝王們也供奉在一起。

於是清朝這下省事了,直接把明朝的皇帝牌位,請到了歷代帝王廟。不過最初帝王廟可不是想進就進的,編制很少,要求極高。得是雄才大略的帝王才有資格進入,因為帝王指標僅25位,賢臣39位。

康熙繼位後,明顯要比順治大方多了。歷代帝王廟大量擴編,只要不是昏君暴君,亡國之君,統統都能進入體制內享受待遇。進入帝王廟的帝王一下上升到143位。此後雍正更進一步,將帝王再次擴編到164位,還將帝王廟翻修得更加富麗堂皇。

如今,供奉在太廟的明朝諸帝,除萬曆、光宗、熹宗三帝外,其餘十三帝皆進入帝王廟接受祭祀。這是因為在康熙眼中,此三人實乃無道之君,因此不得進入。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531 字。

轉載請註明: 清朝入關後,直接佔用了明朝太廟,明朝皇帝的牌位到哪裡去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