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斷供四個月,澳大利亞堅持不住了,呼籲趕快進貨
和印度一樣,澳大利亞也在抵制“中國製造”,隨著中澳關係緊張繼續,澳人們嘴上叫得兇,但生活中的不便已經開始顯現,空蕩蕩的超市貨架就很能說明問題。
Facebook群組中對超市貨架空空如也表示不滿的聲音開始增多,在Kmart(澳折扣百貨商店)門店,各地的情況大致相同,斷貨商品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補貨,而這其中大多數都是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在其他澳平價賣場,斷貨情況也很普遍,過去抵制“中國製造”情緒高漲的人們開始發愁,購買可選替代的國內或其他產品將花費更多的錢,所帶來的結果也顯而易見,人們的生活成本將因此而提高。
從今年6月開始,從中國進口的平價日用品、小家電和配件等都開始面臨不同程度的斷貨,據澳媒指出,這至少讓澳人生活成本增加了一倍。據介紹,在澳洲人們購買家電的選擇不外乎兩種,一個去專門的電器商城(如Harvey Norman)購買,再就是去平價賣場(Kmart、Big W、Shiploads等)“淘寶”。
從價格上看,家電商場的電器多是國際知名品牌,價格上也要高出很多。在Harvey Norman貨架上的飛利浦空氣炸鍋需要299澳元,而在Kmart只要69澳元。據Kmart的工作人員介紹,從6月份開始,賣場熱賣的空氣炸鍋只補充了3次貨物,且每次上架在短時間內就被搶購一空。
空氣炸鍋是澳人很喜歡的一種廚房工具,除了空氣炸鍋外,其他的廚房用品也十分緊俏,功能多樣的餡餅機只要29澳元,49澳元的榨汁機被認為綜合實用性比售價2200澳元的高階貨還要使用。平價賣場在澳很受歡迎,而其中售賣的熱門產品,其實大多來自中國。Made in china逐漸褪下廉價標籤後,在質量提升的同時,卻保留了價效比的優勢。
在澳網路上有關抵制“中國製造”的投票中,支援抵制“中國貨”的比例高達89%。但調查其實還缺了一環,如果人們需要為此付出比過去高一倍的生活成本,且這種情況將長期持續,同時還要面臨生活用品時常斷貨的問題,堅持抵制“中國貨”的人還有多少。
投票、網路發言只需要動動手張張嘴,但實際情況的考慮往往更復雜,而以上這些都是在澳當下發生的情況。隨著中國製造的升級,出口不再侷限於小商品,資料上看,從中國進口澳洲的商品佔據了當地商品市場的1/3。
澳大利亞是勞動力價格最高的國家之一,可以看到他們在高喊抵制中國貨的同時,很少聽到要振興國內製造的,因為客觀上不允許。事實上在兩國關係緊張後,新南威爾士州州長還花了10億澳元購買中國產的醫護用品,隨後澳網友對此表示不滿,該州政府的回應是,等待澳本土工廠生產可能需要很久,或許到時候新冠疫苗都研發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