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漢武帝於公元前122年立了長子劉據為太子,但步入晚年,他又開始重新審視繼承人問題。因為此時的漢朝已經現衰退跡象,一方面是對匈奴作戰接連失利,另一方面各地農民起義時有發生,再就是為實現長生夢想的花費過度,而夢想依舊遙遙無期。
在理想與現實的種種打擊之下,曾經豪情萬丈的漢武帝陷入焦躁不安。但是,此時的漢武帝並沒有反省某個施政環節的錯誤,而是倔強地將一條道走到黑。而作為旁觀者清、及接班人的劉據經常提出一些正確的施政見解,無奈“良藥苦口”,但漢武帝並不買賬,多以一笑了之。
劉據崇儒,漢武帝重法;劉據主張內斂、節儉,漢武帝奉行奢靡、擴張;劉據倡導與民生息,漢武帝窮兵黷武。所以漢武帝認為劉據在思想、作風、性格等諸多方面與自己大相徑庭,以至於有意或無意間疏遠劉據,父子之間的情感遂日漸疏離。
不過,漢武帝曾不止一次明確表態在繼承人問題上不會動搖,但是他蛛絲馬跡的心理變化還是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捕捉。而太子劉據淒涼的結局,多就源自於此。
漢武帝晚年痴迷於求仙、問道、巡遊。一年巡遊到趙國河間地帶,隨行方士說前方有云氣,必有奇女子現身。後來找到當地官員尋問,果然不虛,此地確有一位趙姓女子,從小緊握雙拳,沒有人能夠掰開。漢武帝聽罷即刻來了興致,於是火速到達女子家中。
說來也怪,當姑娘的拳頭伸給漢武帝時,武帝輕輕一掰,雙拳馬上舒展。讓漢武帝眼前一亮的是,女孩子手中還有一對精美的玉鉤。遇到了真命天子,女孩芳心暗許,漢武帝心領神會,遂將女子帶回京城。此事不論中間有多少貓膩,但漢武帝非常寵幸“奇女子”是事實,而且還為其修建鉤弋宮,賜封為婕妤。
後來趙婕妤懷孕,可是直到14個月後才生下兒子劉弗陵。老來得子,漢武帝非常高興,沒過多久,又將鉤弋宮改稱為堯母門。漢武帝的依據是,“堯”為上古五帝之一,為母親懷孕14個月所生。然而,不論是漢武帝有意為之,還是無心之舉,但在外人看來似乎是一種有意傳位於幼子的舉動。
皇帝身邊向來不缺惴度聖意、見風使舵者,於是以黃門蘇文為首的幾個內侍開始在漢武帝面前毫無顧忌地詆譭劉據。當然也不排除是他人授意,比如劉弗陵的生母鉤弋夫人不可能無動於衷。後來,酷吏江充也參與圍攻劉據,致使劉據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眼見劉據腹背受敵,漢武帝不僅不施於援手,反而遷到甘泉宮享受清靜。劉據攜母親衛子夫多次到甘泉宮問安,均被吃了閉門羹。既然劉據同漢武帝交流的通道已經阻塞,所以那些圍攻劉據的奸邪之徒就愈加猖獗,於是最終引發了一發而不可收拾的巫蠱之亂。
顯然,巫蠱之禍的爆發,是因為劉據被一幫小人扣上了“謀反”的帽子,但受矇蔽的漢武帝信以為真,於是派丞相劉屈氂領兵鎮壓。在漢武帝看來,兒子造反不僅是大逆不道,而且還是奇恥大辱,再說他向來不容任何人挑戰他的權威。因此在第一次由公孫賀父子引發的巫蠱之案時,漢武帝就毫不猶豫地處死了自己的兩個親生女兒,而這次他同樣不會手軟。
劉據兵敗後,帶者兩個兒子一路向東逃往湖縣(今河南省靈寶縣西北)一戶靠織草鞋為生的平民之家。與此同時,壺關三老令狐茂則及時向漢武帝上書,陳述太子舉兵的緣由,希望武帝立刻撤回追殺劉據的命令。但是漢武帝餘怒未消,不為所動。顯然,漢武帝是被憤怒衝昏了頭。
答案是肯定的,漢武帝不止一次想過。因為漢武帝一共六個兒子,除次子劉閎英年早逝外,還有三子劉旦、四子劉胥、五子劉髆及幼子劉弗陵。所以即便失去劉據,漢武帝還有四個兒子可以選擇,但選誰,一時還下不了定論。
人通常有一個通病,擁有時不懂得珍惜,失去時又追悔莫及。當劉據的死訊傳到漢武帝的耳朵時,他才真正感覺到了後悔、心痛,不光是與兒子的永別,還有就是此刻他才意識到沒有人比劉據更適合做大漢江山的繼承人。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醒悟後的漢武帝終於意識到了自己施政的種種弊端,於是他才下《罪己詔》、《輪臺詔》,為狂悖的過去做檢討,決心推行“富民”政策。可是改弦更張之時,誰堪大任?四個兒子無一隨願。
一、三子劉旦博學多才、能言善辯、交遊甚廣、好大喜功,同漢武帝性格極為相似。如果劉旦即位,很可能繼續走漢武帝的老路,如此結局,現實既不允許,漢武帝也不願看到。
二、四子劉胥力能舉鼎,空手可與熊、野豬等猛獸搏鬥,但終究是一有勇無謀的莽夫。
三、五子劉髆體弱多病,而且還有讓漢武帝最忌憚且盤根錯節的外戚勢力圍繞。因此,劉髆早逝,必大權旁落。事實證明,漢武帝判斷正確。不久劉髆的舅舅貳師將軍李廣利就同丞相劉屈氂密謀爭奪皇儲,而且劉髆也死在了漢武帝的前頭。
四、六子劉弗陵年幼,既要考慮外戚專權的風險,還得考慮權臣當道的現實,另外還有“子幼母壯”,穢亂宮闈的尷尬。
總之,漢武帝思前想後,追悔莫及。如果劉據健在,何至於如此勞神費力、黯然神傷。悲切之餘,漢武帝在京城修建思子臺,於湖縣建造思子宮,並頻頻前往憑弔。然而,斯人已去,蒼天茫茫,山高水長,只有依風凌亂的漢武帝,潸然淚下。
感謝朋友們的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