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點光,照亮山鄉

  高考結束一個月後,湖北建始縣的雙胞胎姐妹周卉冰、周卉於,與黃岡師範學院、黃岡市教育局簽訂了定向培養協議,成為“優師計劃”師範生。她們將就讀黃岡師範學院學習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後留在黃岡做中小學老師。

  貴州湄潭縣的邱蘆怡,也如願簽約“優師計劃”。她收到了華中師範大學校長郝芳華親手送來的錄取通知書。“邱蘆怡同學,希望你以考入華中師範大學為新起點,努力學習,刻苦鑽研,以優異成績回報母校、回報家鄉、回報社會。”郝校長勉勵。

  “優師計劃”是今年新推出的一項政策。“優師計劃”是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優秀教師定向培養計劃的簡稱。從2021年起,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與地方師範院校採取定向方式,每年為832個脫貧縣和中西部陸地邊境縣中小學培養約1萬名師範生。

  可以預見,未來將有一批新鮮血液不斷注入教育發展薄弱的中西部農村地區。“優師”二字,寄託著怎樣的希望?

  年輕人

  和城裡孩子比起來,鄉村孩子的天賦未必遜色,遇到“明燈”的啟迪,他們也能綻放光彩。

  中國教育報報道了這樣一件事:2020年下學期,湖南南縣全縣調研測試中爆出冷門,“邊陲”的廠窖幸福完小五年級獲得全縣第一,超過了一些縣城的優質名校。要知道,廠窖幸福完小是當地最偏遠的農村學校之一,學生以留守兒童為主。改變從何而來?緣於兩位年輕教師的辛勤付出。袁星、金娟兩名“90後”教師,積極探索教育教學方法,透過小組互動模式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團隊意識,夯實了孩子們的基礎知識,透過實施分層、分類教學法,因材施教,提高了課堂效率。

  學習成績絕非評價教育質量的單一標準。這些年輕老師帶給鄉村孩子的,除了文化知識,還有更多元的精神滋養。

  任民鎮中心小學,在黑龍江安達市遠郊的一片農田裡。兩名“90後”音樂教師李平、張雨是剛來時,發現這裡的學生基本沒有上過音樂課,有的甚至不敢張口唱歌。於是,他們組建了“村裡的孩兒”音樂班,利用午休時間教孩子們唱歌、彈琴,還透過改編流行歌曲讓孩子們愛上音樂。“我不會再自卑,我不怕學習累,每當考試來臨的時候,我會笑應對……”孩子們在歌聲中找到了自信,與音樂交上了朋友。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在國家大力推動下,越來越多的高素質年輕人投身鄉村教育。2006年以來,累計有近百萬名高校畢業生透過“特崗計劃”到中西部農村學校任教,覆蓋約1000個縣、3萬所學校。每年還有大約4.5萬名公費師範生到鄉村任教。

  他們極大改善了鄉村教師隊結構。到2020年,全國約300萬名鄉村教師中,35歲(不含)以下教師佔43.4%,本科以上學歷佔51.6%。

  燃燈者

  “只要娃娃們能讀書,我不要工資都可以。”

  “山裡的孩子需要走出大山,鄉村教師要給孩子打好基礎,把他們送得更遠。”

  在東北師範大學與光明日報開展的中國鄉村教師調研中,當問到為什麼選擇擔任鄉村教師時,“個人教育理想”和“鄉村教育情懷”是被提及最多的答案。

  人們將教師比作紅燭,燃燒自己照亮孩子,鄉村教師的光亮尤其動人。

  老教師長年堅守山鄉,為孩子託舉夢想。被稱為“燃燈校長”的張桂梅紮根雲南山區40多年,幫助近2000名貧困女孩走出大山、走進大學,“只要還有一口氣,我就要站在講臺上,傾盡全力、奉獻所有,九死亦無悔!”

  年輕人也放棄了繁華的都市生活,懷著教書育人的理想而來。“其實我的高考成績完全可以去衝一個211學校就讀。我去鄉村當老師,可以像張桂梅校長那樣幫助一群群孩子走出大山。”一名報考今年“優師計劃”的男生說。

  但是應當看到,鄉村教師被社會尊稱為“燃燈者”“守望者”的同時,也會陷入理想與現實的糾結。特別是剛走上崗位的年輕教師,有想法、有幹勁,現實卻並不盡如所願。

  艱苦的生活條件還在其次,年輕教師們考慮更多的是薪資待遇、職業發展等方面。有一種說法,新教師工作的頭兩年是“塑模”關鍵期,“模”塑得好,才能發展成為一名更好的教師。但是在農村相對落後的環境下,獲得高水平教育培訓的機會並不多。“最扎心的事情莫過於工作多年後,發現自己與留在城市的同學拉開很大差距。”

  任教期滿後,留還是走?這是很多年輕教師面臨的抉擇。

  “優師”

  隨著我國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農村教育展現新的面貌。全國2600多個縣的近22萬所學校條件改善;98.4%的農村學校連上了網線……

  教學環境越來越好,留下來的老師也在逐年增多。2020年教育部資料顯示,特崗教師三年服務期滿以後留任率達到85%以上。但年輕老師想要長久紮根下來,必須克服由城鄉差距帶來的落差感,師資瓶頸仍待破解。

  一方面,國家持續提高鄉村教師待遇。強調“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對於欠發達地區鄉村教師給予每月不低於400元的生活補助,職稱評審也放寬學歷要求,不作論文、職稱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要求;各類人才專案、榮譽表彰、評獎評優都向鄉村教師傾斜。

  另一方面,持續培養輸送優秀人才。從2007年開始的公費師範生教育,面向農村地區定向招生、定向培養、定向就業,幫助許多中西部地區中小學實現了接收重點師範大學畢業生“零的突破”。今年推出的“優師計劃”在此基礎上升級,施策更為精準。國家每年從中西部省份招收大約1萬名本科師範生,對標“四有”好老師標準進行培養。在校學習期間免除學費,免繳住宿費,並補助生活費;畢業後參照相關政策,免國家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認定取得中小學教師資格。

  在完成本科學習後,這些學生將到家鄉中小學任教。與公費師範生只要求回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學任教不同,優師專項師範生採取“省來縣去”,畢業後要到簽約承諾的生源所在省份定向縣中小學任教。

  這意味著,未來將有一批優秀師資人才下沉到縣域一線,他們被寄予了用先進教育理念反哺家鄉的厚望。循著千千萬萬“燃燈者”的足跡,這些年輕人也將燃起光。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459 字。

轉載請註明: 一萬點光,照亮山鄉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