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公元382年,統一完北方的苻堅,終於向群臣攤牌,要進攻東晉,實現自己"王道聖主,胡漢一統"的理念,當時,群臣大半以上激烈反對,他的弟弟,接替王猛的宰相苻融哭著勸阻,說現在晉國還沒到滅亡的時候,現在國內的鮮卑,羌、才是心腹大患,更何況王丞相臨終前就告誡不可急於對東晉用兵。但苻堅沒聽。反而對支援他的慕容垂大加讚賞。
(陽平公)融泣曰:"晉未可滅,昭然甚明。今勞師大舉,恐無萬全之功。且臣之所憂,不止於此。陛下寵育鮮卑、羌、羯,佈滿畿甸,此屬皆我之深仇。太子獨與弱卒數萬留守京師,臣懼有不虞之變生於腹心肘腋,不可悔也。臣之頑愚,誠不足採;王景略一時英傑,陛下常比之諸葛武侯,獨不記其臨沒之言乎!"堅不聽。——《晉書·苻融傳》
"與吾定天下者,其惟卿耳!"賜帛五百匹。——《晉書·苻堅載紀》
一、初戰告捷
同年八月,苻堅以徵南大將軍苻融、驃騎將軍張蠔、撫軍將軍苻方、衛軍將軍梁成、平南將軍慕容暐、冠軍將軍慕容垂為前鋒,率步、騎兵共二十五萬。而自己則親髮長安戎卒六十餘萬,騎二十七萬,前後連綿千里,南下滅晉。
戰爭初期苻融快速攻取江北重鎮壽春,俘虜晉平虜將軍徐元喜、安豐太守王先,並從這兩人口中,得知東晉兵力糧草皆不足。苻融把這一情況飛馬傳輸給苻堅,求勝心切的苻堅,沒有催促著87萬大軍儘快前行,反而是自己帶著8千輕騎星夜兼程趕到壽春。
二、洛澗之役
從這就可以看出,苻堅布軍的一個致弱點——兵馬太過分散,最先到前線的苻融所領兵馬與淮北前線五萬駐軍會合,大概三十萬,但實際歸苻融直接指揮的不會超過10萬,因為前鋒將軍包括苻融在內共有六人,這裡還要重點說一下樑成所率的五萬軍隊。
梁成屯洛澗,與苻融的軍隊遙相呼應。卻在此處,遭遇了東晉一顆冉冉升起的將星的致命打擊。北府軍名將劉牢之,就在苻堅剛到壽春之際,率5000人,夜襲梁成營地,大破五萬秦軍,斬殺梁成、王詠等十餘將,殺死士卒一萬五千人。洛澗之役,晉軍打出軍威,打出士氣,而秦軍卻軍心士氣大受打擊。苻堅遙望八公山的草木,都以為是東晉的伏兵,"草木皆兵"成語由此而來。在此可以看出,洛澗之役,首先在心態上,苻堅就輸了。
三、鮮卑,羌族各懷心思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當初積極支援苻堅伐晉的慕容垂,在南下攻佔鄖城後,帶領本部人馬進駐漳口,並令慕容暐由潁口進駐鄖城,而此地離淝水之戰的戰場足有五百里之遙。此後,在整個戰爭期間,慕容垂始終只在戰場之外搖旗吶喊,擂鼓助威,並未真正參與淝水之戰,(用現在的一句網路用語,堅定的在思想上支援你)。淝水苻堅慘敗,但慕容垂的三萬鮮卑軍幾乎毫髮無傷。
被苻堅寄予厚望的另一位羌族首領,任命為龍驤將軍的姚萇,卻也在淝水之戰期間,未按預期發兵攻晉,反而是一直按兵不動,積蓄實力。
一、朱序身在曹營心在漢
雖然洛澗之戰讓苻堅有了不好的預感,但是他依然相信等自己的八十七萬大軍全部抵達,東晉軍必將土崩瓦解。而苻堅,本著明君聖主的仁慈,還想著若能勸降東晉,豈不是兩全其美。派誰去勸降呢?苻堅的人選是曾經的東晉名將,現在的前秦度支尚書朱序,可是他忘了這位朱序當年是怎麼投降的。
朱序,梁州刺史、鎮守襄陽的東晉名將,公元378年二月,苻堅派出三路共十七萬大軍合力圍攻襄陽,朱序堅守了一年,要不是由於叛徒出賣,前秦馬上就放棄了。襄陽城破,朱序被俘。朱序和叛徒李伯護都被送到了長安,苻堅殺了叛徒李伯護,卻留下了有氣節的朱序,並任命朱序為度支尚書(管錢的肥差)。看到這,總感覺苻堅身上有一種江湖大俠的豪氣,重義氣,想以德服人,可是,朱序要真能輕易背叛東晉,他又何來氣節呢?苻堅以為自己收服了朱序,其實,他只是被自己感動了。
朱序一見謝石等人,直接就把前秦的底細一五一十的和盤托出,並建議要趁前秦大軍集結完畢之前,挫其前鋒,奪其志氣,速戰速決。之後朱序又正大光明的回到了苻堅軍中,準備伺機接應東晉,東晉謝石、謝玄謝等眾將經過討論,選擇相信並採納朱序的建議,主動向前秦發起挑戰。
二、淝水之戰,苻堅中"退兵"之計
不過第一次挑戰,謝石部被前秦大將張蠔擊敗於肥南,可是面對謝玄、謝琰勒兵數萬的嚴陣以待,兵力不足的張蠔自知討不到便宜,只得退回淝水一岸。這一戰也讓雙方發現一個問題,淝水是抵禦對方的共同天塹,雙方對峙兩岸,晉軍無法實現朱序的計劃,前秦軍也難以達成全殲晉軍的目標。但時間對東晉越往後拖就是越不利的,畢竟北府兵只有八萬人,如果苻堅的後續八十多萬大軍全部集結完畢,對東晉,無疑是滅頂之災。
這時候,東晉想出一條策略,派遣使者到苻堅大營,說兩軍這個耗著也不是回事,能不能請你們稍稍後撤,留出塊空地來,讓我們晉軍過河來決一死戰。苻堅一聽,心中把東晉將領嘲笑個遍,"你們是不是傻,我苻堅雖然以仁義出名,但也不是迂腐的宋襄公,還等你渡過河來決一死戰,我不會等你渡河渡一半就全殲你嗎?"苻堅爽快答應東晉要求,事實證明,不是東晉傻,是苻堅傻。
苻堅的軍隊稍一後側,就聽秦軍隊伍中有人大喊,"秦軍敗了,快跑吧"本來秦軍就不明所以,戰場上的慣性思維,敗了才退兵,加上有人一喊"秦軍敗了"一個跑就能帶一群跑……用點心理學名詞,這是從眾效應。更何況,喊得人還不是普通士兵,是秦軍的管錢的官員——朱序,您想像一下那場面,秦軍是扔下兵器撒腿就跑,河對岸的晉軍馬上乘亂追擊。
苻融一看大事不好,馳馬奔跑在各軍之間,想透過自己的影響力穩定軍心。可也許是天欲亡前秦,苻融的馬在這關鍵時刻突然摔倒,把苻融甩到了地上,過河的晉軍,順勢就斬殺了苻融(苻融就這麼輕易的死了、死了、死了)一切都像是計劃好的,統帥已死,秦軍慌不擇路四散奔逃,自相踩踏而死的不計其數,估計比被晉軍殺的還多。加上後邊晉軍的追擊,前秦軍一路潰敗,一路上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怎一個慘字了得呀。
苻堅本人也中箭受傷,所幸的是,依靠單人匹馬,一路上收編潰敗計程車兵,回到北方時,僅剩十餘萬。至此,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以前秦軍慘敗而告終,而直到此時苻堅引以為傲的八十多萬大軍還沒有集結完全就潰散了。
一、苻堅嫡系部隊慘遭重創,氐族人實力大減,控制不住局面
淝水之戰中,無論是慕容垂的鮮卑兵,還是姚萇的羌族人馬,幾乎都毫髮無損,而苻堅所倚重的嫡系氐族人馬,是淝水之戰中損失最慘重的。洛澗之役梁成的5萬兵馬,加上淝水之戰苻融的兵馬,這些都是氐族的精英,中堅力量,不僅如此,苻堅還失去了肱股之臣苻融以及一大批忠心將領。
回到長安沒多久,那些原來或主動或被動歸附的人,沒有給苻堅恢復元氣的時間,迅速落井下石,插刀苻堅。使強大的前秦分崩離析,在經過短暫的統一後,北方重新陷入分裂。慕容垂、姚萇等之前被苻堅打敗的異族勢力借淝水之戰迅速的壯大了自己。
先有慕容垂逃回前燕故地復國,史稱後燕,並與丁零、烏丸等族聯合反秦;給苻堅以沉重一擊。
不久慕容泓、慕容衝響應慕容垂建立了西燕,再給苻堅插一刀
再之後拓跋珪在牛川復興代國,就是後來一統北方的北魏,這是後話
最後姚萇也在羌族和西州豪族的支援下宣佈自立,又是一頓暴擊。
在這些背叛苻堅的力量中,除了拓跋珪沒怎麼受過苻堅的恩惠,其他人,在感情和道義上,都是對苻堅赤裸裸的背叛,是對他"王道聖君,胡漢一統"的插刀,也是對苻堅仁善的莫大諷刺。
二、苻堅的“王道聖君,胡漢一統”思想,削弱了本族,壯大了異族
苻堅的人格特點,是典型的內嚴外寬,對外人和善,大度,但對自己家人,或者說自己人,往往會比較嚴厲,要求比較高。其實這種性格特點,很多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苻堅重用鮮卑慕容氏,慕容垂,慕容衝……羌族姚萇等,早就引起朝臣和宗親的不滿,但苻堅出於整理理想的考慮,覺得這些本族人士理解他雄心壯志的太少了,更加信任慕容垂。
苻洛當初在滅代國的時候立下大功,按理說該封為將相重臣,但苻堅沒提拔他,仍讓他擔任邊境州牧。這讓苻洛深感不滿,更懷疑命他到襄陽其實是苻堅殺他的陰謀,於是就索性造反。這裡,苻洛要被批判,但苻堅的為政手段也值得商榷。
公元380年,苻重和苻洛謀反平定後,苻堅認為關東地區地廣人多,於是決定從原居於三原(今陝西三原縣)、九嵕(今陝西乾縣東北)、武都(今甘肅成縣西)、汧(今陝西鳳翔縣南)、雍(今陝西鳳翔縣南)的氐族人中分出十五萬戶,由各宗室統領分佈於各方鎮,如古時諸侯一般。前文我們講過,氐族的人口本來就少,最多的時候也就100萬,除去老弱婦孺,真正的主力能有多少呢?淝水之戰損失的前方部隊,幾乎都是氐族主力。苻融部+梁成部,應該有15-20萬,這些是氐族的青壯年主力。加上分出的15萬戶,至少每戶有一個青壯主力。可以想象,氐族的力量被削弱的多厲害。
這種移民政策,如果經過二三代的繁衍,是可以起到鞏固氐族統治的作用,不過,短期看,弊大於利,因為此舉分散了氐族的民族力量,影響對各地的軍事影響力,而移居關中的鮮卑,羌族等其他民族,更成前秦的心腹大患 。把自己本族百姓移民到方鎮,把其他異族移民關中,厚此薄彼,也會傷了同族百姓的心。被遷移居方鎮的人們因為要與家人分別,都哀傷號哭,路人看見都感到傷心。
三、苻堅雖一直推行胡漢一統,但他的民族政策並未真正融合各民族
這也跟歷史程序有關,這個時期,各個民族主要還是處於五胡十六國,各族激烈對抗的時期,讓他們偃武修文幾乎不可能。苻堅對於前秦這個多民族組成的國家,其實也沒有作出恰當的融合措施。如:
隴西鮮卑首領乞伏司繁投降後,只遷乞伏司繁到長安,仍留其部眾在隴西地區
前燕鮮卑族人除了慕容氏皇族及部分關東豪族被遷至關中地區外,尚有大部分留在前燕故地
另亦遷原居中山的丁零族人到新安(今河南新安縣)
消滅代國後,苻堅雖然由北方匈奴族人帶領代國遺眾,但仍居北方。
公元385年,西燕第二任皇帝,原來苻堅異常寵愛的慕容衝圍困長安,苻堅絕望之下,病急亂投醫,聽信了"帝出五將久長得"的讖言。命太子監國,他則帶著妻兒到五將山求生機,結果被姚萇擊潰擒獲。最後逼苻堅禪讓不成的姚萇,命人將他絞死在新平佛寺,年僅四十八歲。死之前,為了避免女兒被姚萇侮辱,他親手砍殺了兩個女兒,而他時候,他的妻子和兒子也都追隨他而去。
所以,正如史學界對苻堅的評價,"在當時民族對立的情況下,苻堅無疑是一位過於超前的統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