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英國與清帝國建立起了貿易關係之後,一直想要透過對後者輸出商品並低價獲得原材料的方式賺取大量財富,進而促進英國的進一步發展。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英國漸漸發現對清帝國輸出的商品銷量一直萎靡不振,畢竟當時的清帝國完全能夠做到自給自足。
虎門銷煙
相反,清帝國的特產如茶葉、瓷器和絲綢等商品反而被大量進口至英國境內,受到了大量英國貴族的喜愛和追捧。久而久之,英國的財富反而倒流進了清帝國內。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英國於公元1840年和1856年先後發動了兩次鴉片戰爭。期間清軍雖然為保家衛國英勇抗擊了英軍,但卻難以對同樣擁有火器的英軍造成殺傷,這是為什麼呢?
清軍火炮鑄造工藝存在嚴重缺陷
在明代永樂一朝時,火器就已經被普遍列裝於部隊,甚至還衍生出了專門使用火器作戰的神機營這一特殊兵種。直至明末,神機營都是封建統治者心目中的王牌。
努爾哈齊畫像
而在後金建立後,也效仿神機營建立了類似的特殊部隊。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的張建在《八旗漢軍火器營的創立》一文中有所提及:
天命八年,努爾哈齊將火器普及全軍,設立“黑營”與“漢兵”……皇太極重建“漢兵”,後來易名為“漢軍”……直譯為“重兵”,因其配備沉重的紅夷大炮,遂得是名……康熙二十二年,在漢軍旗下設立“八旗漢軍火器營”。
在明初至清中後期這一段時間裡,火炮的鑄造技術一直沒有出現較大的進步,一直採取生鐵澆鑄的方式。生鐵澆鑄法雖然對鍊鐵工藝的要求不高,但卻極容易在使用時出現炸膛的情況,甚至還會對操炮者造成嚴重的傷害。直到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的前後,清代工匠才逐漸開始用性質更穩定的熟鐵作為原材料打造火炮。
當時裝備了火器的清末陸軍官兵
雖然材料的問題得到了解決,但新的問題也隨之接踵而至。由於清代工匠以泥為製作模具的原材料,這就導致在澆鑄完成後,成品火炮上會出現大量由氣泡而形成的空洞,這無疑再度降低了火炮的效能。也就是說,澆鑄工藝的進步其實並沒有提升火炮多少的效能。
清代工匠在提高火炮威力時走了彎路
與明代工匠對火器的理解不同,清代工匠認為在火炮的威力和機動性面前,前者明顯要更加重要一些。因此,清代工匠便想要透過提升彈丸大小和重量的方式提高破壞力。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樣做確實能夠起到一點作用。
鴉片戰爭
但問題在於,清代火炮的炮管管壁極不平整,射擊精度大幅度下降。再加上彈丸重量的提升,讓火炮的機動性再次大打折扣,只能被安置於海岸線作為岸炮使用,這無疑擴大了清軍在野戰時的劣勢。另外,也不是所有的大彈丸都能夠塞到小口徑火炮裡,這也意味著清代大小口徑火炮的威力一直未能得到實質性的提升。
清代工匠對火炮威力提升的方式之所以出出現偏差,筆者認為或許原因在於清軍的作戰理念與明軍有所不同。明代軍隊以步兵為主、騎兵為輔,野戰機動能力相對較弱。在這種情況下,明軍則更加重視能夠靈活機動的火炮的裝備。
清朝的八旗軍以騎兵為主
而清軍則是以騎兵為主、步兵為輔,善於在野外機動性作戰;但是面對城牆高聳的城牆時便束手無策了。如此,透過提升彈丸的大小和重量從而提升火炮的攻城威力,似乎成為了清軍唯一的選擇,即便當時的清軍並沒有意識到這樣做也並不會讓火炮的威力提升多少。
清軍仍在使用落後的滑膛炮
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清軍所使用的火炮皆為沒有來復線的前裝滑膛炮。沒有來復線的滑膛炮,命中率低下是一大硬傷。再加上上文所提到的各種因素,更是導致清軍火炮命中率長時間維持在一個難以直視的低水平線上,又如何能夠對英軍造成有效殺傷呢?
清朝曾經獨創“機關槍”
雖然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前清軍已經裝備了一定數量的、有來復線的前裝滑膛炮,但這一數量卻少得可憐。畢竟在當時那個年代,每一門火炮的造價都極為高昂,在短時間內完全將其替換確實不太現實;而英軍卻已經開始普遍列裝了。
對此,塔里木大學的陳發揚和西南大學的許增紘在《清軍火炮技術落後對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影響》一文中曾經提到:
“1845年,義大利人卡瓦利少校“使炮閂(閉鎖機)、藥室和線膛三者結合,實現了從後裝填”,“造成了一門真正有效的後膛來福線式的火砲”。“1854年,英人阿姆斯特朗改進其炮閂,屬於鎖栓式(楔形),加上預壓緊塞具,製成更為完善的後裝炮。”
清朝末年,清軍開始引進西方火器
來復線的出現,在提升火炮命中率的同時大大減少每場戰役參戰火炮的數量。所謂“精準度不夠,那就拿數量來湊”,但這樣彈藥利用率也隨之下降了。可惜的是清廷只在乎每一門火炮的造價,卻沒有看到裝備的提升會帶來哪些積極影響。
結語
除上文所提及到的多種原因外,還存在著多種其他原因。比如清軍缺乏數量可觀的、能夠適應不同戰場環境的、具備高機動能力的火炮;反而是架設在沿海的固定炮塔的數量佔了絕大多數。一旦防線被敵軍所突破,那麼結果自然是可想而知,裝備著數量少的可憐的清軍步兵將使用刀槍與全部裝備著火器的英軍發生直接衝突,從而不敵後者敗下陣來。
康熙時期建立的火器營
總的來講,清軍之所以會在擁有火器的情況下於鴉片戰爭中敗於英軍之手,其實根源在於火器和火器之間的差距。在各方面都不及英軍火器的情況下,清軍使用火器抵禦英軍的進犯實際上和使用弓箭抵擋英軍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這才會出現十分懸殊的傷亡比例。
參考文獻:
【1】《八旗漢軍火器營的創立》,張建著
【2】《清軍火炮技術落後對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影響》,陳發揚、許增紘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