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辦公廳釋出《關於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
● 中小學生原則上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確有需求的,須經家長同意、書面提出申請,進校後應將手機由學校統一保管,禁止帶入課堂。
● 學校要將手機管理納入學校日常管理,制定具體辦法,明確統一保管的場所、方式、責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裝置。應透過設立校內公共電話、班主任溝通熱線等途徑,解決學生與家長通話需求。不得使用手機佈置作業或要求學生利用手機完成作業。
● 學校要透過多種形式加強教育引導,讓學生科學理性對待併合理使用手機,避免簡單粗暴管理行為。各校要做好家校溝通,家長應切實履行教育職責,形成家校協同育人合力。
● 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工作指導,及時解決學校手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教育督導部門要加強日常監督,確保有關要求全面落實到位,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這不是國家有關部門第一次限制手機進校園。之所以多次提出這樣的“限制”,主要出於兩個目的,一是保證學生的學習,二是保護學生的視力。
現如今,人們越來越離不開手機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那麼對於這樣的“限制令”,學生、家長怎麼看?學校在執行中又是否會遇到難題?
記者走訪
小學:學生不帶手機入校 大部分家長支援
2月22日,全市中小學生迎來新學期開學第一天,我們走訪了多所學校,發現小學生基本能做到不帶手機入校,大部分家長對此也表示支援。
“一會兒進了班,喝點熱水,遇到事情一定跟老師說……”早上7點剛過,記者在和平區昆明路小學門口看到,不少家長送完孩子後,還不忘對著孩子的背影高聲囑咐幾句。人群中,二年級學生家長劉女士一邊把女兒從腳踏車後座上抱下來,一邊告訴孩子,有事一定第一時間找老師。“都是二年級小學生了,但我這心裡還是不放心,現在孩子白天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真有什麼事肯定得先找老師。有時候覺得孩子一旦上了學,就離我們家長很‘遠’了。”不過提到手機的問題,她馬上說道:“作為家長,我們一百個支援這樣的‘限制’。孩子太小,沒有自控力,真要允許帶著手機上學,還不亂套了嗎?”
採訪中,我們瞭解到,之前我市各小學就一直倡導學生不帶手機入校,大部分家長對此也很理解,所以執行起來並沒有遇到太多特殊的困難。
“今年寒假,我們再次向學生和家長髮出了倡議,倡導學生不帶手機進入校園。因為小學生年齡較小,一旦遇到問題都會第一時間跟老師說,有需要聯絡家長的,班主任會立即聯絡家長。所以家長們對此並不擔心,對這項工作也很支援,還會幫助督促孩子不要帶手機上學。”平山道小學校長韓洪濤介紹說。“如果學生一旦把手機帶入校園,學校會如何處理?”面對這個問題,韓洪濤表示,目前學校和老師並不會檢查學生的書包、衣服等個人物品,“不過如果一旦發現學生在校園裡使用手機,肯定會進行管理。”
手機禁止帶入校園,那麼學生一旦遇到突發狀況又該如何處理?北辰區安光小學副校長葉秋立表示,學校要求班主任建立家長父母電話雙聯絡、雙臺賬和雙微信作為保障,以備學生緊急狀況能夠及時聯絡到家長。“由於我校屬於農村地區,周邊村落相對分散,但我們依然推行了‘認百家門 知百家事’的學生家長‘地理群’活動,以保證電子裝置聯絡不上的情況下,老師能夠在第一時間上門。”
不過,走訪中我們也發現個別家長有著不同的觀點。“確實有個別家長不認同,他們認為學校禁帶手機侵犯了學生擁有自己物品自由的權利。家長的態度往往對學生的認識和學校的工作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所以我們只能一遍遍地做家長工作,爭取他們的理解。”一名小學校長說。
中學:學生確實需要手機 學校要統一管理
開學第一天,天津市第二新華中學為初二學生組織了一場心理團體輔導活動。當心理老師帶領著學生們開心地做著各種遊戲時,站在一旁的班主任及時地用手機抓拍下學生們的優異表現和一張張笑臉。“一會兒下課後,發給家長們。看看孩子們笑得多開心,也讓家長們跟著高興高興。”
在第二新華中學,學校並沒有向學生提出“禁帶手機入校”的規定。但是,在每個班級都設立了手機收納箱,“孩子到校進班後,會把手機統一交到收納箱中,放學時取回帶走。”學校黨組織書記杜惠榮介紹說,在她看來,這樣的做法也是根據實際情況的需要,“中學的孩子,很多都是自己上下學,路途上的安全問題是家長們最擔心的,孩子們上下學路上帶著手機,也方便與家長聯絡。”杜惠榮說。
採訪中,我們瞭解到,目前我市很多中學都採取了類似的做法,允許學生帶手機入校,學校會進行統一管理。也有部分學校,面向學生和家長提出倡議,手機最好不要帶入校園。在這種情況下,智慧電話手錶成為不少家長的新選擇。
“下午放學上了地鐵,別忘了給媽媽打個電話。”開學第一天,在一所中學的門口,記者見到了正在送兒子小金上學的王女士。囑咐完兒子,王女士的眼睛紅了。正在讀初一的小金從上小學開始一直是由爺爺接送。今年春節期間,爺爺意外摔傷,需要臥床休息3個月,於是小金的接送成了難題。“我跟孩子爸爸是雙職工,早上可以送,但是晚上沒辦法接。想了很多辦法後,我們決定讓孩子試試自己回家,學校和家離地鐵站不遠,也讓孩子鍛鍊鍛鍊。”嘴上是這麼說,但是心裡還是放心不下。“以前有爺爺接送,我們從沒給孩子帶過手機,這次我們特意給他買了個電話手錶,就是希望跟孩子保持聯絡。”王女士說。
說到手機的缺點,家長們都明白,但是為了孩子的安全,很多家長還是覺得有必要讓孩子帶著手機,“孩子在學校我們一點兒都不擔心,主要就是出了校門後的問題。家裡有人接送還好,如果是自己一個人,必須得讓孩子帶著手機。”高一學生家長劉浩說。
此外,採訪中,部分高中學生也表示,手機已經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課上肯定不能看手機玩手機,但如果在課餘時間,透過手機瞭解一下大千世界,多增長點兒見識也是好事,什麼事都有個度,掌握好了就行。”高三男生小宇說。
記者調查
手機不只用來娛樂
線上學習也是重要功能
正如小宇所說,現如今,手機不僅成為成年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對於青少年來說,他們正生活在手機所帶來的智慧時代裡。那麼對於中小學生來說,他們用手機主要做什麼?根據中國社科院釋出的《青少年藍皮書:中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報告(2020)》,受訪的7—18歲在校學生,超過八成透過手機上網。排在青少年使用手機上網主要功能第一名的是聽音樂,其次是遊戲,同時,線上學習排名第三。
在這裡,我們不得不說,雖然手機的娛樂功能依舊強勁,但隨著線上學習需求的提升,如今它已成為重要的學習工具。
根據中國社科院的調查,截至2020年9月,超過八成的中小學生至少參加了一門線上學習課程。網際網路學習普及率(即至少參加一項線上學習課程的比例),無論在城市還是鄉鎮的中小學生之間基本都超過了80%。手機則是中小學生在網課學習時使用率最高的電子裝置,其比例超過了70%。
走訪中,經過學生的允許,我們看到許多學生的手機上都安裝了各種搜題、解題的軟體,“不會做題只要拍照上傳就可以找到答案,還有專業老師的講解和相關習題的練習,手機讓知識的獲取變得更加容易。以前遇到不會做的題,首先想到的是問老師,現在問手機就可以了,真的是一秒出答案。”高三學生小夢說。
談到對手機弊端的看法,很多家長表示因為手機,孩子的視力受到了影響;因為手機,孩子沉迷於網路遊戲……但是提到線上學習,很多家長又表示,如果孩子願意,肯定會支援。
“現在學校對手機佈置作業控制得比較嚴格,說是影響孩子視力。但是說實話,網際網路學習真的很方便,有些課程設計得比學校老師講得都好,我們給孩子在網上報了兩個線上教育學習班,我認為效果挺好。”付偉的兒子讀小學六年級,這個父親對孩子使用手機的看法是:只要控制好量,我們不應該排斥手機,“畢竟,它在帶來許多弊端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方便。”
那麼部分學生願意把手機帶進校園的原因是什麼呢?絕不可能是因為參加線上教育,大部分還是因為手機的娛樂功能。此外,還有一些其他原因。
“有的學生為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和貪玩,將手機放進書包帶進校園,越是教育越是叛逆;有的學生由於家庭原因,如單親家庭或是父母均不在身邊,缺乏安全感,覺得隨時能夠與家人聯絡是一種自我保護,不讓帶就不行;還有的屬於跟風型,在他們的小圈子裡,打聽到誰私自帶了手機,覺得自己也要跟著做,不然自己就吃虧了;也有的父母為孩子購買和佩戴了智慧手錶,孩子透過手錶打電話、上網、語音聊天、聽音樂等,我們往往可以約束手機,卻不好約束智慧手錶……這些都給學校帶來了管理的阻力。”葉秋立說。
專家觀點
市教科院教育法治與評估研究所研究員方芳:
避免簡單粗暴的管理行為
智慧手機在學生中的日益普及給學校管理帶來了一定的挑戰。隨著現代資訊社會的發展和線上教育的廣泛運用,手機確實在某些方面能帶來一定的便捷。但是,對於廣大中小學生來說,其身心發展不成熟,自控能力有限,非常容易沉溺於網路和遊戲,給其身心帶來很大傷害。由於之前我國對校園手機管理並沒有明確規定,使得現實中各地學校對手機管理的方式和尺度並不統一。此次教育部明確中小學手機“有限帶入校園,禁止帶入課堂”管理,可謂明晰了中小學校園手機管理的方向,但在學校的實踐操作中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對此,市教科院教育法治與評估研究所研究員方芳建議:
一是避免簡單粗暴的管理行為,要多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引導。要透過多種宣傳和教育形式讓學生認識到濫用手機的危害,提高學生自主管理意識和能力,使學生能夠理性對待和使用手機。一定避免為了禁止學生帶手機而出現“摔手機”“砸手機”“搜身查手機”事件的發生,從而侵犯學生的合法權益。
二是學校應細化操作措施,規範手機管理的具體流程方式。如明確手機統一保管的場所、方式、責任人等,收上來的手機要妥善保管,避免發生丟失現象。
三是學校應探索多種解決學生用機需求的方式。如針對學生的通話需求,學校可在校內設立公共電話,班主任應及時幫助學生聯絡家長等;針對學生需要登入網際網路查詢資訊需求,學校可設立公共電腦,多媒體教室增加對學生的開放時間等。
四是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協作。學生正確使用手機的習慣不僅是學校的責任,更是家長的責任。家長應當切實履行家庭教育職責,協助學校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讓學生養成正確使用手機的習慣,配合學校的手機管理工作。
作者:張雯婧
來源:天津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