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陰縣錦東幼兒園 張慧

用心譜寫新時代的園丁舞曲

人們把教師比喻成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把教師比喻成園丁,播種知識,播種希望;把教師比喻成人類的工程師,為人類靈魂的塑造耗盡心血;而她認為,教師應該成為一名樂師!孩子的心靈就像一把琴,只要撥動了他的琴絃,必然會發出動聽的音響,這其間的奧妙就在於教育者如何去撥動琴絃。
她叫張慧,2005年,作為山東省優秀畢業生的她,帶著對幼教這片淨土的嚮往與渴望,迫不及待地投身於幼兒園這個多彩的世界,先後任教師、保教主任、副園長。16年來,雖然她譜寫的音符簡單又簡單,但卻清純、溫馨而深情;16年來,雖然她從事的工作沒有轟轟烈烈的成就和驚天動地的業績,但是,她仍以擁有這份平凡和富有創意的事業而驕傲、而自豪。16年來,她用心地譜寫著一曲曲新時代的園丁舞曲!

勤學善思,育才還需自身硬

幼兒園是人生的起點站,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深刻地影響幼兒。剛剛參加工作的她,愛唱愛跳,園裡有意識的鍛鍊和培養新人,多次安排她參加各種文娛比賽活動。但是,她始終清醒的認識到: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只憑簡單的技能技巧是遠遠不夠的,要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就要不斷的提高自身的理論知識,適應形勢發展對幼兒園教師的要求。針對自己剛入園,帶班經驗不足的問題,她堅持向理論學,學習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和教育相關法律法規檔案,全面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和政治站位;向專著學,認真研讀教育理論專著,不斷提升自己的理論素養和水平;向名師學,學習他們精湛的教育技藝和教學技巧,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水平;向身邊同事學,學習他們兢兢業業、無私奉獻的奮鬥精神,不斷提升自己的敬業意識和奉獻能力。為傳承傳統文化,她利用業餘時間,重新編排了具有平陰特色的非遺舞蹈——“加鼓通”,成了學校各級演出的保留節目,並應邀參加濟南市農民工春節晚會;同時,作為平陰縣唯一一個節目參加了市第十一屆中小學生文化藝術節閉幕式演出,並接受了山東電視臺的專訪。
16年來,她先後榮獲省百佳教師、市優秀班主任、縣學科帶頭人、縣學前教育先進個人、縣教學能手、縣三八紅旗手、縣青春擔當先進個人、縣師德標兵、縣優秀團員等榮譽稱號。

愛意濃濃,情沃桃李譜畫卷

她清晰地記得上班的第一天,面帶微笑地站在教室門口,心中滿是期待,想象著孩子們蹦蹦跳跳走進教室的情景,激動之情油然而生。然而,她等來的,卻是一群哭哭啼啼、滿臉委屈的“鼻涕蟲”。有的抱著媽媽的腿,含著淚珠的雙眼滿是不捨;有的只顧擺弄玩具,對她不理不睬;還有的又叫又跳,甚至對她又踢又咬……嚥下心中的苦澀,親切地抱抱哭泣的孩子,摸摸小臉蛋,給他們唱歌、講故事,終於,一張張掛滿淚水的臉上露出開心的笑容。張老師也笑了,只要心中充滿愛,還有什麼能難得住她呢?
媛媛的媽媽在一次意外中去世了,原本活潑開朗的小女孩,臉上再也沒有了笑容,時常孤零零地躲在角落裡。午睡時,媛媛不止一次在噩夢中驚醒,眼角含著淚水喊“媽媽”。看到這些,張老師的心在流淚,她總是輕輕地把媛媛摟在懷裡:“孩子,老師就是你的媽媽,老師來保護你。”雙休日,張老師帶著媛媛外出遊玩,給予她無微不至地關懷……在張老師的影響下,其他小朋友也在默默地關心著媛媛。燦爛的笑容又重回她的臉上。臨近畢業時,媛媛抱著張老師,哭著說:“媽媽,我不在這上學了,你還要我嗎?”淚水悄悄模糊了張老師的雙眼……那一刻,所有的語言都是蒼白的,所有的行動都是無力的,唯有這句話,讓張老師幸福得難以名狀。
多少次,和孩子一起遊戲,她感受到了快樂和欣喜;多少次,和孩子一起念兒歌,她重溫了童年的純真和美麗;多少次,和孩子在一起,她忘卻了煩惱,沒有了憂慮。而這無數的“多少次”點綴了張老師的心靈,更充實了她的人生!張老師沉浸在和孩子相處的幸福中,她自認為已經是一名合格的幼兒園教師,但是瑞瑞卻給了張老師當頭一棒,點醒了她。

創新拓展,育得桃李滿眼新

那是一節美術活動,張老師滔滔不絕地講著,瑞瑞卻連頭都不抬,“瑞瑞,你不舒服嗎?”“老師,沒意思,不好玩。”聽到這句話,瞬間,張老師的臉紅了。是啊,一個連孩子都不喜歡的課,又有誰會喜歡呢?帶著這些困惑,她開始了求索之路。一位老教師寫了這樣一句話:學生的成長不只需要陽光和雨露,更需要一種專業而又不失溫暖的愛。張老師細細品味著這句話,一直以來,她總是帶著最大的熱情去愛孩子,用她認為設計合理的形式進行教學,而沒有顧及孩子的感受,沒有激發孩子學習的熱情,更沒有從教育的專業角度去愛孩子。
找到了問題的根源,張老師開始重新調整教學形式。她被陳鶴琴先生的活教育深深地觸動了。“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她大膽地提出了體驗式情境教學的設想,即教師透過創設情境,激起孩子的興趣,讓孩子親身體驗,獲得感悟,收穫成長。
張老師設計了《找動物》這一美術活動,採用“借形想象”的方式發展幼兒想象力和創造力。她創設了走小路(即用腳拓印)去給大獅子過生日(也就是認識動物的特徵),然後玩遊戲小動物捉迷藏(也就是找動物並進行想象和添畫)的情境,這一主線,很好地把情境教學融入活動中。
怎樣讓孩子體驗用腳拓印的樂趣呢?不是個別幼兒、而是全部的孩子,這就對紙張的要求比較高,紙太薄,孩子一踩就會壞,紙太厚,顏料就不會渲染,她試了熟宣、生宣、毛氈,畫布等十幾種材料,最終選出了夾宣作為拓印紙張。
夢想與現實,似乎總是有一段距離,第一次上課後,孩子雖然很興奮,但拓出來的圖案有的深,有的淺,有的地方色塊不明顯,為後面的借形想象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和想象相差甚遠。那怎樣拓?光腳拓?穿鞋套拓?穿什麼材質的鞋套?張老師陷入了困境,特意請來了小學美術老師進行指導,透過研討、嘗試,最終確定了穿與幼兒的腳同等大小的布質鞋套進行拓印。
活動在有趣的走小路遊戲中開始,孩子們自由踩踏,感受拓印的樂趣。當他們在色塊中找到動物的那一刻,所帶來的驚喜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孩子們也在這一過程中體驗到了快樂和成就感。瑞瑞大喊道:“老師,真好玩,我還要上這種課,我喜歡你。”
孩子的認可,給了張老師莫大的鼓勵,也給了她繼續前行的勇氣。她決心把體驗式情境教學推廣下去,讓更多的孩子收益!作為教研組長的她,帶領老師深入探索這一教學模式在其它領域中的應用,也得到了領導的一致認可。她指導的賈叢叢老師執教的《好玩的報紙》被評為省優課,指導的王文然老師的《一起去旅行》、付晗老師的《有趣的滾動》被評為市優質課……
2019年,組織調整張老師來到錦東幼兒園,改變的是工作崗位,不變的是對幼教事業的赤誠之心和對教學的精研之心。
她始終認為:最好的教育,是喚醒、是激勵。區域活動時,樂樂和赫赫搭了一個迷宮,小朋友們都很感興趣,那什麼是迷宮呢? “繞來繞去的就是迷宮。”“走進去有很多很多的路,要找出口。”“有“活路”和“死路”。”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起來,透過查資料,她們一起總結了迷宮三要素:起點、終點和岔路口。同時還可以加入其他因素,讓迷宮更具有挑戰性、趣味性。
“那就設計一個屬於自己的迷宮吧!”她提議。孩子們興奮地畫起來。“選擇合適的材料,試著搭一搭你的迷宮吧。”樂樂用樂高、恬恬用多米諾、碩碩用記號筆、墨墨用吸管,各式各樣的材料在孩子的手中大變身。孩子們從平面走向立體,在遊戲中主動探究,將立體迷宮玩得豐富多彩。
“老師,這個迷宮太簡單了,我想可以搭一個更大的。”樂樂說,“用什麼材料搭呢?”她問。“奶箱”、“快遞盒”、“鞋盒”……透過討論,孩子們一致決定用奶箱在操場搭建。孩子們迫切的眼神傳達出最好的教育契機,說走就走,張老師和孩子們找來了食堂準備賣掉的奶箱,孩子們隨即動起手來,有的設計,有的粘,有的運,有的搭,還有的在裝飾,孩子們興高采烈地忙碌著、思考著……一個小時後,一個大迷宮展現在了眼前,孩子們打起野戰,有的躲、有的鑽、有的爬。隨著遊戲的不斷深入,孩子們已經由最初的迷宮,轉移到製作槍支彈藥,他們也在一次次的突破著自己……給孩子一把鏟子,他會創造一座城市;給孩子一片綠葉,他會創造一片森林;給孩子足夠的信任和支援,他將創造整個世界!
有了第一次成功的嘗試,張老師意識到:以實際生活為抓手、以問題為導向,才能構建出更多適合孩子的課程。依託“健康生活、快樂成長”的辦園理念,她和老師們走出教材,以生活為依託構建園本課程,開發與實施了生活教育課程,引導教師從兒童發展的角度選擇合適的目標,在兒童的現實生活中尋找內容,促進幼兒技能的發展和情感的培養。圍繞時政、疫情、節日等教育契機,設計了《小節約大能量》《我愛我的祖國》《健康在行動》等貼近幼兒生活的內容,讓幼兒在“實踐中學”“觀察中研”“體驗中知”“親歷中得”,讓一切“真實地發生在幼兒的世界”。

專業引領,用心譜寫新篇章

因工作出色,張老師被教體局選派至錦水幼兒園支教,地處偏遠的農村,又是新建園,張老師的內心充滿了忐忑。但當她看到孩子們那一雙雙求知若渴的眼睛,聽見孩子們那一聲聲真稚的“老師好”,她陷入了沉思:怎樣才能讓農村孩子享有高質量的學前教育?怎樣才能讓農村孩子獲得更好的發展?面對一所空空的新建幼兒園,面對平均年齡超過45歲的教師隊伍,面對著傳統的教學方式,她又該怎樣做呢?
改變,要全方位的進行。首先,從教師的教育理念改起。在活教育理論的引領下,她帶領老師們一起研習《綱要》、《指南》,從根本上改變教師“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現狀,帶領老師們到周邊幼兒園學習,實地感受現代教育理念,對比兩種教育理念帶來的不同教學效果,讓老師重新審視調整自己的教學組織形式,透過一次次的學習、研討,老師從內心認可接受了體驗式情境教學的理念。
其次,全方位改變幼兒園環境。她和老師們一起規劃佈局,充分發掘每個空間的潛能,利用走廊、樓梯間,打造情緒小角落,創造寶寶之家,讓每一個空間,都留下孩子成長的印記;她們尋訪農家,找來秸稈、玉米棒……這些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農村材料,帶著孩子動腦、動手編織可愛的動物、搭建溫馨的房屋,在玩中學,在學中創造。在這樣的努力下,幼兒園的每一面牆都在說話,每一個角落都在發光,空空的幼兒園也變成了孩子成長的樂園。
而她,也兌現了對孩子和家長的承諾。短短半年,她們打造完成了一所標杆式的農村幼兒園。2014年,全縣第一期幼兒園現場會在此舉行,看著與會領導和同仁讚許的眼神,望著老師和孩子們幸福的笑容,張老師知道,愛在心田,她成功的用教育的藝術守候了孩子的明天。

無私奉獻,安貧樂教無怨悔

16年來,作為教師,張老師以孩子的認可和喜歡為標準,鑽研業務,時刻站在學前教育的最前沿;作為入黨積極分子,張老師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砥礪前行。
疫情期間,她身先士卒,帶領老師創新性的開展線上親子課程,從課程安排到內容選定,從影片錄製到報道編審,每一句話,每一個畫面她都反覆推敲、認真修改。那時,丈夫在縣防疫指揮部(臨時抽調),全天奮戰在抗疫的第一線……她一個人帶著2歲的女兒和5歲的兒子,常常是忙完最後一份工作,才想起,自己的孩子在哪裡?叫沒人答,喊沒人應。四處尋找,才在角落裡看到已經熟睡的孩子……那一刻,淚水模糊了她的雙眼。
每當她無助時,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丈夫總是寬慰她:都說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一個人留給孩子的財富有很多,物質層面的財富並不是最重要的,而最重要的是精神層面的傳承,這裡麵包括面對危險不退縮的勇氣、面對困難不氣餒的豪氣、對待工作一絲不苟的堅韌以及責任在肩時的使命擔當。責任、使命、擔當,當這些詞出現在她的腦海中時,一切的委屈、困難和苦惱,都煙消雲散。是啊,雖然她不像演員那樣,擁有鮮花和掌聲;也不像學者那樣,有一番驚天動地的業績;但她懂得家長把孩子交給教師,是信莫大焉!教師把孩子視為子女,是愛莫大焉!任務當前,責任在肩,舍小家顧大家,是她必須的選擇!她相信,未來許許多多的孩子,會被她、被她們,描繪上人生的第一抹亮色。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不改其樂,這是清貧者的幸福。“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這是播種者的幸福。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這是為師者的幸福!很多家長對張老師說:“孩子跟著你,我們很幸福!”而她想說:我願意,在教育這片沃土上,以愛的名義,讓孩子們一生幸福!我願意,用全部的愛和心血,為孩子的成長譜寫一首首美妙悅耳、經久不息的園丁舞曲!

  (大眾網·海報新聞綜合 濟南市教體局)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4971 字。

轉載請註明: 平陰縣錦東幼兒園 張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