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農場”進校園,學生過把“菜農癮”

市區中小學校應如何開展勞動教育?如何確保足夠的課時和豐富的內容?我市第十小學的做法值得借鑑。該校在校園內開闢“開心農場”,作為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即讓師生和家長感受到了勞動的快樂,還從小培養了學生熱愛勞動的好習慣,讓勞動實踐成為學生探索世界、感悟生命的重要途徑。

“開心農場”進校園,學生過把“菜農癮”

走進第十小學“開心農場”,一塊塊小菜地整齊排列,大蔥、辣椒、茄子、蠶豆、蘿蔔、西紅柿等農作物有的已長出了小苗,還有的菜苗已有十釐米高,滿眼都是生機勃勃的綠色。班主任帶領同學和家長一起鋤地、除草,共同感受勞動的快樂,體會勞動的不易。

“開心農場”進校園,學生過把“菜農癮”

市第十小學學生王君熙:“現在我們每個班都有菜地,這些菜都是我們的老師、家長帶著我們一起種下的,到了秋天還能收穫。這能培養我們熱愛科學,鍛鍊我們的勞動能力。”

市第十小學學生丁峻熙:“我覺得種菜可以培養我們對勞動的熱愛,還能感受到父母勞動的辛苦。”

“開心農場”進校園,學生過把“菜農癮”

據瞭解,市第十小學“開心農場”的田地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分配,平均每個班都能分到近100平方米的“試驗田”,併成立由老師和家長帶隊的種植小組。目前,各班級已種植了三十多個果蔬品種。

市第十小學勞動技能課教師李生智:“我們學校在這學期開學的時候,把校田以班為單位分成塊,讓學生開始種植,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好習慣。”

“開心農場”進校園,學生過把“菜農癮”

不僅要培養同學們熱愛勞動的好習慣,更要培養大家熱愛科學的意識。記者發現,同學們每天都會定時出現在菜地旁邊,認真記錄作物的生長過程。

在實踐中,班級中的每一名學生都要體驗從整地、施基肥、播種、育苗、定植、施肥、澆水、植株調整、病蟲害防治到收穫的種植環節。學校還專門設計了“實踐安排表”,班各小組要透過“種植日誌”記錄管護情況及植物的生長過程。針對管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研究,並透過蒐集資料,諮詢老師、家長等方式,制定下一步養護計劃,這極大的調動了同學們的積極性。

“開心農場”進校園,學生過把“菜農癮”

市第十小學教師馬英:“我們每隔兩週都會有一份觀察報告,孩子們透過畫畫和文字的形式把觀察的內容記錄下來,大家都寫的特別好。每天早晨或是中午課間,都會有孩子們過來,看看菜有沒有長高,黃瓜苗有沒有成活,西紅柿苗有沒有開花,孩子們的課餘生活也豐富了,班級凝聚力也增強了,每個孩子都在想要為我們‘開心農場’的小菜苗做些事情。”

市第十小學負責人表示,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將課堂搬到田間地頭,既能落實國家“全面育人”的方針政策,還能讓勞動實踐成為學生探索世界、感悟生命的重要途徑。接下來,學校將繼續探索具有學校特色的勞動教育新模式,因地制宜開發勞動課程,見縫插針實踐勞動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好少年。

“開心農場”進校園,學生過把“菜農癮”

市第十小學勞動技能課教師李生智:“接下來,我們會繼續把‘開心農場’管理好,等到秋天收穫的時候,讓大家感受勞動的喜悅和豐收的成果。”

記者:王 雨

本期編輯:吳偉婷

責任編輯:韓月

稽核:陳玉華

【來源:靈武市融媒體中心】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282 字。

轉載請註明: “開心農場”進校園,學生過把“菜農癮”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