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更高水平文明城市】
光明日報記者 蘇雁 光明日報通訊員 張軒
作為一名在鄉鎮小學唸書的孩子,駱清秋的“小提琴夢”從來沒有因為“身在農村”而受到影響。
“我特別喜歡這裡,給我的學習生活帶來了不一樣的色彩。”從小喜歡小提琴的駱清秋,是江蘇省張家港市南豐小學五年級學生,他特別喜歡的地方,叫南豐鎮鄉村“復興少年宮”。在這裡,孩子們有專業老師免費的指導。頗有天分的駱清秋也多次赴上海、北京與著名藝術家同臺演奏。
依託鄉村“復興少年宮”,南豐小學開設了管絃樂、丙烯畫、創意刻紙等60多個社團,利用課後時間每週開展5次教學活動,托起農村娃的“多彩夢”。
從率先提出“建立全國文明城市”的理念,到獲評首個縣級全國文明城市,再到成為唯一連續六屆高分蟬聯全國文明城市的縣級市,張家港追求文明的腳步從未停歇。張家港人用“兩手抓、兩手硬”的生動實踐,推動社會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養不斷提升,成功走出一條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兩個文明”協調發展的現代化之路。
經典詩詞分享、剪紙、國畫……每逢週末,市民陳惠都會帶著孩子,來到位於南豐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鄉村“復興少年宮”,這裡的傳統文化課程格外搶手。陳惠告訴記者:“對於孩子,‘一篇詩詞勝過一百句說教’。”
校內以學校為主要陣地,校外以老百姓“家門口”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為主要場所,今年以來,張家港將鄉村“復興少年宮”建設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有機結合,就近就便、整合資源,同時以龐大的志願者隊伍為依託,開展形式多樣、寓教於樂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成為孩子們“增能增智”的實踐新平臺,引導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
從抓衛生起步,到城鄉一體聯動,再到提升城市品質和市民文明素養,與時俱進、創新實踐,是張家港精神文明建設的原動能。而多年來的高標準建立,讓文明基因嵌入這座城市的每一寸肌理。
圍繞建立為民、建立惠民、建立利民的目標追求,張家港把文明城市建立打造成最大的民心工程。2021年,張家港將文明建立與“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全面、精準、高效響應市民各類訴求。一系列“微更新”“微治理”“微服務”,讓市民在細節中感知文明力量、共享文明成果。
200多平方米的閱讀空間,各類圖書近萬冊,嵌入全市圖書管理系統實現聯借聯還……在張家港農商行金泰支行一樓營業廳,一座小型圖書館讓人眼前一亮,市民在辦理業務期間,可以在閱讀空間邊讀書邊等候。
由張家港農商行聯合張家港市圖書館打造的“書香銀行”,在傳統銀行網點的基礎上增加閱讀空間,讓市民輕鬆享受濃郁的閱讀氛圍。
閱讀點亮城市“文化燈塔”,催生市民“文明火花”。作為全國首個釋出覆蓋城鄉的“書香城市”建設指標體系的城市,張家港已形成從政府到民間、從企業到社會,多層次、多主體的閱讀組織群落,書香已沁入城市的文明肌理,成為張家港人的一種生活方式、文化自覺。
美麗的暨陽湖畔,一座兼具顏值和氣質的湖畔書房,成為新晉“網紅打卡地”。市民周建新告訴記者,在這樣一個綠意環繞的空間裡,人彷彿也是一株植物,在一字一句間吸收養分。
湖畔書房還有另外一個身份:“文明實踐·益空間”。作為文明實踐的最新載體,張家港在公園江灣、車站碼頭、服務視窗等處建設了40多個“文明實踐·益空間”,將文明實踐與文化活動、美學體驗融合升級,培育市民內生文化氣質和文明素養。
在張家港,精神文明建設更像是一場通向百姓幸福的接力賽。張家港市委書記韓衛表示,踏上新徵程,張家港將繼續大力弘揚張家港精神,推動兩個文明持續領跑,打造全面綜合、優質均衡的現代化文明典範城市,為現代化建設貢獻更大的張家港力量。
《光明日報》( 2021年11月01日 04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