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測體驗分享:國產增配版HD17?瑕不掩瑜的GH4是起點還是終點?

#頭條創作挑戰賽#千人千腳,每雙鞋都有適合的人。這裡可能是最客觀的球鞋測評頻道。

如果是第一次看到辛苦點點關注,老朋友也辛苦給個三連和免費的贊,本頻道由各位的支援贊助播出。

長測體驗分享:國產增配版HD17?瑕不掩瑜的GH4是起點還是終點?

看到封面和標題的朋友先不要著急噴,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關於這雙GH4的實戰體驗分享。提及到水桶鞋就不得不說到兩款鞋,一款是引領國產球鞋中底框架的阿迪達斯CE17,一款是最有市場的耐克HD系列,其中HD17可以說是歷代以來適配度最高且非常六邊形的一款水桶鞋。

長測體驗分享:國產增配版HD17?瑕不掩瑜的GH4是起點還是終點?

每個人對於水桶鞋的判斷都不一樣,甚至對於實戰好鞋的定義都不太一樣,但是一雙各方面效能都在及格以上且適配人群和穿著舒適度很高的鞋且價效比極高的話,那一定是一雙大部分人都覺得不錯的鞋。

長測體驗分享:國產增配版HD17?瑕不掩瑜的GH4是起點還是終點?

迴歸今天這雙GH4的體驗來說,瑕不掩瑜使我們對它的評價,OK,廢話說完進入我們下面的實戰測評分享。

腳型適配

長測體驗分享:國產增配版HD17?瑕不掩瑜的GH4是起點還是終點?

尺碼屬於標準微長,按日常耐克US碼選即可,楦型上在兩側區域GH4相比前作GH3是要寬的,瘦腳透過厚襪子+拉緊鞋帶即可得到舒適的包裹,能適配瘦腳、偏瘦腳、標準腳和微寬腳這些大部分腳型。加寬的中足區域以及彈性的足弓支撐材料在磨合之後低足弓也是可以穿的。

長測體驗分享:國產增配版HD17?瑕不掩瑜的GH4是起點還是終點?

建議:日常尺碼選擇,包裹體驗用襪子厚度調節,扁平足、高足弓及高腳背試穿。

GH4實戰體驗優缺點分享

一般情況下我們不建議喜歡一雙鞋但楦型不合適去加半碼-一碼選擇,除非是球鞋本身的長度偏碼,但通常全掌中底材料一致的彎折發力主導的鞋款是可以加碼處理的。

長測體驗分享:國產增配版HD17?瑕不掩瑜的GH4是起點還是終點?

但是這雙GH4我們不建議加碼選,或者就是仔細試穿再決定。

因為鞋面在鞋頭區域彎折的部分用的是硬皮革材料,且前掌彎折發力區域在動態發力時是會出現皮革拼接處彎折的,在彎折時是會有卡前掌腳背的體驗,尺碼加大則可能卡腳趾關節,4-5場磨合後才會有所改善,注意只是改善不能消除。

長測體驗分享:國產增配版HD17?瑕不掩瑜的GH4是起點還是終點?

鞋面的綁縛系統是最大的亮點,多組動態綁帶配合多組內建飛線能提供很好的包裹鎖定以及鞋面支撐,前掌鞋頭內襯的填充也多,除了皮革拼接區域的不適感之外整雙鞋的包裹感受初期是非常好的。

長測體驗分享:國產增配版HD17?瑕不掩瑜的GH4是起點還是終點?

但是伴隨穿著時間的增多,長時間穿著之下足弓區域的支撐會出現衰減,而對於本身足弓偏高或者正常足弓追求足弓貼合和明顯支撐以及足弓區域偏瘦的朋友來說初上腳足弓區域就會感覺支撐不夠。

長測體驗分享:國產增配版HD17?瑕不掩瑜的GH4是起點還是終點?

雖然這塊區域有更高幅度的氮科技上翻支撐,但是對於剛才提及的不適感依舊是明顯的存在。

長測體驗分享:國產增配版HD17?瑕不掩瑜的GH4是起點還是終點?

鞋面的側向支撐就不必擔心了,而且側牆也不會卡腳,雖然它用的是全包側牆TPU,但是軟質的材料加上結構的補強,支撐以及避免撞牆的體驗之間平衡拿捏的恰到好處。

長測體驗分享:國產增配版HD17?瑕不掩瑜的GH4是起點還是終點?

建議:到手實戰後感覺不適的朋友更換一副強支撐鞋墊或者定製鞋墊。

一定會有人問內扣怎麼不說呢,後跟外硬內軟怎麼不說呢,你是不是恰飯了,彆著急,咱們放在中底結構這細說。

長測體驗分享:國產增配版HD17?瑕不掩瑜的GH4是起點還是終點?

首先GH4的後跟區域是用到了加寬泡棉作為後跟延伸來控制穩定性的,而且加寬的厚度很可觀,符合鞋作為腳的延伸區域。而外側的硬質TPU結構材料也不是完全單片式的,是組合了延伸EVA材料的,另外有個細節是鞋內倉的後跟也是內高外低的狀態。

長測體驗分享:國產增配版HD17?瑕不掩瑜的GH4是起點還是終點?

所以正常下肢力線的朋友穿上之後,靜態下在後跟區域是不會偏離的,但是鞋的前掌區域是有明顯引導內扣的大底結構和補強材料的。再加上本就不夠完美的足弓支撐,讓這雙GH4在勻速的跑動過程中會出現力傳導的不流暢,從足後跟過度到前掌的過程中也會有足弓區域承受過多壓力的體驗,打的時間久了會出現超負荷的足弓痠痛體驗。

長測體驗分享:國產增配版HD17?瑕不掩瑜的GH4是起點還是終點?

另一件事是整雙鞋雖然不存在說上腳後的下肢力線偏移,但是在大力的後跟制動的時候,步態的過度引導外翻會有明顯的體驗。簡單來說就是後跟過度到外側的過程會加快,前掌從外側到內側的過程也會加快,好處是從邏輯和體驗上能提升下肢發力的速率,不好的地方是足弓區域會承受更多的壓力。而且不習慣這種強制改變步態設計的朋友會穿起來非常的彆扭。

長測體驗分享:國產增配版HD17?瑕不掩瑜的GH4是起點還是終點?

整雙鞋用的全掌氮科技配合鞋墊也確實能在初上腳的時候提供非常軟彈的腳感,但是伴隨穿著時間的增加,鞋墊衰減之後前掌幾乎不會有什麼太多明顯的軟彈感,更多的偏向於穩定和具有韌性以及有更明顯的場地感。

長測體驗分享:國產增配版HD17?瑕不掩瑜的GH4是起點還是終點?

這個其實也是目前國產超臨界材料中底在調校隨後的一個通病問題,如何提升前掌區域的回彈感受是我個人認為對於大眾消費者來說需要滿足的點。

長測體驗分享:國產增配版HD17?瑕不掩瑜的GH4是起點還是終點?

啟動上也不拖沓,而且在交叉步切入的蹬地第一步或者墜步的第一步以及後撤步蹬地的時候,整個前掌的發力還會有提升響應的感覺,很乾脆絲毫不拖沓。

長測體驗分享:國產增配版HD17?瑕不掩瑜的GH4是起點還是終點?

緩震表現上前掌、前掌過度到後掌都是夠用的,部分極限狀態下的全掌或者後掌過度到前掌(比如說大跳步)80KG不太夠用,會有震感。

長測體驗分享:國產增配版HD17?瑕不掩瑜的GH4是起點還是終點?

建議:不喜歡球鞋過度加持或者有過度引導的朋友慎選。

長測體驗分享:國產增配版HD17?瑕不掩瑜的GH4是起點還是終點?

球形大底且不做單一防側翻角延伸,用加寬的大底中底結構做穩定的鞋款有個標杆就是米切爾一,堪稱穩如老狗,GH4前掌也是此類設計,只是沒有那麼的極致,同時前掌內側做了上翻的紋路延伸和球形的狀態提升靈活度,而前掌中心區域則很平整偏穩定,這一點可以看出安踏做鞋已經開始在功能上尋求一個平衡點了。

長測體驗分享:國產增配版HD17?瑕不掩瑜的GH4是起點還是終點?

要穩定的同時兼顧一部分運動時候的靈活度,後跟其實也是如此,球形的後跟雙側形態能提供更好的靈活度,但是外側材料過軟或者過硬都會有不同的穿著導向,GH4的後跟個人感覺已經趨向於完美的答案了,用加寬完成穩定,用球形完成靈活,但是後跟外側的硬質TPU覆蓋太大了且外底的上翻面積並不夠大,這就會導致一些偏極限的後跟外側制動或者外側發力出現TPU接觸地面導致打滑摔倒的現象。

長測體驗分享:國產增配版HD17?瑕不掩瑜的GH4是起點還是終點?

另外外底的弧度上翻也沒有明顯的紋路也會導致極限的一些腳步動作會打滑。

長測體驗分享:國產增配版HD17?瑕不掩瑜的GH4是起點還是終點?

而在抓地和耐磨的表現上,5場左右的水泥地外場磨損程度我個人認為還是能夠接受的,只有一些紋路起皮的現象,並沒有出現斷裂,而且外場的抓地表現非常的好。

長測體驗分享:國產增配版HD17?瑕不掩瑜的GH4是起點還是終點?

但是這個紋路因為大紋路表層有細微小紋路,所以內場比較容易吸灰,如果內場場地不好的話建議勤打理。

長測體驗分享:國產增配版HD17?瑕不掩瑜的GH4是起點還是終點?

無論內外場,最容易打滑的情況大部分來自於極限的外側急停,也就是外側前面提到的沒有紋路的外底部分。

長測體驗分享:國產增配版HD17?瑕不掩瑜的GH4是起點還是終點?

補充一句球鞋抗扭剛性初期問題不大,但是長期穿著之後內側的抗扭會有很明顯的下降,也就是足弓區域這部分,基本上就只剩一個合格的水平了。

長測體驗分享:國產增配版HD17?瑕不掩瑜的GH4是起點還是終點?

建議:後掌靈活度不高,後掌大力制動多或者後掌頻繁轉身偏多的朋友不建議選,喜歡強剛性的朋友慎重考慮。

長測體驗分享:國產增配版HD17?瑕不掩瑜的GH4是起點還是終點?
長測體驗分享:國產增配版HD17?瑕不掩瑜的GH4是起點還是終點?
長測體驗分享:國產增配版HD17?瑕不掩瑜的GH4是起點還是終點?

整體來說GH4身上幾個優點是寬容度高、中底腳感腳感並且前掌貼地緩震夠用覆蓋面大,有不錯的安全性、同時兼顧了穩定和靈活。

長測體驗分享:國產增配版HD17?瑕不掩瑜的GH4是起點還是終點?

缺點是部分人穿著的跑動感不好,鞋面有不適感,相當比較挑場地。

長測體驗分享:國產增配版HD17?瑕不掩瑜的GH4是起點還是終點?

GH4能適配比較多的打法體重和腳型以及舒適度很線上,對於小體重的內線也沒有問題,完全可以把它當做是安踏旗下的一款均衡團隊鞋,目前價格500+,後續活動價如果能在450以下配合出色的顏值肯定會是安踏今年能賣爆的鞋款了。

OK,如果本期影片對你有幫助,辛苦一鍵三連支援下或者給個免費的贊。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714 字。

轉載請註明: 長測體驗分享:國產增配版HD17?瑕不掩瑜的GH4是起點還是終點?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