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邏祿部落:高仙芝因它毀了一世英名,耶律大石也因它威震歐洲
大家好,我們的搞笑吃貨新天地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在唐玄宗時期,為了爭奪西域的控制權,唐朝安西都護府的軍隊,和阿拉伯帝國(唐朝叫大食國)為首的中亞諸國聯軍,在怛羅斯發生了一場遭遇戰。
怛羅斯大致的位置,在蔥嶺(今帕米爾高原)以西、吉爾吉斯斯坦與哈薩克的相鄰邊境、塔拉茲地區。
當時阿拉伯帝國出戰的兵力約20萬人,唐軍的數量為3萬人(其中唐軍2萬,拔汗那、葛邏祿部的蕃兵一萬人)。
戰鬥經過:
公元751年四月,高仙芝帶兵從安西出發,翻過了帕米爾高原,又穿越沙漠,經過長達三個多月的艱難行軍,終於在七月份到達了阿拉伯帝國控制下的怛邏斯,軍隊一到達,就準備圍攻怛邏斯城。
但還不等唐軍做好軍事部署,阿拉伯帝國也主動出擊了。於是中土的巨人和阿拉伯的王者,兩者在怛邏斯河兩岸的奧李-阿塔(今江布林)附近,展開了一場空前的大決戰。
在高仙芝的指揮之下,唐朝的軍隊憑藉威力巨大的強弩,和大殺器陌刀等先進裝備,一舉奠定了戰場優勢。
雖然唐軍一開始形勢大好,但阿拉伯聯軍的數量極多,一時無法馬上結束戰鬥,兩軍進入膠著狀態。
當戰鬥進行到第五天時,戰場上的形勢突變發生變化,戰局對唐軍極為不利。
原來,跟隨高仙芝前來的葛邏祿軍隊,臨陣倒戈,他們從背後包圍了唐朝的步兵,並且斷絕了他們與騎兵之間的聯絡。
一看唐軍這邊亂了,阿拉伯聯軍趁機發動攻擊,出動重騎兵突擊到唐軍的中心,來了一箇中心開花。
唐軍受到內外夾擊,終於頂不住了,呈潰敗狀。
由於道路狹窄,敵軍又在前面擋住去路,此時潰敗的人馬擁擠在一起,眼看唐軍就要遭受全軍覆沒的危險。
緊急關頭,陌刀隊首領李嗣業急眼了,只見他奮起大棒一頓猛砸,也不管是敵軍還是自己人了,就這樣才殺開一條血路,使得主將高仙芝一夥人得以跳出包圍圈。
突圍後的高仙芝帶著數千人狼狽逃生。
此仗唐軍輸的很慘,當然,取勝的一方,阿拉伯帝國的損失更大,但不管怎麼說,最後是阿拉伯聯軍取得了勝利,雖然是慘勝。
據史書記載:
“士卒死亡略盡,所餘才千餘人”。(《新唐書·列傳第六十三》)
在怛羅斯之戰中,葛邏祿部族扮演了關鍵的角色,正是因為他們的給唐軍的背後一刀,成為了這場決戰的轉折點。
事後據史學家的分析,葛邏祿部之所以反叛,可能是阿拉伯人做了工作,他們和葛邏祿人達成了交易,如果葛邏祿幫助他們打敗唐朝軍隊,那麼阿拉伯人就默許葛邏祿人在兩河流域附近的擴張。
這誘人的餡餅一下子就勾到葛邏祿人的胃裡,他們為了利益,出賣了自己的主人。
兵敗之後的高仙芝,由於過去戰功卓著才免於一死,只是被唐玄宗撤掉一切職務,但一代名將就此隕落。
那麼這個背後捅刀子的葛邏祿部落,他們是怎麼個來歷,唐軍出征為何要帶上他們,這個部落最後的結局如何呢?
葛邏祿人,是原屬於中亞一個操突厥語的遊牧部落,為鐵勒人諸部之一。他們最早遊牧於阿爾泰山南部,即新疆北部的草原上。
由於部落比較小,一直生活在大部落的夾縫中,歷來都是以“找大哥”的方式來生存的。
一開始突厥汗國興起以後,葛邏祿依附了突厥汗國,薛延陀汗國崛起以後就歸順了薛延陀汗國。
唐朝建立後, 唐太宗滅掉了東突厥汗國, 公元657年唐高宗時期,名將蘇定方平定西突厥汗國後,葛邏祿正式改換門庭,受北庭都護府下的金附州都督府統轄,至此,它成了大唐王朝下屬的一個部落。
所以當唐朝軍隊要和阿拉伯帝國發生碰撞時,就把葛邏祿的軍隊編入到軍隊中,成為聯軍的一部分。
唐朝瓦解後,中原地區陷入內亂,手伸不到西域那裡了。所以,葛邏祿人很快又找到別的“大哥”。
公元10世紀,喀喇汗王朝異軍突起,葛邏祿人為喀喇汗王朝的強盛立下汗馬功勞,此後七河流域的葛邏祿人活動區域成為喀喇汗王朝的半自治地區,享有一部分自治權。
西遼創始人耶律大石,於1124年遼國瀕臨滅亡之際,自立為王,率領遼國的部分北邊戍軍,包括漢人、突厥、蒙古、通古斯人等,一路西進,在1132年於葉密立(新疆額敏縣)稱帝。
1134年取代了當時楚河流域的東喀喇汗國,定都八里沙(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市南 )。
此時歸附於西喀喇汗國的葛邏祿,和他們的“大哥”鬧翻了,於是馬上轉頭向新崛起的西遼耶律大石求救。
西喀喇汗一看你去找“大哥”了,我也趕快搬救兵吧,於是派使者到屬於穆斯林的塞爾柱突厥那裡去求救。
此時的西遼已經呈崛起之勢,耶律大石正因開疆拓土找不到藉口呢,有了葛邏祿的請求,出兵就成了名正言順的事情了。
於是西遼出兵,和西喀喇汗請來的塞爾柱突厥軍隊打了一仗,史稱卡特萬(今屬烏茲別克)之戰。
可是塞爾柱突厥蘇丹桑賈爾,他組織的10萬伊斯蘭聯軍(呼羅珊、伽色尼),被耶律大石的三萬人馬所打敗,丟下3萬具屍體後敗退。
後來的阿拉伯歷史學家說道:在伊斯蘭的歷史上再沒有比這更大的戰爭,在呼羅珊也沒有比這更多的傷亡。
卡特萬之戰使西遼在中西亞聲名大震,耶律大石也被有些人認為就是在歐洲流傳許久的著名人物“約翰長老”。
中國也由此被中西亞稱為“契丹”,至今俄語裡的中國這個稱呼,就來自“契丹”這個詞的發音。
如果說怛羅斯之戰,是東方的科學技術比如造紙術等等以被動的方式傳入到了西方的;那麼卡特萬之戰,則使東方的科學技術、風俗文化等,全方位的傳播到了西方。
葛邏祿,這麼一個不起眼的小部落,在歷史上著名的怛羅斯之戰、卡特萬之戰中,卻扮演了決定戰爭走向的關鍵角色,使得後人連連稱奇!
再後來,直到蒙古人入居中亞之後,葛邏祿人稱為哈喇魯,在這一帶仍很活躍,幫助蒙古人作戰。
但隨著元朝的滅亡,葛邏祿作為一個獨立的部落,也就不存在了。
現今的部分烏茲別克人、維吾爾族人以及部分阿富汗的普什圖族吉爾查伊部落都是其後裔。
總之,它在歷史上屬於九姓鐵勒的一個小部落,一直隨風搖擺,到處找靠山,從來沒有自己崛起和強大過。
也就是說他們在夾縫中生活了千百年,最後又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參考資料:《新唐書》北宋·歐陽修 《遼史》元·脫脫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