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北京青年報曾以《北京實體書店“搶灘”課後服務》為題,報道了教育“雙減”政策實施後“開學季”課外書銷量激增的新變化。其中,海淀區一小學就向中關村圖書大廈訂購了1200冊課外書供學生閱讀。“雙減”政策利好課外閱讀,那對童書市場影響如何呢?
“雙減”是童書行業新機遇
在近日舉行的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童書論壇上,中圖公司副總經理梁建瑞分析,童書市場與國家政策、教育環境密切相關,“雙減”政策將孩子們從校外培訓和網路遊戲中解放出來。孩子們有了更多時間進行課外閱讀,為出版和閱讀產業帶來了更多機會。“許多業內人士猜測,3歲至6歲階段的各種中文英文讀物、素養啟蒙讀物,可能會成為很多家長的重點關注。”
北京開卷資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總裁蔣豔平介紹,國內童書市場規模近年一直呈現增長的趨勢。2021年上半年,童書市場在全國圖書零售市場中碼洋比重達到27.73%。其中,少兒科普圖書銷售表現突出,同比增長11.8%。蔣豔平分析,“雙減”政策下,童書行業也許會將迎來重大變革,帶動中小學生課外閱讀市場的發展。“學生課外時間增多就會讀自己感興趣的課外書,比如少兒文學、漫畫等;另一方面,家長依然會關注學習成績,從而帶動少兒科普和英語讀物的銷售。”
談到“雙減”政策對圖書出版的影響,北京教育學院副教授、語文特級教師李懷源直言,“雙減”政策下,童書出版要及時調整結構,而不是將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青少年科普讀物上。此外,李懷源建議,童書的分類應當更符合少兒特性,“傳統的圖書分類方式按照圖書館的館藏目錄來進行導讀,方便家長學生挑選。現在的文化名人薦書,很多隻是形式主義。出版方應當根據年齡段來推薦真正適合學生閱讀的圖書。”
直播賣書“一折”利潤何在
統計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短影片電商售出的童書碼洋佔比達58.54%,遠高於其他型別電商。
9月27日,主播劉媛媛開啟了億元專場的直播,號稱“喊來了中國出版社的半壁江山”,並在預告中標明準備了50萬冊破價到10元以下書以及10萬冊1元的書。據統計,上半場劉媛媛直播間共計上架124個圖書文娛類商品,其中直播間售價10元以下的產品共有58個,佔比接近50%。
10元乃至1元一本的圖書,出版社的利潤從何而來?畢竟,對於一家企業而言,所有的銷售必然都要考慮成本與利潤問題。
業內人士介紹,對於直播來說,成本包含了圖書本身的版權與印製成本、物流的成本、主播的佣金分成、客服人力的支出等等,無論怎麼算,都很難算出10元以下的正版圖書如何擁有利潤空間,更遑論1元圖書了,哪怕是去庫存也需要付出一單3元到5元的物流成本。這種飲鴆止渴的做法,引發很多業內人士的擔憂。
無獨有偶,北京青年報記者調查中發現,童書市場除喜逢“雙減”政策帶來的利好外,也遭遇折扣過低、優質出版社及實體書店受衝擊的苦惱。
出版社賣書打五折不能再低
在近日剛剛結束的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有限公司連續五天共挑戰11場30個小時的直播,分別為9場自播和2場咖播。自播板塊策劃多個不同主題,涵蓋近300個直播品種,其中“中秋寵粉福利專場”“小松叔叔科普大講堂——期刊圖書大薈萃”“《知心姐姐》信箱開啟——好書助力心靈健康”“在一起——《兒童文學》與作家高光時刻分享”“撤展甩!寶藏好書撿漏專場”分別展示了不同類別和主題的圖書。
這其中,中少總社在16日與“主持人王芳”合作的小專場直播中,暢銷品《貓武士》系列衝到榜首,單場銷量突破7000套,成交額達到170萬元。“中少社的直播帶貨側重點主要是經典暢銷款產品為主,比如風靡全球的《丁丁歷險記》《長襪子皮皮》《小淘氣尼古拉》等。當然還有爆款暢銷品,像‘九神鹿繪本館’全系列、語文閱讀類、歷史類、數學科普類都是我社的主打產品。”中少社一位編輯告訴北青報記者,“說到價格戰,搞促銷活動,我們能做的就是五折上下搭配福利,畢竟圖書紙張和印刷成本在這兒,還有給作者的稿酬,以及版稅,不能再低了。我們還得保證圖書的內容質量要優質精良。”
價格戰的玩法持續不了太久
“很多大V在直播中赤裸裸地販賣焦慮,號稱‘買了這本書,立馬就能解決孩子的某些問題’,把童書宣傳成育兒的解決方案。”蔣豔平直指網路直播售書大打價格戰,“全渠道最低價”等促銷口號成為常態。
在蔣豔平看來,直播帶貨通常面向的不是一線城市而是下沉市場,這部分消費者受教育程度和經濟水平所限,往往更容易在販賣焦慮和低價折扣的組合拳下完成衝動消費。
“不打折就賣不動,打完折甚至沒有盈利空間。”很多童書出版人正在面對這樣的兩難。蔣豔平認為,越是混亂的時期,就越是考驗出版人的定力和勇氣。化學工業出版社副總經理餘曉捷也指出,由於受流量裹挾,現在的童書市場基本被頭部產品佔據,小眾化、差異化的產品甚至連參與競爭的機會都得不到。“原來賣書是靠口碑,現在是走爆品思路。圖書內容本身對讀者選購的影響力在下降。”
在餘曉捷看來,這種價格戰的玩法持續不了太久。“雖然下沉市場的讀者對價格敏感,但也應該看到,這是特定人群在特定階段的訴求,未來是有升級可能的。另一方面,直播帶貨的實質是快速促銷,而不是高水平的圖書推薦,這種沒有增值的服務早晚是要被淘汰的。”他認為,出版社應該儘快搭建自有銷售平臺和自有宣傳平臺,同時透過內容競爭力獲得深度閱讀讀者的認可,從而樹立品牌。
文/本報記者 張恩傑 統籌/劉江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