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李鴻章遇刺之後, 日本天皇首相為何都那麼著急 有何緣由

由 段幹方 釋出於 經典

李鴻章遇刺之後,日本天皇首相為何都那麼著急?有何緣由?1895年3月19日,因為甲午戰爭的失敗,清政府特別委任李鴻章作為全權大臣,前往日本的馬關,和當時日本的首相伊藤就此事和談。

作為戰敗國的使臣,李大人當時還是有很大的壓力的。因為在這場戰爭後,日本早就已經取得了遼東還有山東附近的制海權,接下來他們計劃要攻打河北,然後攻打北京。當時伊藤提出,休戰也是可以的。
但是因為當時的日軍軍方反對休戰,因此如果中方如果能把天津、大沽還有山海關這些地方交給日方使用,並且負責休戰時期日軍的那些開支費用 ,就同意兩邊休戰。這幾個地方如果讓給日軍使用。

這也就意味著只要他們想隨時都能夠攻進北京城,所以李大人不敢決定。儘管伊藤不斷的威脅,但是老成而且謹慎的李大人最終還是決定要給他三天時間考慮。心情忐忑的他在中止談判後,乘轎回住處。
但是就在這個途中,一個叫小山豐太郎的年輕人,突然來,推開轎伕,對著轎內打了一槍之後趁著當時的場面混亂,混入了人群中逃跑了。大家很快把李大人從轎中抬出來,只見他渾身都是血。

經過醫生的檢查,發現他的槍傷沒有生命之礙。因此緊急包紮後,送往醫院救治。中國使臣被刺殺這件事在國際上有很大的反響。紛紛指責日本不該如此行事,總之局勢對於日本是非常不好的。
甚至當時俄國還計劃著要派出3萬兵力進駐到北京的郊區,準備著幫助清政府一起去對抗日本。這件事除了在國際上的惡劣影響之外,伊藤更害怕李大人以自己需要療傷為由,中止談判而回國。

如果李大人就這樣回國了,就遇刺這件事上大做文章,過得那些歐美國家的同情,這樣一來肯定就會引起他們的干涉。這樣一來的話,日本面對這麼多國家的怒火,就再也沒有辦法佔據主動權,因此才會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