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漢高祖劉邦手下的三傑分別是誰
劉邦能夠從一介布衣變身為九五至尊,他身邊的三位賢才良將功不可沒。曾有人問過劉邦奪得天下的原因,劉邦的回答是:我比不上張良的運籌帷幄,也比不上蕭何安國定邦,更比不上韓信的戰無不勝,這三個人都是出色的人才啊。
蕭何畫像
張良、蕭何、韓信,這三位賢才良將被世人稱為是漢初三傑。
張良是劉邦身邊最重要的謀臣,他屢次在劉邦面臨生死存亡之時,為其出謀劃策,使其轉危為安。當初劉邦身陷鴻門宴,是他為劉邦獻上良策,疏通項伯,使得劉邦能夠在虎口脫險。在楚漢之爭中,也是他憑著出色的計謀,讓劉邦一步步取得勝利,君臨天下。
劉邦於沛縣起義之時,蕭何就已在其身邊輔佐。蕭何心思機敏,對律令非常有研究。在劉邦佔領咸陽後,他接受了咸陽所有的律令等文書,這在日後的楚漢之爭中,給了劉邦很大的幫助。蕭何有很強的政治手腕,在劉邦與蕭何決一死戰之時,是蕭何保證了劉邦後方的供給和穩定,對劉邦取得最後的勝利有重要作用。
韓信是劉邦身邊最重要的武將。他有著非凡的軍事才華,是常勝將軍。在楚漢之爭中,是蕭何指揮有方,大破楚軍,並將項羽圍困。也是他命人吟唱楚歌,動搖楚軍軍心,使楚軍不戰而逃。所以,韓信為劉邦在楚漢之爭中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漢初三傑是劉邦能夠戰勝項羽,登上帝位的關鍵人物。
鴻門宴中的楚王項羽和漢王劉邦
劉邦順應民意舉兵起義,輾轉半年間人數就以過萬。之後,劉邦一路勢如破竹,進軍咸陽,滅了秦朝,佔領了關中。項羽聽聞劉邦搶在他之前,佔領關中,十分憤怒,於是率軍向咸陽進軍。
鴻門宴圖片
項羽身邊的范增看出了劉邦的野心,認定他會是項羽稱霸之路的阻礙,於是趁機向項羽進言,要除掉劉邦,而當時的劉邦還無法與項羽一較高下,如果相爭,劉邦必敗無疑。
項伯與劉邦的謀臣張良是至交好友,於是連夜向張良通風報信,讓其趕緊逃命。但是張良忠心耿耿,將此訊息彙報於劉邦,並向劉邦獻上良策,讓劉邦向項伯表露他的忠心,並互相為兒女定下親事。於是項伯跑到項羽面前,為其美言,將劉邦搶先一步佔領關中的行為美化為是為項羽清除障礙,以待項羽的到來。就這樣項羽放棄了攻打劉邦的計劃。
第二天,劉邦於鴻門拜訪項羽,親自向項羽表示歉意。在宴席上項羽置范增的暗示於不顧,范增在焦急之下,傳召項莊以舞劍之名行刺殺劉邦之實。但是項伯看出了舞劍的意圖,也起身舞劍,保護了劉邦的性命。
項羽在劉邦一再地表示衷心之下,終於打消了對劉邦的懷疑,將劉邦放了回去。項羽如論如何也不會想到,就是自己的這次手軟,為日後的敗局埋下了伏筆。
而劉邦成功脫險於鴻門宴,這與劉邦的沉著冷靜、隨機應變的能力,還有項羽自身驕傲自大、盲目輕敵的性格有很大關係。
楚霸王項羽殺了劉邦的父親嗎
項羽和劉邦為了爭奪天下而開始了為其四年的楚漢之爭。傳聞中,項羽曾用劉父做要挾,逼劉邦答應自己的條件。
劉邦之父劉煓畫像
當年,劉邦和項羽在廣武山上僵持不下,而項羽的糧草被斷,十分困窘。無奈之下,項羽就將劉邦之父放在了一個專門用來盛祭品的巨大的缸裡,以劉父作為要挾劉邦的人質。項羽指著劉父說:“如果你答應我的要求,我就可以保證你的父親毫髮無傷都回到你的身邊。如若不然,我就將你的父親,烹煮了吃掉。你應該知道的,我這裡已經斷糧了。”
劉邦聽了項羽的話之後,雖然心裡十分焦急,但是臉上毫無異常之色,依然笑嘻嘻地回答他說:“想當初,我們共同擁立楚王之時,曾結拜為兄弟。那麼我的父親,就如同是你的父親了。現如今,你都可以烹殺你的父親了,我又有什麼可說的呢。到時候,別忘了分我一碗湯來喝喝就好了。”劉邦雖然說著這樣的話,但是在無人可以看到的地方,劉邦的雙手緊握,青筋畢露。
項羽見劉邦不為所動,一時犯了難。就在這時,項羽的叔叔項伯勸說道:“天下大事,還沒有定數。若是你現在就殺了劉父,只怕後患無窮啊。”於是項羽聽從了項伯的意見,沒有殺劉父。劉邦也著實鬆了一口氣。
之後一年中,楚漢兩軍多次交戰,其形勢於楚軍而言越來越不利。為了挽回局面,項羽以劃定界限,平分天下為條件,將劉父與呂雉還給了劉邦。
楚霸王殺了漢王劉邦了嗎
在鴻門宴上,項羽殺劉邦其實並不困難,他有很多機會都可以下手。但是最後項羽卻還是沒有殺他,還放他走了。很多人都說,如果在鴻門宴上,項羽殺了劉邦,那麼可能歷史的結局就會不一樣,其實,就算項羽真的殺了劉邦,也不一定就能改寫歷史,只不過歷史上少了一個叫劉邦的皇帝而已。
項羽殺劉邦
項羽並非不想殺了劉邦,只是項羽一直是一個人英雄人物,在他的骨子裡,血液裡,有著非常驕傲的因素。而在鴻門宴上,劉邦又各種認錯,說白了,其實劉邦的性格是有點流氓的。而項羽又是一個貴族般的人,劉邦正好就抓住了他的這個心理,在他面前裝出一副可憐兮兮的樣子。
這就好像老鼠可以吃大象是一樣的,老鼠為什麼能吃了大象,就是因為大象骨子裡是高貴的,慈悲的,所以他不願意,也不屑去殺一隻老鼠。這和項羽不屑去殺劉邦是一個道理。
在當時,項羽已經是天下之主了,這一點,我們從他分封天下這裡就可以看出來。
項羽殺劉邦本是自然之事,但是他放走了劉邦,以至於後來被劉邦圍在了烏江邊上。大家都知道,最後項羽是死於自殺的。說是說自殺,其實是被劉邦給逼死的。可是直到最後,項羽也沒後悔在鴻門宴上沒有殺了劉邦,在他死的時候,他對劉邦依然只有不屑和看不起,有人說項羽不懂政治,但是至少他沒有違背自己高貴的內心,一生坦坦蕩蕩。
漢高祖劉邦知人善任之道
劉邦與項羽相比,自身武力值不高,家族背景不強,文化程度還沒項羽好,那麼到底為什麼最後劉邦竟然能逼得項羽自盡呢?其實這主要歸功於劉邦知人善用的特點。正是因為這一點,所以他能夠收納眾多才高八斗的謀士和驍勇善戰的將領。
劉邦劇照
劉邦知人善用最明顯的地方就是體現在漢初三傑身上。他知道張良的謀略很好,所以讓他謀劃部署;他知道韓信熟讀軍書,軍事能力比自己強,所以他就放心地將自己的兵力交給韓信,讓他領兵打仗;他知道蕭何有經世濟國的能力,他就讓他成為管理國家的丞相。對於這三人的態度可見劉邦是很清楚他們的才能的。
而劉邦作為一個首領,對比自己有才能的人沒有猜忌,更沒有忽視他們,反而是將他們的能力激發到最大的發揮,可見劉邦的心胸之寬廣和知人善用。劉邦的知人善用還不單單表現在這一點,更關鍵的是他不會拘泥於身份。在劉邦的部隊中,有平民,有貴族,有官吏,有殺狗人,還有車伕、布販等,這樣五花八門身份的人全都出現在劉邦的隊伍裡,也算的上是一樁奇事。
與劉邦相對的項羽,恰恰相反。劉邦因為他知人善用,不拘一格的品行吸引了很多有才華的人為他效力。而項羽卻因為他高傲的態度,囂張的行為,引起有才之人的反感,故而項羽部隊中缺乏有才之人。唯一一個驚才絕豔的范增,項羽的信任度還有限。這樣一對比,劉邦的勝利是理所當然的了。
漢高祖劉邦拜將的故事
談起劉邦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他是戰國時期的人,喜歡招賢納士,喜愛有才華有才識之人。但是說到劉邦拜將,也許就不是所有人知道的了。
劉邦拜將
說起劉邦拜將,首先我要說的是他拜將韓信的事情。蕭何一直和劉邦的關係很好,蕭何向劉邦推薦韓信,雖然相信蕭何,但是劉邦對於細節一直是不太在意,但是為了不想讓蕭何感覺到失望,就讓他帶韓信過來封他為將軍,就算是不認識韓信,但是他相信蕭何的眼光。但是出乎意料的是,蕭何並不滿意,劉邦很好奇,問他原因。蕭何說封為將軍恐怕不行,沒有誠意,劉邦說封為大將軍總可以了吧,蕭何高興了但是又說,韓信是個有才識的人但是誠意不夠,顯示不出來對他的器重與真誠。劉邦向來是比較粗俗,對人才不夠尊重不太懂得一些繁文縟節,但是還是聽信兄弟的話,熟悉他的人很能為他效命,但是不熟悉的就不行了。後來,他聽了蕭何的話,做到了四點。
首先,選擇黃道吉日,來顯示是上天的意思。其次,專門建立一個拜將壇,顯示很隆重。第三,齋戒沐浴,戒葷戒色,這樣顯示十分的真誠。第四,懂得禮儀,焚香沐浴,乾淨整潔的迎接韓信。劉邦覺得程式繁瑣麻煩,覺得小題大做,但是他一直求賢納士,一直對有謀略有膽識的人才有渴求所以還是聽從蕭何的話,按照蕭何的辦法,所有的程所有該注意的點都做到了,果然得到了韓信的認可。
劉邦拜將,幸虧有蕭何出謀劃策,韓信得以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