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怎麼死的 司馬光和司馬懿的關係

司馬光怎麼死的

司馬光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其一生為北宋這一王朝做出了諸多貢獻。他一共輔佐了四任皇帝,為了能夠使北宋王朝更好的發展,傾盡了自己畢生的心血。那麼,司馬光最後是怎麼死的呢?

司馬光人像圖

司馬光生於公元1019年,在他二十歲那年高中進士,從此走上了仕途。司馬光博聞多識,懷有遠大抱負,但他的仕途卻十分的不順,充滿了坎坷。司馬光反對王安石實施的新政,兩人經常在朝上大聲爭吵,誰也不服誰。當時的皇帝為宋神宗趙頊,他一心想要重新恢復宋朝的繁華。宋神宗十分看好王安石的新政,提拔王安石為宰相。同時,他也重用司馬光,將他提拔到了中書省。

但司馬光十分不看好王安石的變法,便請求外調。司馬光一走就是十五年,在此期間他編撰了我國曆史上第一部編年體書籍《資治通鑑》。也是在這十五年間裡,王安石的變法失敗。公元1085年,宋神宗趙頊因病去世,年僅十歲的趙煦繼位,史稱宋哲宗。因宋哲宗年幼,其祖母皇太后當政。皇太后是一直反對王安石變法的,於是她召司馬光回朝。當時,司馬光已經六十七歲高齡了,但他還是應召回朝。司馬光回朝後,先是將大部分新法廢除,改回原來的舊法,然後就是一一處置實施新法的那些人了。

司馬光一共執政一年半左右,每天竭盡全力工作,耗盡了心血,於公元1086年因病去世,享年六十八歲。

司馬光和司馬懿的關係

根據史料的記載,司馬光是北宋時期的人,而司馬懿則是魏晉時期的人,這兩人相隔了數百年,那麼這兩人會有怎樣的關係呢?司馬光的父親為北宋賢臣司馬池,而司馬池自稱是晉朝司馬孚的後代,那麼司馬光可以說是司馬懿的後人了。

西晉王朝的奠基人司馬懿

司馬懿生於公元179年,是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司馬懿有著極高的政治天賦,是魏國重臣。當時魏國的皇帝還很年幼,身為輔政大臣的司馬懿便成功把持了魏國的朝政,成為一代權臣。而司馬懿除了極高的政治天賦外,他還有著極其出色的軍事才能,其最大的戰績便是成功率兵抵禦了諸葛亮的北伐和平定了遼東。司馬懿於公元251年,因病在洛陽去世,享年七十三歲。後來,司馬懿之孫司馬炎成為了西晉的開國皇帝,司馬炎追封其祖父司馬懿為宣皇帝。

司馬光出生於公元1019年,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他一生為北宋這一王朝貢獻良多,可以說是耗盡了畢生的心血。司馬光為官清廉,為人正直,是一代賢臣。司馬光除去在政治上的天賦外,其文學成就也很高,寫下了無數的文學著作,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資治通鑑》一書了。

而司馬孚則是司馬懿的弟弟,兩人為親兄弟,同出一脈,司馬孚後來被封為西晉的安平王。司馬光的父親司馬池曾經說過自己是晉朝司馬孚的後人,那麼根據司馬孚與司馬懿的血緣關係,我們可以認為司馬光是司馬懿的後人。

司馬光故事介紹

司馬光是北宋時期有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他為國家嘔盡心血,是一代名臣。民間關於司馬光的故事除了流傳最廣的司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外,還有一則非常有名的故事,那就是司馬光剝胡桃的故事。

司馬光石雕

在司馬光小時候,大概只有六七歲左右的樣子,有一日,他想要吃青胡桃,但很可惜他怎麼也剝不下青胡桃的皮,司馬光很是著急。他的姐姐見司馬光不能將皮給剝下來,便想要幫忙。但是他的姐姐也不會剝,無奈之下,司馬光只能拿著青胡桃不知所措。

過了一會兒,司馬光家裡的女傭看到司馬光拿著一個青胡桃,就明白司馬光是想吃胡桃,但又剝不了皮。於是,女傭便將司馬光手中的青胡桃拿了過來,打了一盆熱水,把青胡桃放進了熱水之中。青胡桃經過熱水的浸泡,就非常容易剝下皮來。

司馬光的姐姐路過時,看到司馬光已經拿著胡桃在那吃了。姐姐很是好奇,於是就問青胡桃的皮是誰剝的。司馬光看了看自己手中的青胡桃說:“青胡桃的皮是我自己剝下來的,只要將青胡桃放進熱水裡浸泡一下就可以了。”姐姐聽後十分的高興,認為司馬光是一個聰明的小孩子。但司馬光的父親聽到兩人的對話後,非常的生氣,訓斥他:“你怎麼敢說謊。”原來,女傭幫助司馬光剝青胡桃皮的事情,被在門口的父親看得一清二楚。

經過這件事後,司馬光再也不敢撒謊了。等到司馬光成人後,他還將這件事記錄下來,時刻提醒自己做人要誠信。


司馬光的名言有哪些

司馬光除了擁有極其出眾的政治才能外,他的文學素養也是極其的高。司馬光一生筆耕不輟,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言。這些名言在今天看來都有著一定的借鑑意義,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司馬光肖像圖

“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這一句在現今的流傳較為廣泛,也是辯證才與德的關係。司馬光認為一個人如果他單單隻有德,而不在意自己才能的培養,那麼這個人即使擁有一顆想要做好事的心,也是不會成功的;從另一方面來講,如果那個人光有才,沒有德的話,那麼他既會做好事,也會做壞事,只看他自己怎麼想了。如果無德,而他的才能又較為出色的話,那麼他可能做得壞事的機率就會越大。才與德,兩者缺一不可,相輔相成。

除了上面的這一句,這句“與其得小人,不如交愚人”在現今看來也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這句話的大意就是與一個德行差的人交朋友,還不如跟一個沒有什麼天賦但積極努力的人交朋友。這告訴我們,一個人德行差也會影響到身邊的朋友,兩人是相互影響的存在,所以選擇朋友時要擦亮眼睛。

在司馬光所寫的《資治通鑑》中,有一句“善可為法。惡可為戒”,這非常值得我們借鑑。司馬光認為要學習一個人的優點和長處,即使不能學習到,也要借鑑一下。除此之外,我們也要看到一個人的缺點,同時告誡自己要注意,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司馬光好學的故事

南宋著名文學家朱熹曾寫過一本名為《三朝名臣言行錄》的書籍,裡面記錄了兩宋時期王侯將相的相關故事。在該書中,有一篇名為《司馬光好學》的文章,講述的是關於北宋時期司馬光的故事。

《三朝名臣言行錄》

司馬光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一生的成就非常的高。他生於公元1019年,是陝州夏縣人,共輔佐過四任皇帝,是四朝元老。而《司馬光好學》講的則是司馬光小時候的故事,朱熹有寥寥幾句就勾勒出司馬光在幼時勤奮好學的形象。

司馬光在幼時跟自己的兄弟們一起在書院中學習,年幼的司馬光十分擔心自己的能力不如其他人。司馬光的兄弟已經完成了背誦,跑出去玩耍了,整個教室裡只剩下司馬光一人。司馬光獨自一人做在窗邊苦讀,就像古人孔子和董仲舒那樣的刻苦認真,直到自己能夠流利的背誦出來為止。

由於司馬光在幼時便如此認真刻苦,所以到了晚年,司馬光還是記得自己曾經背誦過的文章,印象十分的深刻。司馬光曾經說過:“讀完一本書,就應該將它背誦下來,然後在各種時候都要想想自己背誦過的文章,想想這篇文章的內涵是什麼,有什麼值得深思的地方。這樣一來,就會發現自己又有關於這篇文章的新收穫。

正是司馬光這種好學的態度,才讓他堅持了十五年去編寫一本《資治通鑑》。司馬光好學的態度值得我們後人學習。

司馬光哪個朝代的

司馬光這一名字,對於我們來說都不陌生。可能在小時候我們就已經聽過司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了,還知道司馬光編撰了我國曆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那麼,司馬光到底是哪一個朝代的人呢?

北宋司馬光雕像

根據史料的記載,司馬光生於公元1019年,是北宋時期的人。他出生於官宦之家,家中世代在朝中擔任要職。司馬光在幼時便有神童之稱,他以七歲之齡全篇背誦了《左氏春秋》一書,並且能夠明白其中的深刻含義。公元1038年即仁宗寶元元年,年僅二十歲的司馬光高中進士,從此踏入了仕途。

司馬光在朝為官期間,一直盡心盡力輔佐皇帝,視國家興亡為己任。公元1067年,神宗趙頊繼位。年輕氣盛的神宗想要振興北宋王朝,他十分看好王安石的新政,便任命王安石為宰相。同時,神宗也認為司馬光是一個有真才實學的人,也十分重用他。但王安石與司馬光兩人的政見不同,經常在上朝的時候大聲爭吵。司馬光後來更是一怒之下辭官回鄉,一走便是十五年。在這十五年裡,司馬光每日用心編撰《資治通鑑》。

等到公元1085年即宋神宗元豐八年,宋神宗因病去世,年僅十歲的宋哲宗趙煦繼位,朝政被皇太后把持。皇太后本來就是反對王安石新政的,於是她啟用已經六十七歲高齡的司馬光為副宰相。司馬光上位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廢除新法,還原舊法。司馬光每天嘔心瀝血的工作,為北宋王朝耗盡了心血,於公元1086年因病去世,享年六十八歲。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553 字。

轉載請註明: 司馬光怎麼死的 司馬光和司馬懿的關係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