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飯後,媽媽下樓倒垃圾,3歲的小敏在客廳玩積木。不一會兒媽媽回家,發現一行溼漉漉的小腳印,一直從客廳延伸到廚房,而水池旁也多了一個小板凳。顯然媽媽下樓倒垃圾的短短几分鐘時間裡,小敏去廚房玩了水。
媽媽盯著小敏打溼的衣服,問:“你為什麼玩要玩水?”小敏連忙搖頭:“我沒有玩水,是哥哥玩了。”
而小敏的哥哥是個高中生,此時正在書房上網課,媽媽望著小米一臉無辜的表情,不禁在群裡問大家:“為何我的孩子這麼小,說起謊來卻面不改色,我不能接受孩子不誠實,你們說我是不是該揍她一頓,好好教育她一下?”
這讓我想起女兒小時候上幼兒園時,有一次上課期間她突然尖叫了幾聲。其實老師知道是女兒,但是不管老師私下怎麼問,女兒都說“不是我,我沒叫。”下午接女兒放學,老師笑著告訴了我這一切,並且說“你女兒很有主見”。
我當時特別感激老師,沒有一怒之下讓我女兒示眾,沒有批評甚至懲罰孩子,很好地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因為三歲的孩子說謊跟道德品質是沒有關係的。
雖說孩子說謊讓家長頭疼,但父母仔細想想,其實我們大人也都有說謊話的經歷,不管是什麼原因。而孩子撒謊也是他們成長中的一個必經階段,這不僅標誌著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也是智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發展的重要表現。所以家長應首先認識到孩子撒謊跟他們吃飯睡覺一樣正常,才能正確處理孩子說謊的問題。
真相:每個孩子都會撒謊多倫多大學兒童研究所的李康團隊曾經做過一個試驗,把孩子帶到一個房間裡,工作人員給孩子一張牌,讓孩子猜測紙牌上的數字,猜對了會有禮物。隨後工作人員找藉口離開了房間,而透過房間隱藏的攝像頭監控,李康和工作人員發現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偷偷翻看了紙牌上的數字,但都說謊否認了。
加拿大心理學家塔爾瓦也進行過一次偷窺遊戲試驗,他讓孩子們一字排開坐好,他則在孩子背後拿出玩具,並且發出玩具的聲音,讓孩子根據聲音猜測是什麼玩具,孩子答對三次,就可以得到一定的獎品。前面兩道題非常簡單,孩子們一聽就能答對,到了第三道題時,塔爾瓦拿出了不能發聲的玩具,並且同時開啟音樂卡片,孩子們頓時被難住了。
這時塔爾瓦藉故離開,並告訴孩子們千萬不能偷看,否則沒有獎品。但是他才離開幾分鐘,孩子們就迫不及待地偷窺,而當他問孩子們是否偷看時,3歲左右的孩子會在大人的引導下說出真相,而4歲左右的孩子則多半會否認自己偷看,6歲左右的孩子95%選擇了說謊。
孩子撒謊的原因及解決辦法透過這兩個心理學實驗,我們知道了沒有不撒謊的孩子。只不過每個孩子撒謊的動機和原因不同而已。那孩子會因為哪些原因而說謊?家長又該如何處理孩子不同的謊言呢?
1、幼兒的幻想性謊言
兩三歲的孩子認知能力尚不完善,想象能力卻非常豐富,有時他們說謊是為了用幻想來彌補自己在現實生活當中的不足和缺憾,表達的其實是一種願望。家長需要認真傾聽,要善於從孩子的謊言資訊中瞭解孩子的真實意圖。
三歲的球球告訴鄰居,爸爸給他買了一輛藍色的平衡車,比鄰居小孩樂樂的平衡車更厲害。樂樂笑話球球是個大騙子,兩個孩子便扭打了起來。媽媽得知後,處理得非常高。她立即打電話給球球爸,爸爸這個五一勞動節就特意從外地趕回家,真的給球球帶來了一輛藍色的平衡車,球球別提有多激動了。
那球球的爸爸明明沒有給他買平衡車,也沒有在家裡,孩子為什麼說得有板有眼像真的一樣呢?這是因為球球爸常年在外面工作,球球非常想念爸爸,看見鄰居家孩子有一輛平衡車,他就希望自己的爸爸也能給自己買一輛,而且還要是他喜歡的藍色,於是他就像說真話一樣,把他的幻想不由自主地說了出來。所以球球這種幻想化的謊言,其實是在表達一種想要見到爸爸、想要平衡車的美好願望。
我女兒小時候,別人常常故意拿女明星逗對比她:你媽媽和誰誰誰比,哪個漂亮?女兒永遠都是說“我媽媽最漂亮”,那你能說孩子是在撒謊嗎?他其實是在表達對媽媽的喜愛和依戀之情啊!
2、家長總在激發孩子撒謊
很多家長喜歡問一些容易導致孩子防禦性撒謊的問題。其實人的天性是避重就輕的,誰也不願意被批評、被指責,孩子也不例外。當孩子被父母質問時,孩子是很難說真話的。
以文章開頭的例子來說,媽媽已經確定孩子去廚房玩水了,而媽媽還要質問孩子“你為什麼玩水”,那孩子就會感受到家長的失望、生氣和責備,為了逃避被懲罰的可能而選擇說假話。
如果媽媽對小敏說:“”我看到你玩水衣服都溼了,咱們先去洗澡換上乾衣服吧,別感冒了喲”,這樣說就會避免孩子被迫撒謊,而且還能增進親子關係,大一點的孩子還會在心裡面想:媽媽並沒有罵我,還擔心我的身體,媽媽對我真好,我以後不騙媽媽了。
3、家長不允許孩子說真話
上小學二年級的牛牛因為疫情影響要在家上網課,卻總是在語文課上開小差,做各種各樣的動作,無法專心聽講。
媽媽讓他態度端正一點,牛牛卻說“李老師是個討厭鬼,他叫我小胖子。”媽媽為了教育孩子尊重老師,立即呵斥牛牛:“老師天天這麼辛苦給你們上網課批改作業,教你們文化知識,你怎麼能這麼不講理冒罵老師呢?叫你小胖子有什麼關係?你是長的結實呀!”
牛牛一聽,頓時大哭,連手上的書都摔到地上去了。他憤怒地說:“你告訴過我同學之間不允許取外號,老師就是不對。”媽媽見孩子還敢頂嘴,就在他屁股上拍了幾下。
那我們說牛牛其實並沒有做錯,孩子對別人的看法會帶有強烈的個人情緒,媽媽認為牛牛應該尊重老師,而強行制止孩子說出心裡的想法,會讓孩子學到:說真話會受罰,說假話會讓大人高興,大人喜歡說假話的孩子,那我以後就專門說讓大人高興的假話算了。
而我們家長去批評、指責甚至懲罰孩子說謊的初衷是什麼呢?不就是討厭孩子不誠實嗎?能夠說出自己的想法,他就是一個誠實的孩子。
如果媽媽能夠及時理解並認可牛牛的情緒,其實也不用多說什麼大道理,只要認真傾聽後,把孩子的感受說出來,如“老師給你取外號讓你心裡不舒服了,你不喜歡別人尊重你”,只要陳述一下這個事實,說出孩子的感受,孩子就能夠體會到父母的關心和理解,也能夠體會到在家長面前沒有說謊的必要,那就不會說謊了。
想讓孩子誠實,就應當鼓勵孩子表達他們的真實想法,真話有好聽的,也有不好聽的,我們都要認真傾聽,去理解和接納孩子的感受,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尊重和關愛,認識到沒有必要對大人說謊,這是讓孩子逐漸減少說謊行為最智慧的做法,需要父母用足夠的愛和耐心去澆灌孩子才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