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嬰的死,田蚡的瘋與漢武帝的詭計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漢武帝,是中國最偉大的帝王之一,也或許是有史以來最獨裁、最有權勢的君主。帝國上下,漢武帝總能支如臂使,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撼動漢武帝的權威。
然而或許很少有人知道,漢武帝當權之初,卻是個徹頭徹尾的傀儡,而壓在他頭上的不是別人,正是他的奶奶——孝文竇太皇太后。
一、竇太后專權
竇嬰的死,田蚡的瘋與漢武帝的詭計

竇太后,乃是漢朝第三位正式皇帝——漢文帝的皇后。漢文帝死後,竇氏升格為太后;他的兒子漢景帝死後,又升級為太皇太后。雖然竇太后身為女流,卻擁有著莫大的政治威望。漢景帝死後,竇太后更是成為漢帝國實際的執掌者。
那麼,竇太后憑什麼可以專權呢?這就要從漢初的基本政治態勢說起了。漢代建政之初,朝中大臣主要由軍功大臣把持。因此,軍功大臣們,逐漸形成了一個強大的政治團體,甚至具有威脅皇權的能力。為了制衡功臣,自劉邦開始,皇帝們就不得不引入外戚。劉邦死後,呂后的專權,實際就是劉邦刻意安排的產物。
但自漢文帝以來,功臣勢力隨著老一輩功臣的逐漸退場,漸漸凋零;而新一輩功臣的代言人——周亞夫,也被漢景帝用計整死。因此,朝堂中的政治平衡被打破,外戚勢力以及后妃勢力逐漸走向了臺前。
漢景帝死後,16歲的劉徹登基稱帝,是為漢武帝。上臺後,漢武帝將自己的舅舅——田蚡和王信(兩人都是王太后的兄弟,兩人是同父異母的關係)分別封為武安侯與蓋侯。
為了賣奶奶竇太后一個面子,漢武帝將她的侄子——魏其侯竇嬰任命為丞相,成為新一代領導班子的核心成員。
但在表面的恭順之下,漢武帝卻無時無刻地希望擺脫的祖母的陰影,獨攬大權。因此他任命田蚡為太尉,以竇嬰為丞相,準備以更為進取的儒學取代黃老之學。然而漢武帝的行為,卻受到了一貫支援黃老之學的竇太后的警覺。打從一開始,竇太后就喜愛黃老之學,並命自己的子侄必須學習相關的學問。
漢武帝“改黃為儒”的行為,無疑是對她權威的一種挑戰,而對於這位女獨裁者而言,這是一種不可容忍的妄為。因此,竇太后嚴厲訓斥了漢武帝,並分別將田蚡和竇嬰罷官免職。漢武帝親政的第一次嘗試,就以失敗而告終。
自此之後,漢武帝寄情山水、大興土木,將自己扮演成一個昏君。就這樣,他韜光養晦等了4年,終於等到了竇太后的去世。
就當漢武帝滿以為自己將就此執掌帝國的權柄的時,他的母親王太后卻給他潑了一盆冷水:“想親政,省省吧!”
二、王太后干政、田蚡專權
竇嬰的死,田蚡的瘋與漢武帝的詭計

王太后,本名叫王娡,她是一個利慾薰心、不擇手段的女人。而她的不擇手段,主要源於她的母親——臧兒。臧兒是燕王臧荼的孫女。臧荼謀反被殺後,臧兒失去了榮華富貴,流落到民間。她先是嫁給一個姓王的男人,生下了王娡和王信。前夫死後,臧兒又嫁給一個田姓的男子,生下了田蚡。然而見識過榮華的臧兒,不甘心永遠沉淪於泥淖中。為了重新返回巔峰,她將希望寄託於自己女兒——王娡身上。
王娡,原本嫁給了一個姓金的青年,生下一個女兒。然而臧兒對這個過分普通的女婿並不滿意,於是她強迫王娡離婚,並耍弄手段,讓王娡隱瞞婚史,進入了太子的東宮。最終,王娡得到了漢景帝的歡心,生下了兒子劉徹。
其後,王娡又和竇太后的長女、野心勃勃的館陶公主組成了政治同盟(館陶公主的女兒陳阿嬌嫁給了劉徹),並共同扳倒了原來的太子——劉榮。在王娡和館陶公主的共同操作下,劉徹這才登上了皇位。
王娡之所以如此處心積慮爬上高位,說白了,就是讓自己以及家族獲得無上的榮華富貴。因此竇太后去世後,王太后又走到了臺前。當然,王太后難以像竇太后一樣,直接參與朝政。王太后的主要手段,是扶植自己的異父兄弟——田蚡。
竇太后去世後,田蚡立即被重新啟用,被漢武帝任命為丞相。在丞相任上,田蚡絲毫不把漢武帝放在眼裡,他仗恃著椒房之寵、掖庭之親而內幹機密,出納王命,監臨百官,威權自專。
在政治上,田蚡把持了人事任免權,只要他推薦的官員,就沒有不被重用的。面對自己被架空的局面,漢武帝也能嘟囔道:“你要任命的官員任命完沒有?我還想自己任命幾個呢?”
在生活上田蚡生活奢侈,廣佔農田,佔取長安膏腴之地。一次他甚至要求把考工官署的地盤劃給自己擴建住宅,漢武帝生氣地說:“是不是要我把兵器庫也送給你?”
雖然田蚡囂張跋扈,但是漢武帝卻很難對他採取措施。畢竟,田蚡之所以敢於妄為,是因為他背後站著王太后。然而一場酒宴,卻讓漢武帝看到了扳倒田蚡、奪回權力的契機。
三、竇、田之爭
竇太后死後,田蚡被重新啟用。而與他同時被貶的竇嬰,就沒那麼好運了。沒有竇太后罩著,竇嬰自然沒有重返前臺的契機。與此同時,王太后和田蚡也不會允許他重新出山,分自己一杯羹。
竇嬰得勢之時,為人任俠,喜歡豢養食客。但是竇嬰失勢後,門客們紛紛離開了他,投奔到如日中天的田蚡門下。竇嬰,充分品嚐到人走茶涼、門庭寥落的痛苦。唯一還與竇嬰交好的,只有灌夫。
在吳楚七國之亂中,竇嬰和灌夫奮力拼殺,從死人堆裡撿回一條命,是過命的交情。田蚡的得勢和狂妄,讓灌夫萬分憤恨。因此只要有機會,灌夫就會陰陽怪氣地譏諷田蚡。一來二去,田蚡與竇嬰。田蚡的關係越來越惡劣,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公元前131年,田蚡與燕王之女成婚,王太后命令文武百官都必須去田蚡府上祝賀。雖然一百個不願意,竇嬰和灌夫還是參加了田蚡的婚宴。
竇嬰的死,田蚡的瘋與漢武帝的詭計

酒席上,竇嬰到處和同事們敬酒,但失勢已久的他,受到了大家的冷遇。對此,憤怒的灌夫全都看在了眼裡。於是灌夫假借酒醉,在田蚡的婚宴上大鬧。在激憤之中,田蚡扣留了灌夫,並將他冠以“大不敬”之罪,要將其滅族。竇嬰見老友受難,於是不顧妻子反對,連夜入宮覲見漢武帝,希望能救灌夫一命。
對於竇嬰請求,漢武帝的反應十分有趣,他賞賜竇嬰一同進餐,說道:“到東朝去公開辯論這件事。
從史書的記載來看,灌夫大鬧酒宴,實際不過是一件小事。漢武帝完全可以選擇冷處理。然而漢武帝卻看熱鬧不嫌事大,讓田蚡、竇嬰在朝堂上辯論。而漢武帝這麼做,直接起到了火上澆油的作用。
四、田、竇之死
竇嬰的死,田蚡的瘋與漢武帝的詭計

第二天在朝堂上,田蚡和竇嬰果然進行了激烈的辯論。一開始,他們還在討論灌夫是否應該滅族。但到了後來,兩人開始互相揭短。竇嬰說田蚡,舞弊弄權、貪得無厭;田蚡則攻擊竇嬰,廣受門客。結交英俊,圖謀不軌。
為了將事情進一步鬧大,漢武帝還徵詢了朝臣們的意見。在朝臣們看來,灌夫所為確實是小事,諒他曾經立下大功,犯不著滅族之罪。因此,臣子們打心裡來說,還是站在竇嬰一邊。
然而,朝臣們卻也不敢明確反對田蚡,畢竟他權傾朝野,還有王太后在背後撐腰。最終,甚至連敢於直言的鄭當時,都支支吾吾,說話模稜兩可。
朝臣們的首鼠兩端,讓漢武帝大為不滿,這顯然不是他想要的結果。他原本想要的,就是利用竇嬰,聯合大臣,打擊田蚡以及其背後的王太后。但是朝臣們的怯懦,讓他非常失望,於是漢武帝憤怒地說:“遲早將你們全部殺掉”。隨後袖子一揮,回宮與母后王太后一起用飯。王太后很早便得到了朝會的訊息,面對兒子,她竟怒而絕食:
“我還活著的時候,竇嬰就敢欺負我弟弟,如果我死了,朝臣們會如何欺負我弟弟?”
王太后的強硬和朝臣們的退縮,讓漢武帝騎虎難下。他明白以現有實力,還扳不倒田蚡。為了避免自己成為孤家寡人,漢武帝只好丟車保帥,夷滅灌夫三族,並將竇嬰關進監獄。
為了自救,竇嬰想起了漢景帝臨終時,曾給自己留了封可以“便宜行事”的遺詔。隨後,漢武帝命人去檔案館尋找這份遺詔,卻沒找到副本。而在竇嬰家中,確實找到一份遺詔。但遺詔上的大印,卻是竇嬰家臣私自蓋上的。因此,原本不用死的竇嬰,卻因為這份所謂的遺詔,將自己送上了絕路。
那麼竇嬰是否有遺詔呢?在筆者看來,肯定是有的。但是王太后在宮中、監獄耳目眾多,恐怕早就得到竇嬰遺詔的訊息。將檔案館中的遺詔副本偷走,對王太后和田蚡來說並非難事。因此,竇嬰的死,完完全全是冤案。最終,竇嬰被斬首於市場。
但極為詭異的是,僅僅數月後,田蚡也迎來了他的死期。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田蚡發了瘋,每天都在家中大呼小叫,不久之後便死了。
史書中說,田蚡的死,是竇嬰、灌夫索命的結果。一但在筆者看來,這實為無稽之談。真正的原因,恐怕是來自於漢武帝本身的壓力。因為竇嬰雖然死了,田蚡豈會毫髮無損?只要有點眼裡就能看出,漢武帝將一場酒席之爭鬧得那麼大,就是為了打擊田蚡。在爭鬥中,田蚡也暴露了不少縱誕不法的行為。請問田蚡如何能不怕呢?
田蚡死後,王太后的影響力被漢武帝徹底排除。他成功擺脫了太后和外戚干政的陰影,實現了唯我獨尊,從公元前131年到他去世的44年時間裡,漢武帝都牢牢地把持著權柄,從未旁落,從而建立了前所未有的曠世偉業。
然而竇太后、王太后的干政,也給漢武帝造成了終生的陰影。因此漢武帝所寵幸的女子,無一有好下場。在去世前,他甚至處死了劉弗陵的生母——鉤弋夫人。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480 字。

轉載請註明: 竇嬰的死,田蚡的瘋與漢武帝的詭計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