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一本書,傻瓜們走馬看花似地隨手翻閱它,聰明的人用心地閱讀它。因為他知道這本書只能讀一次。——保羅
作為春秋霸主之一,秦穆公在位時間三十九年,僅次於第一個霸主齊桓公。
公元前660年,在位僅四年的秦成公去世後,他的七個兒子都未能繼承國君之位,接班的是秦成公的弟弟秦穆公任好。秦穆公雄心勃勃,拓地千里,稱霸西戎,被周襄王賜予金鼓,任命為西方諸侯首領。他稱得上一位賢明的國主,非常重視人才。
百里奚相秦
秦穆公五年,晉國軍隊攻滅虞、虢兩個小國,秦國得到了一個牛人,廣為人知的“五羖大夫”百里奚。百里奚原本是虞國大夫,被晉國俘虜。秦穆公從晉國娶妻的時候,百里奚作為陪嫁的僕從到了秦國。
起初百里奚逃離了秦國,又落入楚國人手裡。秦穆公聽說百里奚很有謀略,就用五張公羊皮將他贖回來。年過七旬的百里奚受到重用,又給秦穆公推薦了另一個了不起的人才蹇叔,也被秦穆公尊為上大夫。
後來秦穆公又得到了周王室的後人、在西戎很有威望的由余,這些人才奠定了秦國興起的基礎。
公元前628年,中原諸侯霸主晉文公去世後,秦穆公按捺不住向東擴張的念頭,出兵三萬,千里奔襲鄭國。這是一個鄭國叛變者出的主意,蹇叔和年過九旬的百里奚都反對出兵,秦穆公不聽。結果鄭國提前發現了軍情,秦軍未能實施突襲,順手滅了小小的滑國。但是秦軍返回途中,在崤山一帶被晉國軍隊伏擊,全軍覆沒,三個主將孟明視等人被俘。
這次出征,秦穆公顯得剛愎自用,但他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孟明視等三個將領僥倖獲釋的時候,秦穆公沒有怪罪他們,自己承擔了責任,繼續任用三個將領。幾年後秦、晉的王官之戰中,晉軍退守城池,秦國算是報了仇。
秦穆公勇於認錯,難能可貴。他還有個最為人稱道的長處,善於籠絡人心。比如“穆公亡馬”的故事傳為千古美談。
公元前645年,由於藉助秦國軍事力量上臺的晉惠公夷吾背信棄義,秦穆公親自帶兵攻打晉國,在韓原之戰俘虜了晉惠公。不過這場戰事中秦穆公也一度遇險,乘坐戰車追逐晉惠公的時候,他被晉軍的小股救援部隊包圍,眼看就要鬧個灰頭土臉。危急時刻,斜刺裡奔來幾百號人,拼命救下了秦穆公。這些人並不是秦軍士兵,而是一群農民。
秦穆公劇照
原來,這些人是報恩來的。三年前,秦穆公打獵的時候丟失了一匹好馬,被岐下的三百多農民分著吃了。官員要法辦這些人,秦穆公卻說,“不能因為牲畜而害人性命,再有,吃了馬肉必須喝酒,不然會傷身。”他不但赦免了吃馬肉的人,還賜給他們酒喝。
三百多農民非常感念秦穆公的恩情,秦軍攻打晉國的時候,他們請求從軍效力,結果救下了秦穆公。
然而,秦穆公臨終前做的一件事,卻讓他的一世英名大打折扣。
公元前678年,秦武公去世的時候,首開中國歷史上活人殉葬的先例,有六十六個人陪葬;公元前621年,秦穆公死後,陪葬者更是多達一百七十七人。這也罷了,關鍵是,秦穆公指定的陪葬者中,有三個都是秦國頗有名望的良才。這件事《史記》和《左傳》等史書都有記載。
陪葬這三個人是秦國賢臣子車氏的三個兒子,分別叫奄息、仲行和針虎,為秦國立下了汗馬功勞,號稱“三良”。據《史記·三家注》記載,秦穆公去世之前,有一次宴請群臣的時候,對眾人說,“生共此樂,死共此哀!”意思是,活著的時候大家一起享樂,死的時候希望有人陪他。
眾人飲酒正酣,奄息、仲行和針虎當場就允諾,願意陪秦穆公一起死。春秋時代的人極重信義,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奄息兄弟三個說到做到,果然在秦穆公死後自願陪葬了。
秦國雍城遺址墓葬
秦國的民眾對“三良”陪葬非常痛心,由此產生了詩經中的一首詩《秦風·黃鳥》。詩中說,“交交黃鳥,止於棘……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這首詩以黃鳥的悲鳴寄託哀思,後面說的大致意思是,蒼天呀,為什麼要殺害良人,如果可以挽回,數以百計的人願意代他們殉葬。
按說“三良”殉葬是一場君子協定,雙方你情我願的事,雖然現在聽起來殘忍,在遙遠的古代並不稀奇。關鍵是,秦穆公這樣做,讓秦國一下子損失三個賢臣,影響很大。
司馬遷在《史記》中借“君子”之口說:秦穆公讓“三良”殉葬,就是他只能稱霸西戎,卻成不了中原盟主的原因。讓賢臣陪葬,實屬昏庸,所以秦國在很長的時間內無力東征。
司馬遷所言不虛。秦穆公死後,秦國的國力一度削弱,長達260多年的時間內無所作為。直到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繼位後,秦國才進入第二次稱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