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科大少年班40年,那些“神童”後來都怎麼樣了

由 弓四清 釋出於 經典

"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用這句話來形容如今的高考是在合適不過了,無數寒門學子日夜苦讀,只希望可以透過高考,鯉魚跳龍門改變自己一生的命運。
1977年9月,對於所有懷抱夢想的年輕人來說,都是值得紀念的,因為這個月我國教育部在北京召開了全國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會議,決定恢復中斷了十年的高考制度,而隨後國家為了進一步推助人才培養,決定建立天才"少年班"。國之棟樑"少年班"
"天才"一詞就像是神一般的代名詞,與生俱來自帶光環,在那個知識匱乏的年代,家裡出現一位"神童"就是如寶藏一般的存在。
1978年,國家在全國各個城市尋找有為青少年,之後經過國家層層選拔,被中科大錄取,為了更好的激發出"神童"們的最大潛力,隨後進入了中科院的首個"少年班",霎時間轟動一時,各大報社爭相報道,第一批的學生都成了四十年前家喻戶曉的人物。
在"少年班",這些青少年中最大的也只有十六歲,他們如此年輕便成為了國家重點栽培的物件,"少年班"是引領了這個年代的知識與人才,並且在這個科教興國的年代見證了時代的改革,所以"少年班"的倡導者李政道先生曾經說過:"少年班"是為了對早慧少年進行的"超常規培養"

繼中科大的"少年班"試點之後,有許多名校也招收過少年大學生,比如我們熟知的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
但"神童"畢竟少之又少,這些名校所招收的少年終究還是比不過中科大的"神童"們,四十年前的"少年班"確實出了不少的人才,但有利就有弊,當時的教育資源十分貧瘠,"少年班"本身就佔據了非常多的教育資源,於是給中國社會帶來了教育的不公平。
而且"少年班"作為年齡較小智商超高的班級,本身教育思路和普通的教育方法不一樣,更加註重因材施教,"神童"們享受著高人一等的教育資源自然就要承受著超高社會的期望,那麼他們的壓力就不言而喻了。遠去的天才
"天才"一詞就像是無形的壓力,始終圍繞在他們之中,壓得人喘不過氣來。"神童"們不費吹灰之力就進入到了大學學習,而普通的考生並不是高考完就萬事大吉了,還需要對報考學校的專業進行謹慎地選擇。
在四十年前,"少年班"有一位小少年,他的名字叫謝彥波,1966年出生他,五歲左右的時候就顯現出了超出常人的智商,小學以後更是一發不可收拾,高智商表現的一覽無餘。

並在11歲就直接就進入了中科大"少年班",成為了全社會共同關注的物件,因為謝彥波成為了"少年班"當時年紀最小的學生,這讓旁人十分的豔羨。
進入"少年班"的他也是無比的突出,15歲就在中科大攻讀碩士,18歲開始攻讀博士,但因為和導師的關係不和在中國還沒讀完博士,便去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他的導師還是美國赫赫有名的諾貝爾獎得主安德森,開始研究固體物理學。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謝彥波在美國還沒有完成學業就被遣送回國了。
許多人都為他感到可惜,原來謝彥波因為過人的聰明才智,使他沒有機會和正常孩子一樣一步一個腳印按部就班的完成學業,更沒有完成發育期、成熟期等心理的蛻變,又沒有同齡人的陪伴,過早的走上了成人的生活,導致他的性格發展的十分不健全

心智跟不上智商的發展,整個人變得很不協調,很難與人相處,所以導致他和安德森導師的關係一度陷入了僵局,沒有辦法只能讓他退學回國了。回國後,謝彥波的情況並沒有發生改變,經過多次心理醫生的介入治療,他的情況才漸漸有了好轉,之後留在了中科大繼續研究物理學。
無獨有偶,當時還有一位比較出名的"神童"要屬寧鉑了,1965年出生的他,年僅13歲就進入了中科大"少年班",他的夢想就是當一位天文學家。
但造化弄人,大學選專業時,寧鉑認為中科大並沒有自己喜歡的專業,他就要求學校把自己調到南京大學,但中科大拒絕了,強迫寧鉑進入了物質系,寧鉑的天文學夢想從此破滅了,就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星相學和宗教學上,卻最終出家當一個和尚
這兩個"神童"在天才堆裡也是數一數二的,但他們命運卻跌宕起伏、一言難盡,也沒有發揮出他們的光彩,讓人唏噓不已。

但這也只是個例,大部分的"神童"經過國家的悉心培養,成為了國家的棟樑,"少年班"的畢業生總共有4140人,90?人都去了國外繼續深造,其餘的留在國內的科教界、金融界等等,都有很不錯的前程。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如今看來,大多數的"神童"無非就是兩種結果,不是壓力過大心理失常就是透過自身的努力大有作為,因為過高的智商使他們在心智還沒有完全成熟便去上了大學,體驗成年人的生活,於是心理年齡幼稚的他們經常做出常人無法理解的事情。在生活中,自理能力也較差,無法獨立照顧自己。
雖說他們在"少年班"一樣是接受教育,但事實上是違背教育的規律,那麼必定會物必及反,有些"神童"接受不了這樣的教育方法,也不一定能夠徹底的發揮"神童"們的創造力以及潛能,極大可能會走上人生的不歸路。
大家口中所謂的"神童",也並不是都如我們想的那麼美好,他們雖然智商高於常人,但如果一味的拔苗助長,會導致心理不健全發生扭曲,超前發展會讓他們很難適應,如果不加以干預,及時懸崖勒馬,那麼"神童"就會變成"廢物",最後就會銷聲匿跡了。

家長們也不能一味的追求孩子們的學習成績,健康的童年一樣重要,不要太強迫孩子們的生活,一步步的經歷才能讓孩子們得到最好的發展。
文/趙賀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