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贈餘《明趙秉忠狀元卷》複製品,雖“下真跡一等”,也堪為研究古代科舉制的一手資料。(本文圖片皆實拍)
中國科舉1300年,有多少狀元? 大概六七百人。那麼留存下來多少狀元卷呢?
中國大陸現存唯一的殿試狀元卷真跡,是萬曆二十六年(1598)《明趙秉忠狀元卷》,它填補了我國宮廷檔案空白,是研究我國科舉制度和明史的重要文獻,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現為山東青州市博物館鎮館之寶。
此狀元卷為19折冊頁,橫長共268釐米,每折通高47.6釐米,寬14.1釐米。封面、封底均為全綾裝裱。
該複製品由青州市博物館監製。
第一部分為彌封,是趙秉忠及其上三代的簡歷。字用仿宋體寫成,共4行。首折上方有“禮部之印”。
卷首頂天硃批“第一甲第一名”六字,為萬曆皇帝朱翊鈞御筆書寫;下鈐“彌封關防”長印,佔一折。
正文根據萬曆皇帝朱翊鈞欽定題目《問帝王之政與帝王之心》,趙秉忠用2460字作答,凡15折,每折6行,精闢闡述了改善吏治、興邦治國的對策,主張“實心先立”、“實政繼舉”才能天下太平安樂,具有重要的歷史、現實意義。
這可是殿試卷,是皇帝“考場作文”啊!是對應試者書法水平、策文能力、心理素質的極限挑戰!
我們特別來看看正文的書法,全文為1釐米見方的工整小楷。
正文開頭特寫
正文結尾特寫
古代科舉考試十分看重卷面整潔,全文2460字,工整端嚴,無一塗改,一氣呵成,卷面整潔,可見古人書寫功底之深!
倒數2,3折列著“讀卷官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張位”等9位讀卷官的職銜與姓名。
最後一折列著1位印卷官的職銜與姓名。
中國科舉制度實行了1300年之久,由隋至清,選拔出十萬進士、百萬舉人,清朝廷於1905年下諭,廢除科舉。
千年科舉功與過,留待後人任評說!
最後,以唐朝詩人孟郊《登科後》為結語: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半藝齋曬寶,庚子季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