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班31名同學,其中28名被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等院校錄取,繼續攻讀碩士研究生,升學率高達90%,其餘3人均已簽約知名企業,全班100%落實畢業去向。
畢業季,東華大學材料學院卓越復材1801班亮出了一份“成績單”:四年間,班級同學累計獲得校內外各類獎學金60餘人次,國家級、省部級獎項80餘人次,在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專案中獲國家級立項5項、上海市級立項16項,10人曾任校院各級學生組織主要骨幹。
這個“神仙班級”是如何煉成的?
大學四年,大部分時間都“花費”在實驗室
“大學四年,我的大部分時間都‘花費’在實驗室,雖然辛苦,但是特別值得,如果沒有真正做過課題,不和老師深入溝通交流,我就不知道做科研是怎麼回事,更不會堅定地做出讀研的選擇。”已經推免至浙江大學的郭司淼,印象最深的是在課題組收穫的成長和在民用航空複合材料拔尖創新人才實驗班鍛鍊的能力。
據瞭解,學院推行“六個百分百育人體系”,其中包括100% 本科生進課題組進行科創訓練,100%科研儀器裝置向本科生開放,100%本科生進入校外實習實踐基地進行工程訓練,學生創新意識和綜合素質在體系培養中進一步提升。
“從入學剛剛加入課題組的‘科研小白’,到具有較強的實驗操作、問題分析、專案撰寫能力的國家級大創專案負責人,在學院準研究生制培養模式和實驗班的多學科交叉教學中,我受益匪淺。”郭司淼說。
卓越復材1801班是材料學院“卓越工程師計劃”培養班級,近年來取得不俗成績,既離不開同學們的進取,也得益於學院一流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
複合材料專業學生曾赴山東、江蘇等地開展生產實習活動
陪伴卓越復材1801班同學們一起成長是一批優秀的老師。學院實施博導班主任“1+1+1”計劃,為每個班級配備1名博士生導師、1名青年教師、1名管理骨幹教師,形成“學術引領+成長導航+管理服務”相結合的育人模式。
從重大工程中的材料突破、中國歷史上的材料發明到生活中的材料應用、中國材料人的光榮使命,任課教師們將具有豐富性和延展性的思政內容嵌入課堂,持續點燃同學們科技報國的理想。
推免至復旦大學的張夢芸同學說:“一次專業課中,老師讓我們專題討論我國在複合材料領域取得的成就,碰撞交流中,既讓我們掌握了最前沿的複合材料專業知識,又增加了民族自豪感,同時激發了學習熱情。”
“讓卓越班的每個同學都保持卓越”
入學後,班長趙小樂懷著“讓卓越班的每個同學都保持卓越”的想法,時常帶領班委們一起研討制定種種舉措來加強班級學風建設。
每堂課結束由學習委員在群內釋出作業提醒,群相簿中滿是前排同學為看不清黑板的後排同學上傳的板書照片;考試前的主題團日活動邀請成績優異的學長學姐強化補習高數,梳理總結基礎知識;班內“學霸”主動為成績稍遜的同學提供一對一結對輔導。“傳幫帶、全覆蓋、抓重點”,讓班級總體成績在年級中遙遙領先。
高數學習交流分享
班級裡,王雨欣同學大一時成績並不突出,經過4年努力,最終達到了全專業第12的好成績,併成功考取了天津大學。“班級你追我趕、比學趕幫的氛圍讓我不敢鬆懈。如果‘十分’努力還不夠,那我就付出十二分。”回顧這些年的學習歷程,逆襲的王雨欣感喟不已。
吳思賢大二時透過轉專業進入卓越復材1801,起初專業學習比較吃力,但在同學們的督促帶動下,成績蒸蒸日上,今年順利申請到了香港城市大學的offer。
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遠。31個同學都是這個卓越集體中的一份子,大家一起學習、一起做科研、一起寫論文、一起參與各類比賽,四年間班級成員發表高水平論文5篇,累計獲得校內外各類獎學金60餘人次,國家級、省部級獎項80餘人次,在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專案中獲國家級立項5項、上海市級立項16項。
沈佳悅代表東華大學參加第十四屆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年會
他們青春裡有不一樣的精彩
這個集體中的每個人,都不是“書呆子”。從科創競賽到志願服務,從文體活動到社會調研,他們在各個平臺上綻放自己的光芒。
已收到北京大學錄取通知書的沈佳悅,大二時申請並主持了1項國家級科創專案,和班內同學一起完成了直接墨水書寫(DIW)3D列印水凝膠支架、環境監測無人機等實踐專案,讓科研實現了從書本走向實際。此外,他還參與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多項志願活動,累計服務時長超100小時。熱衷文體活動,是學校龍舟隊重要成員之一。書裡書外不認“慫”,沈佳悅的人生光環全開。
考入上海科技大學的團支部書記梁宇航從小熱愛體育,大學期間積極參與各項體育活動,代表學校參加上海市大學生游泳錦標賽,獲得了1金1銀1銅的歷史最好成績,同時還在課餘時間考取了國家中級游泳教練員、救生員等證書,在學校游泳社承擔教學任務,不僅為校爭光,還與體育部老師們一同帶領更多的同學感受到運動的樂趣。
梁宇航(右二)代表東華大學參加上海市大學生游泳錦標賽並斬獲佳績
這群00後的畢業生中,有一名同學比其他人年長几歲,他就是退伍學生高鳴嶼。
2018年,高鳴嶼參軍入伍,作為一名戰鬥員,兩年軍旅生涯期間多次被派遣執行軍事行動,身體也因此負傷。2020年,接到鄱陽湖抗洪搶險任務,有傷在身的高鳴嶼咬牙堅持到任務結束。
“我們組成了一個黨員突擊隊,急難險重任務都要求他們帶頭上,很羨慕他們能帶頭衝鋒,爭取早日成為一名共產黨員,在今後有需要的時候我可以帶頭衝鋒陷陣!”曾在部隊寫下入黨申請書的他,如今已在退伍重歸校園後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推免至浙江大學攻讀研究生。
高鳴嶼(左一)參與2020年鄱陽湖抗洪搶險任務
四年來,他們用奮鬥點亮了心中的理想之光。相信這群前程滿是星光的青年人,將在人生的新賽道上綻放更多風采。
作者:儲舒婷 彭這華
編輯:吳金嬌
責任編輯:樊麗萍
圖片來源:東華大學供圖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