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裡演員配音是怎麼操作的?
我國電視劇中對演員對白的錄製分為兩種:
同期收音(又叫現場收音),和後期錄音。
同期收音,顧名思義,同期收音就是在演員表演的同時,透過專業的錄音裝置將演員表演現場所說的臺詞音錄製,再根據攝像機時間碼對照已經錄好音軌,後期製作,消除雜音。之後混音,出成品。
這種收音方式最終出來的效果就是演員自己的本聲,某種意義上說也就是當時演員本身的角色流露。
同期收音的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讓觀眾感到真實感。因為無論現場音訊環境如何優越,演員表演的時候一定會出現細微的雜音,這更符合人的生活常識。而同期錄音的空間感也會更強,這種空間感雖然靠後期混響也可以調,但是我國的那些靠後期配音的劇很少有調,因為工期更長。
同期聲的劣勢,就在於,成本更高,現場環境制約因素太多。尤其是國內的拍攝環境,你取景的地方很可能旁邊就是嘈雜的人流,而我們確實沒有向國外那些鉅製一樣動不動就封路封橋的預算;再或者,你在影視城裡取景,十幾個劇組同時開拍,你這邊杏花微雨隔壁就飛機大炮,用同期聲這能聽?所以用後期錄音也是成本及環境所迫。拍攝的時候,如果現場出現什麼異常,比如 NG、異響,甚至是飛機飛過,這段表演就得廢了重拍,有幾個國內劇敢這麼玩?
咱們現在國內電視劇敢用同期聲錄音的不多了,愛情公寓系列是全程的同期聲錄音,但他們都是在棚裡拍攝的,所以在錄音方面就可以放肆一點。
下面說說後期配音。
後期配音在咱們國內可以說是相當常見……十個劇得有八個是後期配音。
後期配音的優勢有很多,首先成本可控。因為後期配音的臺詞錄製都是在專業的錄音棚裡進行,不用擔心有什麼異常情況,需要的人員也比現場收音少太多(現場收音光扛杆子的就得好幾個,更不用說在現場隨時待命的錄音師 blabla…)。如果不算配音演員,基本上只需要錄音師、配音導演以及一些助理的就夠了,幾個人就能搞定。
還有很多時候,是演員本身的臺詞功底不足(湖南臺那一票劇……比如古劍奇譚,我就是當廣播劇聽的),或者是非大陸演員說中文臺詞沒法聽,又或是僅僅是因為配音演員的聲音比演員本音更貼臉。
拿《甄嬛傳》舉例,這個片就是配音的一個典型例子。
《甄嬛傳》是在橫店的明清宮苑景區取的景,也就是我們熟悉的橫店影視城。所以這個片也就順理成章地使用了後期配音。
有用演員自己配的:陳建斌、蔣欣均參加了自己角色的後期配音。
而蔡少芬則是因為來自香港,普通話比較弱,所以用的後期配音。
孫儷是因為懷孕,導演不想增加她的負擔,所以最終選擇了季冠霖作為孫儷的配音,
效果都非常不錯。
而許多時候,劇本需要修改,這些修改的臺詞,往往需要配音完成。另外,有些電視劇拍成樣片送審後,需要根據廣電總局的意見進行修改。這類修改,小則只有幾處,大則傷筋動骨,人名、劇情都要重新改過。此時再想找演員回爐重拍,幾乎是不可能的,只能透過配音重新制作。
至於不能配出當時的心境,這點完全不用擔心,因為配音演員的臺詞功底一定是過硬的,而優秀的配音員在配音時的投入程度和那些在鏡頭前的演員是完全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