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國太子丹是誰 燕太子丹質於秦亡歸
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燕國太子丹
戰國時期,燕王喜立丹為太子,然燕國多敗於戰,先是送太子丹往趙,以求和,趙被秦滅,秦成強國,太子丹又被送往秦,作人質,以求秦國不攻打燕國。
太子丹劇照
燕國弱小,如此更是畏懼強國侵略。太子丹在趙國認識贏政,還和贏政交朋友,可是時局變化,贏政回秦國,其父親登上王位,去世後又傳給贏政。贏政當秦王,重用變法,勵精圖治,國力強盛起來。秦喜好征戰,有吞併六國稱霸天下的野心。
太子丹回燕國,等來的是秦國開始的對周圍國家的侵略。燕國沒有有才能之人嗎?燕國有聯合他國的策略嗎?燕國不得以把太子送秦國作為人質,再次求得短暫的安逸。
太子丹在秦國,覺察秦王的稱霸野心,知道秦王不會停止進宮,心裡害怕,急忙逃回燕國想辦法。
太子丹日夜焦慮,想出直接刺殺秦王的方法。這時秦國的叛將來到燕國求收留,燕太子竟然不聽勸,留下叛將。這不是給自己找麻煩嗎?一方面懼怕秦國,一方面又作出違逆秦王之事。
後策劃刺秦之事又過於著急催促刺客,刺殺失敗,惹怒秦王,更招來滅燕之軍。
最後燕王和太子被秦軍追殺,燕王逃到遼東地帶,秦軍窮追不捨,燕國臣子建議殺太子獻給秦王消除秦王怒氣,太子丹就被其父燕王殺死了,太子丹的死並沒有讓秦王停止滅燕,燕王也隨之被滅,燕國消亡。
後人對太子丹的評價褒貶不一。宋國文人認為太子丹不孝不忠,然而秦王吞併燕國並非因為刺秦導致,燕國滅亡是國力衰弱的必然結局。
燕太子丹是怎麼死的
戰國時期七國相爭,秦國逐漸獨大。秦王先後滅了韓國,魏國又開始攻擊趙國。燕國的太子丹在秦國作為人質扣押,被秦王凌辱。太子丹親眼看著秦王的殘暴和狼虎野心,擔心弱小的燕國也即將被滅亡,於是從秦國逃走回到了燕國。
太子丹劇照
太子丹回到燕國後,日夜憂思,想出了找人刺殺秦王的計策。他拿出自己的財物遍尋可以對抗秦王之人。他問計於自己的老師,老師勸他聯合其它國形成聯盟,放棄刺殺秦王的想法。他的老師認為,以刺殺秦王的危險舉動來求得國家和平,而放棄聯合其它國家來對抗秦國,這是以禍害之舉來謀求和平,是要把自己帶上危險之路啊。太子丹一心以為刺殺秦王能夠阻止秦國的擴張,並沒有聽老師的建議。
他又去找田光出謀劃策,田光向太子舉薦了荊軻。荊軻接受了刺殺任務。荊軻說還要帶一個同伴才能出行,他的同伴住得比較遠所以要等些時日。太子丹卻非常著急沒有耐心,多次催促荊軻行動,荊軻無奈沒有帶上同伴就去往了秦國。
荊軻刺秦失敗,死在秦王大殿上。秦王非常震怒,馬上調兵攻打燕國。燕王帶著太子抵擋不了秦國大軍,逃到了遼東地區,可是秦王仍然派將領追趕。這是隨從的大臣建議燕王殺了太子獻出太子首級以向秦王請罪,希望秦王能放過他們。燕王就把太子丹給殺了。可惜的是秦王並沒有放了他們,燕王不久也被秦軍殺害了。
太子丹論
太子丹論,是清代的文人寫的文章,主要講歷史上對燕國太子的不同評價。宋國人認為燕國的太子丹不應該謀劃刺殺秦王之事,認為太子丹不忠不孝,刺殺秦王是謀反罪名,所以被記載太子丹被斬,用斬而非殺,就是有這層意思。既然燕太子丹被歸為叛國,那荊軻也被歸為謀反了。
太子丹劇照
宋國的人崇尚的儒家思想便是這樣。這種情形就像一個醫生給病人治病。不去認真診斷病灶在哪,就只以為體質不好,氣血不暢,開些藥物來調理腸胃。然而病症卻在於已經生長出的惡性腫瘤,如此醫法,怎麼能不奪去病人性命,最後死亡呢?宋國朝廷盡是秦檜這樣的弄臣,每天都用什麼厲害關係,來挾制那些忠臣將士,推崇講和的好處,他們的思想怎麼能不誤國呢?
放在今天來看,太子丹並非叛國,而是忠臣,太子丹是一個孝子,荊軻也是一個人民英雄。如果荊軻被其它人所用,也許結局會不一樣。像燕國太子丹的品格可以與天地日月同輝了。清代,經歷宋國秦檜講和賣國的歷史時代,清文學家來評論古時太子丹的故事,借古喻今,痛斥賣國講和的惡臣,崇尚荊軻的英雄氣節。太子丹放到後代確實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國家面對侵略,主和派否定太子丹作法,認為他給國家帶來滅亡。可是強國侵略,並不是因為荊軻刺秦失敗引起,而是因為燕國國力弱小之故。所以看待太子丹的作法,應該從本質上去客觀評價。燕國太子丹的故事,啟發我們最應該做的不是投降,講和,而應該自強不息。
燕太子丹者 故嘗質於趙
秦王贏政的父親子楚曾在趙國做人質。趙國有一個鉅商呂不偉。呂不偉想利用秦國太子子楚控制秦國政權獲得權勢,於是與子楚相交好,還把自己府裡的美女趙姬送給他。
太子丹劇照
趙姬就是秦王贏政的母親。所以贏政是在趙國出生的。呂不偉財力雄厚,疏通關係,拉攏人脈,扶持子楚當上了秦國的君主。那麼這和燕國太子有什麼關聯呢?原來,贏政在趙國生存期間,燕國太子也在趙國。燕王喜挑起燕趙戰爭,反被趙國圍困,於是把太子丹送往趙國求和。太子丹在趙國認識了贏政,兩人關係還挺好,也許都有人在異鄉同病相憐惺惺相惜之情吧。可是後來贏政的父親回秦國當君王,贏政也就回秦國了。
秦國勢力強大,攻佔了趙國,燕國為了自保又把太子丹送往秦國作為人質。可憐的太子丹不能回到自己的祖國,雖然去的秦國,是昔日好友的國度,但是秦王贏政是否有念及舊情善待太子丹呢?史書記載太子丹曾受辱於秦。也許在秦王贏政看來,過去的什麼情誼跟本沒什麼利用價值,贏政只相信權力。太子丹只是戰爭的一個棋子而已。贏政作為強大的秦國君王不要說善待小國人質太子,就是羞辱輕視,都沒有什麼不對的。可是太子丹心裡不平衡,產生了怨恨。這也是刺客列傳裡交代這一句的原因吧,為了和後來太子丹謀劃刺秦埋下伏筆。
燕太子丹質於秦亡歸
戰國策裡的這篇文章,翔實敘述了燕太子丹從逃離秦到尋刺客謀害刺殺秦王之事,以及失敗後,燕滅亡的整個過程。
太子丹劇照
燕國太子丹作為人質被扣留在秦國,卻看到秦王的暴虐和野心,於是逃回燕國。秦叛將來到燕國懇請收留,太子丹不忍拒絕,太子老師勸言收留樊將軍只會招來秦國責怪,應該拒絕。可太子丹沒有聽從。太子丹求計于田光,田光以死舉薦荊軻。荊軻於是謀劃刺秦之事。荊軻提出需取悅秦王,因此要求燕國肥沃之地地圖,和叛秦樊將軍首級。太子丹收留樊將軍不忍加害。荊軻親自遊說樊將軍,言將親手用匕首刺死秦王,只是需要將軍配合,樊將軍得知是為了殺秦王,遂把劍自刎獻上首級。
荊軻在燕等待友人同行,太子催促,荊軻訣別好友義士,帶著地圖,首級上路。至秦殿,秦舞陽畏懼,荊軻鎮定自然,然刺殺秦王之時被其掙脫,追而不得,最後寡不敵眾,刺殺失敗而死在秦殿。荊軻雖死,秦王震怒,派遣大軍攻打燕國。燕王聯合它國對抗,然而戰敗,和燕太子丹逃至遼東。有人獻計殺太子丹獻秦王以保命。燕王從之。然而燕太子丹死,秦軍卻沒有停下攻擊。燕王亡,燕國滅亡。荊軻好友高漸離,常擊築而歌送別荊軻,聞荊軻死,決意替之,伺機殺秦王。高漸離接近秦王,用築擊打秦王,失敗,也被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