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人屈原的故事有哪些 屈原為什麼投江自殺

偉人屈原的故事有哪些,屈原為什麼投江自殺.屈原年青時候就投身國家,為國效力。楚懷王也十分賞識他。他提出的六國縱橫抵抗強國策略深得懷王認可。屈原從六國開始身負重任一個一個去遊說聯結,最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偉大的外交聯盟使六國齊聚齊心。

屈原圖片

然而秦國對六國聯盟的忌憚和楚國國內小人的迫害,致使屈原離明君治國越來越遠。

首先是太子蘭的嫉恨,屈原的大展身手,擋了太子蘭的權力之路,又奪去了他的風頭。人們說樹大招風。但凡聰慧之人,謀權化策都會有一些小人之心,圓滑處世才能得以在國家權力機器中儲存性命。屈原顯然更像君子詩人,一位才華灼灼有著雄韜偉略的夢想家,他一直像高空中的飄逸才子而非在權力傾軋的混泥中。楚懷王就是他的支柱。然而能得到君王信任是幸運的,而被君主猜疑卻是常態。

太子蘭,寵妃鄭袖,加上秦國張儀,他們聯合,屈原被打垮已是形勢所趨。首先是內部太子蘭等多次用小人之計挑撥,打破懷王和屈原之間的信任,其次是外部張儀用厚重禮物作誘餌讓楚懷王枕邊人教唆使壞,而屈原卻並沒有這些小人之術,還是一如既往的在楚懷王面前大談聯盟,楚懷王沒有聽進屈原的勸告和堅持,因為利益貪婪矇蔽了他的心智。屈原最終被小人弄臣們驅趕出楚國國都,遠離政權。

所謂木過剛則易折,人過直則易損,就是這個道理。屈原的忠貞愛國感人至深,得知楚懷王病死秦國更是傷痛難當。他把畢生感情和理想都融合在了詩篇裡,創作出了激盪人心的詩歌辭賦,也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在他深愛的楚國即將滅亡之際,他選擇了捨棄性命與祖國同葬。

屈原跳的是什麼江

公元前278年,愛國詩人屈原因楚國君主聽信奸佞讒言導致國家衰敗而投江自盡。這憤慨一躍讓一條原本默默無名的江流也跟著出了名,那麼屈原跳的這條江是什麼江呢?

汨羅江圖片

這條江名為汨羅江,發源於黃龍山梨樹萵(今江西省境內),全長253公里,上古時候羅國倚江而建,因羅國國性為羋而得名汨羅江。汨羅江的水量充沛,水質清洌,流經區域非常廣泛,古代沿途居民世代依靠打漁為生,生活富裕安穩。

放著那麼多的河流不選,屈原為什麼非要跳這汨羅江呢?其實,這與汨羅江的地理位置有著密切的關係。汨羅江流經楚國和秦國,站在汨羅江邊可以清楚的看到楚國都城的情況。雖然屈原已被罷免官職遭到迫害流放,但是他的心始終懸系在楚國的國家安危之上。親眼見證了楚國的大門被秦國攻破,屈原的文人脾性促使他做出了自盡的選擇。另外,屈原為羋姓屈氏,是落魄的楚國貴族,羋姓歷史久遠,有觀點說屈原的祖先為上古羅國的皇室血脈。這樣看來,屈原選擇投身汨羅江不是一個機率性的隨機事件,而是經過反覆斟酌的自殺計劃。

現如今,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汨羅江周邊依靠名人效應不斷開發旅遊專案,想必屈原老人家沒有想到歷史洪流居然發展至此,否則恐怕他一定會選擇一個寂靜沒有雜亂的地方默默離開這個世界。

屈原名句

“詩歌之父”屈原雖生於戰亂紛擾的戰國末期,卻有著他人沒有的浪漫情懷。他的浪漫在他的詩文中得以充分的展現。比如他在《九歌∙少司令》裡說:“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這一名句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那麼它講述的是什麼故事呢?

屈原畫像

首先我們要弄明白“少司令”並不同於今天我們所知道的司令,這位“少司令”指的是一位掌管人間少兒的美貌女神。

因此《九歌∙少司令》實際上是一篇用來祭祀的歌舞詞。其中的“悲莫悲兮生離別,樂莫樂兮新相知”敘述的雖是男女之間互相傾慕之情,卻也道出了世人都要面臨的離別與選擇。“兮”在這裡是語氣詞,實際上並沒有什麼意思。簡單來說,這句話是說:“最悲傷的事情當屬離別,而最快樂的事情要屬結交新認識的人”。一句話道出了柔情萬分,古往今來,對生離死別的描述和比喻實在是太多。屈原用這樣直接和情緒情感連線到一起的方式來闡述自己在看待分離和結交新人的這兩件不同的事情的反應,鮮活而生動。在看待離別的問題上他也如常人一樣的難過,在認識新的朋友的時候也如常人一樣開心。

的確,生活在世俗當中的人們難免在尋常的離別中會有萬分的感概,就連偉大的具有羅曼蒂克精神的大詩人也不例外。新歡勝過舊愛,相聚勝過相離。這是因為相聚和相識是人生中的加法,誰都會歡迎。而相離和分開是人生中的減法,沒有人願意失去,不管是失去什麼。


屈原列傳

屈原,春秋時期楚國人。是我國曆史上最負盛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作為政治家,他主張律法嚴格公正,任人不拘舊套;作為詩人,他想象力大膽奔放,辭藻華麗優美,留下數量眾多的傳世名篇,開創了不少新型詩歌體裁。戰國末年,秦國勢如破竹,輕取楚國,國破家亡之後,流放在外的屈原心知報國無望,鬱郁之下投江自盡。

屈原畫像

名門出身的屈原,自幼博覽群書,胸懷大志。因其才華出眾、出身顯赫,所以深得楚懷王的信任,常受楚懷王召見商議國事。在屈原孜孜不倦的努力下,楚國國力蒸蒸日上。屈原自知楚國國力不抵秦國,於是向楚懷王建言與齊國聯合,形成楚齊聯盟,抗衡秦國。奈何屈原性格耿直且楚懷王受小人矇蔽,幾年後屈原逐漸失去了楚懷王的信任。他極力反對楚國與秦國成為盟友,說秦國不可信任,因此受到楚懷王的驅逐,從此開始流放生涯。

楚襄王在楚懷王去世後接替王位,加大了對屈原的迫害程度,並將他流放到江南地帶。公元前278年,秦國攻擊楚國,不久後楚國滅亡,屈原得知後,淚滿衣襟。他承受了前所未有的沉重打擊,瞬間成為一個亡國無家之人。百般痛苦之下,他選擇投汨羅江來表明自己的愛國之志,一代偉人從此與他熱愛的故土永別。

屈原的偉大詩篇至今仍廣為流傳,影響了歷朝歷代的後人。

屈原的精神

屈原的一生都在為自己的國家憂慮。當朝為官的時候,真正的考慮百姓所需;被髮配流放的時候,心上也時時牽掛。雖然自己的生活無憂,身體倍兒棒,但是思想負擔上的壓力也只能寄於詩詞之中,才得以緩解。

屈原石像

屈原的這種愛國主義精神令人為之動容。在楚國後期滅亡的時候,他作為一個被流放二十多年的人完全可以置身事外,做一個隱士。連捕魚的漁翁都在勸他亂世之中,自保方是最重要的事兒,但是他最後還是選擇了投江殉國。他這份對國家的愛,絕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後人設立端午節最初的願望也是希望江中的魚兒們不要吃屈原的屍體。

再者是屈原性格中對“真”的追求,在他當朝為官之時,他仍然是黑白分明,眼中容不得一粒沙子。不管對方是誰,只要做錯事情,他會毫不猶豫地當場指出。或許也是因為他貴族的身份,讓人明面上不敢說些什麼。但是這樣直接,怎麼可能不給自己招來怨恨。但是如果長袖善舞,這也不可能是後面能做出傳世佳作的屈平了。

可幸的是,屈平能夠為歷史所銘記。不管是他的佳作,還是他的事蹟,亦或是他的精神氣節。而這份精神也正是我們這個國家在最危亡的時候最需要的東西。

屈原的人是歷史中的,但是他的精神卻是留給後人最寶貴的財富。也是最不可能被歷史長河所湮滅的東西。

屈原怎麼死的

一提起屈原,大家都覺得聽起來耳熟,但是他老人家活著的時候幹了啥人們還得仔細再過兩遍腦子才能想起些蛛絲馬跡來。相比之下,他的死可是時刻活在我們心中啊。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死的那天恰好是端午節。在這吃貨橫行的年代,吃粽子就想起屈原來了。那麼,屈原到底是怎麼死的呢?

屈原投身的汨羅江

話說楚懷王執政前期屈原也是很受器重的,他的一攬子計劃都在領導的授權下如火如荼的開展起來。不想這新官上任的火燒的太旺,引起了朝中親貴大臣的嫉妒和不滿。於是,這些勢力便聯合起來把屈原擠走了。也有人提出要毒死屈原,剛提出來就遭到了反對,不是這發出反對之聲的人們多麼有正義感,而是他們想到了一個更壞的方法——逼迫屈原自盡。

這些人也是算準了屈原的脾氣,越是忠貞愛國越不能看到國家衰亡,親眼見到自己苦心經營的結果遭到踐踏,想必屈原也就會被氣個半死了。這些人腦筋轉的可是快,楚國滅亡了又跟自己有什麼想幹呢,接著做秦國的朝臣不就得了,生活還得繼續。果不其然,屈原看著國家日漸衰敗,他滿腔怒火,積怨良久,絲毫看不到國家的出路和希望,心一橫抱著大石頭就跳了江。

想必屈原在死的時候怎麼也不會想到,他的縱身一跳,對若干年以後的今天產生了這麼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國家還將端午節列為法定小長假,這也算是對屈原愛國情懷的一種安慰吧。


屈原美政

屈原有一個特別著名的治國主張,後人稱之為“屈原美政”。在講述屈原美政之前,首先應該提一下屈原所生活的時代背景。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國之間打的不可開交,屈原是楚國的一個貴族世家子弟,自幼便被培養了悲天憫人的情懷。

屈原戲劇照

因為家族關係,屈原的仕途之路扶搖直上,平步青雲。後來收到君王猜忌,朝臣排擠,屈原很是鬱悶。屈原因為才能太過突出,越是露出鋒芒的人越是為國君所不喜,楚王越來越討厭屈原,最後終於把屈原流放了。

屈原被流放之後,十分的鬱悶,同時還是想要報效國家。他擔心國家擔心楚王擔心百姓生活,因此寫下了一篇很著名的文章,叫做《離騷》。其中遣詞造句,楚辭風采,屈原的文筆是楚國人中的佼佼者。他詩人的名氣甚至比政治家的還要大。

在詩詞中,他說希望國君分辨清楚誰是忠臣誰是良臣,不要把國家給耽誤了。身為國君還應該選拔有才能的人輔佐自己,不要總是在身邊招攬一些溜鬚拍馬的小人。一個國家想要達到“美政”的境界,要多多的建設法律……在“屈原美政”之中,儒家的君子思想佔據了很大的比例。由此可見,在骨子裡面,屈原還是一個實打實的文人。

也許屈原更適合做一個詩人,做一個外交家。故事的結局大家都已知道,以身殉國本身就是一種理想主義。屈原走了,美政的主張留下了,後人的唏噓聲也來了。

羋原是屈原嗎

古時候講究人與人之間的尊重和禮儀,封建統治者也願意維護遵守這個傳統,等級分明,尊卑有別,講究禮制有利於權力的鞏固。這種禮制表現在很多方面,比如女子三德四從,君臣之道,表現在姓氏上的講究讓古時候的名字比現在複雜得多。

屈原雕像

古代人名有姓,有氏,有字,有名,還有封號,諡號等。所以古代稱呼並不是簡單名字用於區別人名,它還暗含了很多包括階層,身份,地位,榮譽的含義。

戰國時代,楚國的國姓一直是羋。楚威王熊通,姓羋,名通,氏為熊。我們稱他為熊通而非羋通,是指用氏來稱呼。姓是表示大的歸屬,為族譜,氏是姓的從屬分支。羋姓就有身份顯貴的意思。屈原是楚國貴族,也姓羋。熊通的兒子熊瑕被封地在南楚一代,封地為屈,因此熊瑕以及他的後代就以改屈為氏名。這裡體現了姓會因為政治地位的不同而改變。屈原是熊瑕的後代。屈就是屈原的氏。因此屈原的祖先也是熊氏一族。所以對於羋原是否是屈原這個問題你知道答案了嗎?

現代的名字,是把姓和氏合併,名和字合併。現代人就比較接受人人平等關於貴族爵位,或者丈夫之類的尊卑之分就漸漸消失了。這其實是現代文明的一種進步,但我們仍然不忘歷史,對歷史的尊重和還原就是對古時的禮儀約束的一種致敬。屈原叫屈原用的是氏稱呼他,有表敬意的意思。所以屈原既可以叫羋原,也可以是熊原,但我們通常都用屈原這個名字來稱呼他。羋原也就是屈原的意思。

屈原的詩有什麼特點

楚國詩人屈原,出生於貴族世家,早期得到楚懷王信任賞識,頗有抱負,在楚國政務上有不錯的業績,一直主張連結盟國對抗秦國。楚懷王去世之後,屈原被小人陷害,楚王蒙蔽心智誤信小人竟然下令把屈原流放到了偏遠地區。

屈原畫像

屈原曾是一個政治家,憂國憂民,心懷天下,因為不得志,心裡苦悶煩多,他的詩大多具有激烈的感情。代表作是《離騷》,《離騷》是詩歌海洋裡最閃亮的寶石,後人多為歌頌。《離騷》是歷史上篇幅最長的詩歌。屈原在這首詩裡突破舊時傳統,創新出了楚辭的體裁格式,較之以前,詩歌詞句形式更加自由。

《離騷》有兩千多字,三百多句詩句,分為前後兩部份。前部分主要敘述的個人出生,經歷,和理想抱負,後半部借虛擬的神話人物抒發情感。總體來說,飽含了屈原激烈而豐富的情感。抒發了對祖國的忠貞,強烈抨擊黑暗腐敗勢力,以及落魄不得志的憂愁。

《天問》的素材是當時的神話和各種奇幻故事,詩歌展現了屈原個人對歷史和自然的思考和看法。《九歌》渲染的是對美的追求,烘托濃厚的音樂氛圍,糅合了有大量的生活場景在其中,其中的一首愛情詩表達了對女子熾烈的愛慕之情,讀來非常打動人心。

屈原的詩歌識別度非常高,後人多喜愛引用他詩裡的名言名句。詩歌用詞華麗優美,語境高遠,思想奇特豐富,讀過其詩歌的人不得不由衷讚歎。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5350 字。

轉載請註明: 偉人屈原的故事有哪些 屈原為什麼投江自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