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未來高階醫學人才“搖籃”

□ 本報通訊員 劉波 姜珊

本報記者 王凱

近日,2021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第二輪候選人名單公佈,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山東省醫學科學院)(以下簡稱:山一大)有兩名院士候選人成功入選,再次將剛剛成立兩年多的山一大引入公眾視線。

今年1月,山一大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4個多月後,神經科學與行為學、化學兩個學科又同時進入全球前1%,目前已有6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臨床醫學排名列全國獨立設定醫學院校第9位,學科發展凸顯“山一大速度”。

鑄魂育人,傳承使命

高校之本在於立德樹人。對於本科教育,山一大黨委常務副書記韓金祥認為:“山一大在本科教育方面不斷最佳化人才培養方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致力於促進學生全面成長。”

山一大要求教授須深入教學一線,以學生為主體,在引導、指導、鼓勵中構建“樂學、好學、善學”的氛圍。該校教授史衛峰,在承擔日常科研任務的同時,一直堅守本科教學一線。“知識常新,教學相長,給學生上課也是一個知識更新的過程。”史衛峰說。

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授課效果。增加互動環節,增強學生參與感,引導學生“沉浸”課堂;深化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PBL、CBL等教學方法,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者轉變為主動學習者,深受學生喜愛。

“教師走下講臺能做科研,科研工作者走出實驗室能上課,實現了資源互補、人員互通,成果共享。”據韓金祥介紹,建立跨學院、研究所、醫院的協同攻關和資源共享機制,形成了共享學校發展“紅利”、共同為學校發展貢獻智慧力量的良好氛圍。

敢於創新,引育人才

人才是高校發展的中堅力量。山一大探索年薪制、PI制、柔性引進等與國際接軌的機制,面向全球精準引聚高層次人才,初步探索出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創新性人才隊伍建設路徑。

依託引進的海外高層次人才,成立醫學人工智慧與大資料學院,在全校率先實行理事會治理下的院長負責制,為傑出人才“充分賦權”。

山一大傾力打造的醫學科技創新中心,全面推行國際通行的課題組長負責制(PI制),聚力引進高層次人才;現有人才轉換身份之後進入科創中心,享有和引進人才同等待遇。

“這種機制給予課題組長人、財、物管理與使用的充分自主權,擁有獨立的實驗室、可結合自身科研興趣開展工作、獨立申請科研專案和管理團隊,最大限度激發了科研活力”,教授唐華對自己加入科創中心的變化深有感觸。原本屬科學研究中心免疫學研究所的他,在施行PI制之初,第一時間加入科創中心,成為了一名PI,並在年初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整合專案。

創新模式,培育精英

開學第一課,名譽校(院)長於金明院士走進課堂,開展別具意義的“入學教育”;打造“科創系列學術報告”校園品牌,引發一大批學生的研究興趣,選定學術導師,提前進入實驗室開展科研實踐……山一大透過多種形式搭建學生與名家大師面對面的橋樑。

機制創新,打造精英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舉辦臨床醫學國際班和生物醫學泰山班,實行小班制教育,培養方案的制訂、師資的選擇、基礎設施的配備、優勢資源的利用等,都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源傾斜,發揮培養頂尖醫學人才和未來科學家的示範引領效應,建設未來高階醫學人才的“搖籃”。

為了學生能儘早樹立科研思維,山一大讓學生加入PI團隊,共做一個專案,接受團隊濃厚科研氛圍影響。啟動2019級臨床醫學卓越班科技創新計劃專案,首期遴選專案42項,27名本科生均參與到PI課題中。“學生們積極主動,只要一下課就來實驗室,在文獻閱讀和理解、實驗計劃制訂方面表現都不錯!”科創中心PI張書平教授對本科生在專案團隊的表現很是滿意。

建立“進實驗室、進平臺、進課題組”的“三進”科研體系,充分發揮校(院)國家、省部級重點實驗室等優質科研平臺的教學支撐作用,最大限度將優質科研資源轉化為教學資源,年均開放實驗室8800學時,臨床醫學本科專業有20門課程設定了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覆蓋全部學生。

來源:大眾日報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619 字。

轉載請註明: 建設未來高階醫學人才“搖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