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在天氣較熱的中午,吃過午飯後和小夥伴們約好一起去釣魚,被隔鄰居熊爺爺看見了就說:“神仙難釣午時魚”,現在去肯定釣不到!後來知道這句話的意思是指,在釣魚時,如果到了中午的時候還去釣,不僅不好釣還也釣不到。
但不管是小時候還是現在,選擇中午釣魚的人還是很多,俗語都說在“午時”,就連神仙都難以釣到魚,可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選擇在中午去釣。那麼,真如俗語所說在中午時,這個時段魚不開口且難釣?
古代計時器
在垂釣的當天,既然早晚都能釣到魚,唯獨“午時”的魚不好釣,是什麼原因導致魚不開口攝食。
“神仙難釣午時魚”,其中“午時”是指幾點呢?午時在古代的時候,是用來計量一天的時間,將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上午的十一點,到下午的一點,此時就是午時。從時間上來看,上午的11點,至下午的1點,在這之間,也是一天當中氣溫最高的時段。
氣溫升高以後,難道會對魚產生什麼影響,才導致“午時”的魚不好釣?沒錯!當氣溫逐步上升後,陽光不停的照射水面,導致水皮表面的溫度,會逐漸向下傳導,受陽光照射的溫度可達0.5米左右深度。此時,水面的水溫和水底溫度形成溫差,且溫差的幅度較大,導致魚在水底感到不適後,魚就開始離開水底。
午時高溫魚群上浮
老釣友在此時就開始質疑了!在垂釣的過程中,遇到天氣溫度升幅較大時,水裡的魚的確會出現離開水底的情況。但魚離開水底上浮後,只需要適當調整垂釣的方式和方法,還是可以釣到魚的。那麼為什麼還說“神仙難釣午時魚”呢?
這個問題主要的原因,還是出在了釣法上面。“神仙難釣午時魚”這個說法,源於當時的釣具相對落後。早在二三十年前,當時釣魚所使用的釣具,通常都是一根竹竿,浮漂是鵝毛管制作而成,魚鉤則是使用的鉛頭鉤,也談不上什麼釣技可言。所以,裝備的落後,也導致技術上的差距。
小結:由於過去所使用的釣具相對簡單落後,當一天的氣溫逐步上升後,水裡的魚就會慢慢的開始離開水底。所以面對魚群的上浮時,卻束手無策,這就造成了在“午時”氣溫最熱的時段,因無法改變釣法,導致神仙也難釣中午時段的魚。
小時候常用的竹竿和傳統線組垂釣,面對午時魚上浮卻束手無策,所以中午的魚難以釣獲。
氣溫升高後的“午時”,水面與水底形成溫差,導致魚難釣。那麼,有哪些常釣魚種會在此時上浮呢?
①鯿魚。鯿魚又叫長身鯿,是我國特有魚種。鯿魚的分佈非常廣,在長江的中、下游,以及支流能到達的內河,或者湖泊和水庫它都能繁衍生息。鯿魚是草食性魚類,生長在自然水域的鯿魚,喜歡攝食輪葉黑藻、眼子菜、枯草等,也攝食少量的植物碎屑和浮游動物。但實際上鯿魚是雜食性魚類,葷素都愛吃。
鯿魚喜歡棲息於淤泥地質,尤其是喜歡在長有水生植物的區域。鯿魚是屬於中下層魚類,但通常都是在棲息在水底層。當溫度上升以後,此時的鯿魚就會離開水底,上浮到棲息的水域中層水位。所以,當氣溫上升以後,鯿魚就會離開水底,如果此時還在釣底恐怕沒魚吃餌也是正常現象。
自然水域的鯿魚
②鯽魚。鯽魚在我國的品種比較混雜,就光人工混雜的鯽魚品種都有2/3個,但不管是哪個品種,在習性上都基本相同。鯽魚是最典型的底層魚類,也是一年四季垂釣的主要魚種之一。雖然鯽魚是底層魚,但它卻同時也是最容易因溫差的變化,而改變的水層的魚。鯽魚即使在冬季的時候,遇到回暖的天氣,此時也會離底上浮。
午時溫度升高後,就連底層的鯽魚也會上浮
小結:溫度上升後的午時,其實對中、下層習性的魚種都有影響,就連體格較大的草魚,在此時也會因午時高溫,而上浮至中層水域,同時也包括翹嘴、鰱魚、鱅魚等。由於魚不在水底,所以要進行針對性垂釣,才能打破僵局。
草魚雖然是中下層魚類,但溫度升高後,就會離開水底,所以不好釣。
根據魚在“午時”時,因溫度高而離開水底,所以要使用臺釣懸墜釣法,由釣底改成釣浮,就能有效應對午時的魚情。
①線組使用。在垂釣上浮的魚時,原先釣底的線組,原則上也是可以使用的,但如果是把目標魚,定為小個體魚時,此時儘量將線組減小一個號。午時魚本身就難釣,在加上線組粗則是難上加難,所以線組具體大小,要根據目標魚來確定。
②浮漂選擇。釣上浮的魚時,要選擇棗核型,長腳、長尾浮漂最好,浮漂的吃鉛重量約在2.5-3克之間。這款浮漂具有抗風浪、抗走水的效能,是垂釣中上層魚類最好的選擇。棗核型浮漂在入水後,浮漂翻身速度快,但翻身定位後下沉的速度卻很慢,有利於上浮後的魚截口攝食,非常適合釣行程、定層釣和釣浮。
棗核型長腳、長尾浮漂,針對魚離開水底釣浮魚時,由於浮漂翻身快下沉速度慢,效果顯著
③調釣方法。根據魚離開水底,所以要將浮漂調整至魚鉤掛雙餌時,還是在垂釣水域的半空或者是想要釣的深度。首先將整個線組拋入水中(鉤不掛餌),而後修剪鉛皮,直至浮漂露出水面5-6目,再單鉤掛餌拋入水中,看單餌下浮漂幾目,直至修剪到掛雙餌,浮漂露出水面1-2目即可垂釣。這是粉餌調漂方法。
如果是使用顆粒餌、穀物餌,可直接將釣餌掛鉤調漂,將鉛皮修剪至,帶餌雙餌露出水面1/-2目即可垂釣。
④施釣重點。兩種釣浮調漂,不管是哪種調漂方法,在垂釣過程中,每次上餌或者是掛餌時,所使用的魚餌,都要與調漂時的參照物,大小要基本相同。釣餌過重,浮漂則會下沉,魚餌就會到達水底,就難釣午時魚。
調好後的釣組掛餌後,雙鉤是離開水底的狀態
小結:魚離開水底後,這兩種調漂方法,可以有效針對上浮離底後的魚。但在每次拋竿後,需要將魚線壓入水中,等到魚線全部進入水中後,再將竿稍四分之一壓入水中。這樣釣“午時”魚,浮漂不受風水流的影響,也不影響浮標的靈敏度。
最後:所謂的“神仙難釣午時魚”,其實就是午時溫度升高後,魚不在水底,而是上浮在水域中層,而當時垂釣幾乎都是釣底,所以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午時”的魚特別難釣,就連神仙也難以釣到。
由於垂釣的釣具相對落後,不具備釣浮和變通釣法,就連方式也是古今一轍,一鉤一線釣到底。如今,在中午垂釣時,根據午時高溫的季節性特徵,只要將懸墜浮漂修剪到一定比例,由釣底改成釣浮,即可讓“神仙難釣午時魚”的俗語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