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最低調的五大名將,立下汗馬功勞,卻沒有幾個人認識他們

三國時期謀士,名將輩出。在謀士方面,郭嘉、龐統、法正、賈詡等,他們可以算得上是三國謀士界的代表人物了。不過在名將方面,三國時期似乎更多。例如轟動天下的名將關羽,張飛,趙雲等。

三國最低調的五大名將,立下汗馬功勞,卻沒有幾個人認識他們

俗話說得好,“人怕出名,豬怕壯!”,這話雖然聽起來有些讓人不舒服,但是的確說的是這個道理。就像三國名將關羽一樣,當年曹操攻打劉備,劉備、張飛皆被曹操打散,唯獨關羽被曹操所圍。

為什麼曹操要圍?其實說白了,他也是愛惜關羽之才,後來曹操還讓張飛去勸降關羽。即使關羽提出了三個過分的條件,(降漢不降曹,善待兩位嫂嫂,打聽到劉備下落會隨時離去。),這三個哪裡是什麼條件,這完全是不可理喻的要求,這對於曹操來說。

但是曹操非常欣賞關羽這個人,為了讓關羽跟隨於他,曹操還是答應了關羽的條件。那麼,曹操為什麼如此對待關羽呢?道理也很簡單,那就是關羽是一代名將,他的忠義、武藝皆是世間極品。

三國最低調的五大名將,立下汗馬功勞,卻沒有幾個人認識他們

這才有了曹操吃虧納關羽的故事,然而關羽最終的結局卻也是非常悽慘,當年孤軍北伐,突圍之時身邊的兵士不到100騎。對於一代名將關羽來說,這難免太過悽慘。那是什麼樣的原因造成如此悲劇呢?

這正好回到之前說的那句話上面,“人怕出名”,關羽在三國時期的名氣,是無人可比的。而且二爺極善帶兵,所帶兵馬也都是以一擋十,試問像這樣一支部隊,又有誰不忌憚呢?因此,關羽最後是被曹操,孫權給聯手除掉了。

三國最低調的五大名將,立下汗馬功勞,卻沒有幾個人認識他們

不過,關羽之所以有如此結局,這與他自大,驕傲的個性是分不開的。在三國中,很多大將就跟關羽不一樣,雖然他們的綜合能力沒有關羽那麼出色,但是他們的功勞也都是不容忽視的。

在三國時期有五名大將,他們做出了很多貢獻,不過在歷史上,甚至在三國演義之中都很少提及他們的故事。這五位大將,真的是太低調了。

他們,雖然立下汗馬功勞,卻沒有幾個人認識他們。到底是哪五位名將呢?

第一位:徐晃

徐晃,乃是曹魏名將。很早之前便跟隨曹操南征北戰,先後參與過,官渡之戰,白狼山,渭南,漢中之戰等戰事。不過,世人除了知道徐晃是五子良將之一之外,似乎對徐晃本人並無過多的瞭解。

這是為什麼呢?很簡單,徐晃這個人為人非常低調。雖然徐晃前期拿到過很多功績,但是他本人卻從來不向曹操邀功請賞,因此在曹魏軍中便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不得晌,屬徐晃。”,也就是說徐晃這個人,非常地道,只管踏實做事,從來不高調。

三國最低調的五大名將,立下汗馬功勞,卻沒有幾個人認識他們

在公元219年末,徐晃奉命支援襄樊。在襄樊之戰中,徐晃利用正確的戰略要素,把關羽給打懵圈了,充分利用圍點打援,聲東擊西之計,把關羽的兵力都給打散了,並且還破了關羽的十重圍塹。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徐晃是讓關羽晚節不保,關羽一生還從未受過如此大的恥辱。

在打敗關羽之後,徐晃的聲名逐漸大起。但是徐晃本人卻仍然和之前一樣,只不過是職位上的改變。但是行事作風,依舊是之前的。要是換成其他人,單是打敗關羽,估計也得吹上幾輩子的牛。

但是對於徐晃來說,他卻依舊過著之前的日子,似乎並沒有把打敗關羽當一回事,至少在外人面前他沒有提到此事。

第二位:黃蓋

提到黃蓋的名字,相信很多朋友幾乎沒有聽說過。不過,在小學課本之中曾經寫過一個關於三國時期的典故,叫“赤壁之戰”,在課文之中曾經描述到黃蓋跟周瑜演了一出苦肉計,後來黃蓋假意投奔曹操,在自己的戰船之上裝滿了火油、等易燃物品。最終,是黃蓋引燃了曹操的大本營。

三國最低調的五大名將,立下汗馬功勞,卻沒有幾個人認識他們

倘若不是小學課本之中,有關於黃蓋的介紹,現代人知道黃蓋的人就會更少。黃蓋乃是東吳名將,之前跟隨孫堅打天下,在江東聲望極高。不過,黃蓋為人卻非常低調,一點也不擺官威。

還有一點更重要的是,大家所熟知的火攻戰略,其實不是諸葛亮,也不是周瑜所提出來的,其實是黃蓋所提出來的。在《三國志·吳書》中有記載:建安中,蓋隨周瑜拒曹公於赤壁,建策火攻,語在瑜傳。從這裡可以明確看出,火攻之計,的確乃是黃蓋所提出來的。

至於陳壽老師為何對此隻字不提,我想無非也就是為了襯托出諸葛亮的高明瞭。

三國最低調的五大名將,立下汗馬功勞,卻沒有幾個人認識他們

然而,在事隔1800年之後,又有幾人能夠記住當年火攻赤壁的戰略,其實是出自於黃蓋黃老將軍之手?

在參與赤壁之戰過後,黃蓋便平定武陵的叛亂,後續事蹟不詳。總體說起來,黃蓋一生也是極為低調,雖然跟過孫堅,孫策,孫權,但是黃蓋一點也沒有驕傲之心。

第三位:廖化

廖化,三國時期湖北襄陽人。提到廖化,或許讓人聯想到更多的是一句傳言,“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或許看到這一句話,讓人一下子就想到了廖化這個人是一個廢物,庸才。其實不然,在蜀漢後期,廖化已經是六、七十歲的老將了。試問,蜀漢王朝為何還要讓一個年邁的老將擔當先鋒之職?

其實道理也很簡單,那就是蜀國後期的確沒有什麼將才了。這才讓年邁的老將廖化出馬,因此“廖化作先鋒”說的也就是廖化這個人的實力是非常突出的。

三國最低調的五大名將,立下汗馬功勞,卻沒有幾個人認識他們

廖化起初是關羽手下主簿,在襄樊之戰過後,廖化不得已東歸孫吳,但是廖化骨子裡是嚮往蜀漢的。為此,廖化在東吳策劃了一場好戲的。《三國志·蜀書》記載:羽敗,屬吳。思歸先主,乃詐死,時人謂為信然,因攜持老母晝夜西行。沒錯兒,當時廖化用詐死之計,一路向西而行,最後與劉備匯合。

如果說廖化真是庸才,那麼他又怎麼可能有如此的勇略呢?

公元238年,廖化參與北伐。並且打敗遊奕,王贇。讓曹魏膽寒,這也算是從側面為昔日的關二爺,還有劉備,雪了恨吧。

公元248年廖化協助姜維北伐,並且幫助姜維順利帶著治無戴等部落,為川蜀再次增添人口。

三國最低調的五大名將,立下汗馬功勞,卻沒有幾個人認識他們

在姜維北伐的晚期,廖化指出此時與曹魏的實力相差很大,不如退而自保。其實廖化的戰略,正與鬼谷子的,開、闔戰略相同。這也足以說明,廖化這個人的能力不簡單,只是說他這一輩子運氣實在太差。

最開始廖化跟隨關羽,關羽只是給了廖化一個主簿的職位。嚴格意義上來講,主簿只是一個文官。如果,關羽在一開始便把廖化當成是自己的心腹大將來培養,或許襄樊之戰也不一定慘敗而終。

至少來說,關羽讓廖化鎮守荊州,最起碼廖化是定然不會開城投降的。不過,關羽當年卻恰恰搞反了,重用傅士仁,卻忽略了廖化。後面,廖化跟隨劉備,只不過也是走了一個過場,剛剛提到劉備的重用,劉備自己又在夷陵大敗,最終在白帝城也遺憾而終了。

不過,這些事情對於廖化來說也都是人生經歷。沒有改變的是,廖化這個人對蜀漢的忠心。

第四位:文聘

文聘,起初乃是劉表帳下大將。在劉琮投降之後,文聘不得已歸降曹操。然而讓曹操發現文聘與別的降將不一樣,別的降將是第一時間便趕到曹操的跟前,希望可以得到重用。然而,文聘卻是最後一個去的,而且還是曹操親自召見。

當曹操問他具體原因,為什麼不肯來見他。文聘卻說,自己是敗軍之將,沒有保全土地,因而沒臉見人。曹操聽後非常高興,當眾誇讚了文聘的忠義。後來,曹操把江夏郡全權交給了文聘鎮守。

三國最低調的五大名將,立下汗馬功勞,卻沒有幾個人認識他們

文聘在鎮守江夏期間,曾經多次阻止關羽用兵,一度成為曹魏的屏障大將。後來,曹魏集團進封文聘為延壽亭侯,其意思就是期望文聘可以繼續,更持久的鎮守江夏。

公元226年,孫權氣勢洶洶親自帶兵攻打石陽。當時石陽其實是一座空城,文聘見狀之後並沒有驚慌,而是跟孫權擺起了“空城計”,首先把孫權給穩住,然後再出其不意打退孫權。當時,文聘所採用的乃是疑兵之計,後面再僵持,再後面也就把孫權給逼走了。

綜合文聘一生的戰績來看,此人的確是難得的屏障大將,只不過他的名字卻很少被世人所熟知。總體說來,文聘也是非常低調的一個大將。

第五位:王平

王平可以說是三國最低調的大將,而且王平在戰略方面也是延續了諸葛亮的特點,甚至在穩妥方面,還超過了諸葛亮。為此,王平在歷史上還有一個小小的負面評價,叫:“過於謹慎”,其實有的時候打仗也是需要出其不意的,如果每場戰爭都穩打穩走,那麼勢必會很難取得較大的勝利。

王平乃是在漢中之戰過後,便投奔蜀漢,自此效力於蜀漢,在魏延死後。王平,代替其成為鎮守漢中的大將,被蜀漢朝廷委以重任,常年抵禦北方曹魏的進攻。在公元244年,王平帶頭成功抵禦曹爽10萬大軍的進犯!

三國最低調的五大名將,立下汗馬功勞,卻沒有幾個人認識他們

即便有如此功績,但是王平卻從來不對他人提及自己的功勞,為人也是非常的低調,甚至到了為人自輕的地步。說到底,王平他真的是低調得太過頭了。

在徐晃,文聘,廖化,黃蓋,王平這五人之中,王平可以說算是最低調的了。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251 字。

轉載請註明: 三國最低調的五大名將,立下汗馬功勞,卻沒有幾個人認識他們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