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老年群體遭遇“數字鴻溝”難題受到政府和全社會的關注後,一些手機應用程式開始做出改變,增設“適老版”。
簡單的內容模組,清晰明朗的標註,沒有惱人的彈窗、廣告,沒有令人眼花繚亂的跳轉、推送……原來,些許的“適老化調整”就可以讓老年群體搭上資訊化快車。
除了手機應用程式的適老化改造,還有哪些技術可以增進老年群體的生活便利與社會福利,讓“老年”成為美好生活的續篇?
復旦大學人口研究所任遠教授對適老科技與智慧老齡社會的實現途徑有長期研究。日前,他就“科學技術發展如何為積極老齡化服務”,整理了自己的觀察與思考所得。
老齡化不是危機:尋找“智慧方案”才是關鍵
在當下,科技進步不僅促進改變經濟生產方式和產業形態,也在重新構造著社會生活的形態。人類社會正進入以資訊化的深化為基礎的大資料和人工智慧時代,我們已經看到大量基於網際網路、資訊化的技術創新。城市管理在數字化,城市的社會生活在數字化,老齡社會也在數字化。這樣的變化是非常迅速的,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後,線上經濟創造的新可能明顯得到了快速發展。未來數字社會的面貌以更快的速度揭開了序幕。
事實上,科技創新領域的各種開發應用,也為積極應對老齡化、改善和豐富老齡社會的生活提供了新的可能。當前,我國各地的智慧養老工作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實踐經驗,從中可以發現,資訊化發展的能力和科技進步的潛力是巨大的。在此過程中,技術進步是中性的。把這些技術用好了,既能夠促進老年人口生活需求的滿足,提升老齡社會的執行質量,還能在此過程中創造出巨大的發展空間。
從需求端來看,科技進步可以為老年人口提供便利、高效、更有針對性的產品和服務,滿足老年人日益多元、豐富的生活需求。
最簡單的例子是,有了網路購物,當前不少老年人口的養老方式和能力有了積極的新變化。過去,我們常常認為現代社會中家庭的功能弱化了,但是,科技的新進展使得家庭功能在另一個側面得到了強化。
比如,老年人口空巢獨居的壓力減小了,和父母分居兩地的子女也能夠以更方便的方式,為父輩提供家庭養老、經濟支援和精神慰藉。
又如,如今透過資訊科技的開發應用滿足老年人口生活需求的例子隨處可見,包括交通服務、餐飲服務、網路通訊、健康支援,等等。
網際網路是現代資訊社會的入口,技術進步幫助老年人口以更大的便利性滿足需求、獲取服務。而且,資訊化塑造老年社會生活,不僅是滿足需求的過程,也是構造社會參與、形成社會資本的過程。就拿最簡單的微信來說,雖然在老年人口的微信群中充斥著未經證實的虛假資訊,也有觀點認為老年人沉迷於網路時間過長會給其身心帶來不良影響,但是,這些微信群構成老年人口社會交往的虛擬空間,發展出線上的社會資本,對老年人口生活福利、社會交往需求的滿足具有積極影響。
從供給端來看,科技進步有助於提升不同老年群體之間的互動和自主服務能力,最佳化養老資源的配置方式,一個能力更強的新型養老服務體系正在形成的過程中。
比如,當前國內已經有成百上千的智慧養老專案和基地。無論是居家社群養老,還是機構養老,基於資訊科技應用加強智慧養老的場景越來越豐富。
又如,透過老年人口行為資料、健康資料等的積累和挖掘,可以發現他們的需求,並透過新的技術手段加以匹配。正如國際網購平臺亞馬遜可以根據讀者的購書和閱讀習慣進行關聯推送,透過對老年人口的行為資料、健康資料進行積累、挖掘和分析,解析老年人口需求、以新的技術手段精準匹配其所需服務並不斷對服務內容進行最佳化,在技術上已經完全可以實現。
我曾經參觀過上海市臨汾街道的智慧養老社群專案。專案的技術平臺透過安裝在床鋪上的感測器來監控睡眠,透過床邊的腳墊對老人的家居安全進行監測。另外,還有一些公司透過腕錶等穿戴裝置監測老年健康資料(如心跳、血壓等)、利用GPS確定老人的空間位置,而且這些資料本身又可以為進一步的安全預警和健康管理提供可能。比如,可以將老人的個體健康資料和社群衛生服務中心、醫院可以提供的醫療服務結合起來,掌握健康資料以後的家庭醫生能夠提供更全面的健康建議和服務。目前,已經有不少智慧養老企業、智慧養老社群和服務基地投入對此類專案的實踐。
實際上,這些智慧養老專案未必需要很高的技術含量。它們的主要優勢在於透過技術服務整合、服務系統搭建、管理服務機制構建,提升老齡事業的管理和服務水平,促進養老服務資源配置的整合與最佳化。這也提示我們,資訊化時代的智慧老齡社會在技術上也許並不難,更需要密切關注的,是技術滲透的過程本身是否增進了老齡群體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他們對此類方案是否認可,增進的福利是否可以與使用者需要付出的不便、時間、隱私等其他代價相抵消,才是最關鍵的。
未來社會的人口老齡化程度會進一步提高,而我們不必對此悲觀地認為,“老齡化危機必將來臨”。我們更應該做的,是積極尋找應對老齡化的“智慧方案”,使技術為我們所用,讓技術進步為老年人口的生活質量和社會福利服務。
適老科技開發不單單是一個技術創新的過程
科技進步在人類社會的不同階段都發揮著突破性的作用,如蒸汽機、電的發明、計算機和網際網路的發展。科技創新帶來經濟生產方式和社會生活形態的改變,已經在人類歷史上反覆上演。當前,資訊科技的進一步發展和資料時代的到來,又將改變老齡社會的基本面貌。基於科技進步的智慧老齡社會已經不再是科幻,正在成為社會的現實形態。
但是,過度相信科技進步和大資料探勘研發就能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也是不現實的。技術需要依靠社會執行才能解決社會問題,或者說,社會生活透過技術的支援推動自身發展。有相當多的科技創新,在技術層面上已經解決了基本問題,卻無法落實到社會經濟生活中,則進一步說明,智慧老齡社會不只是一個科技創新的問題,而是經濟社會體系不斷調整和構造的過程。
單純依靠適老科技開發應用本身,並不足以建設智慧老齡社會。科技進步要和經濟產業發展緊密結合,和社會生活的具體執行緊密結合,以及和制度建設緊密結合,才能實現智慧老齡社會。適老科技開發應用需要和經濟發展、產業發展緊密結合。技術進步和產品服務透過應用場景的產業化運作,才能發展成為產業,從而從真正意義上改變社會生活形態。
例如,無論是微信還是支付寶,都是在產業發展的過程中,逐步從新興技術應用轉化成為社會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才有可能真正提升普通人生活的數字化和智慧化水平。
同理,適老科技的開發應用也會受制於老年人口的經濟收入和消費能力。在廣大農村地區,當前人均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有限,對這些人口來說,智慧老齡社會的社會生活就顯得更遙遠。適老科技開發應用與社會生活的具體執行緊密結合,才有更大希望。
從技術進步到改造社會生活,很難透過個體的自發適應來實現,離不開社會機制的組織作用。技術能夠得到應用,需要透過一系列的社會組織、社會機制和社會行動來發揮作用。例如,透過時間儲蓄銀行來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從技術系統來看並沒有特別的難度,構造勞務互助的系統和信任體系卻並不容易,需要發揮社會組織、社群、銀行等不同社會主體間的良好合作,需要結合具體實際,設計和構建相應的社會機制。
因此,值得強調的是,要想實現適老技術和社會生活相結合,需要使科技創新和老年人口的具體需求相結合。一些適老技術如果只是聽起來很美,不能較好地契合老年人口的具體需求,就難以得到應用和推廣。
此外,適老科技的開發、應用和推廣,還需要適當的制度環境、制度安排和監督管理。例如,隨著社會經濟生活的數字化和大資料的快速發展,相關應用會給資料安全和個人隱私帶來威脅。這時,如果沒有有效的制度監管和法律保障,各種新風險(包括金融風險、詐騙風險等)也相伴而生。企業在執行中收集到的資料,在法律意義上,應該只是為企業經營所用,但企業有可能將這些資料資產賣給第三方,也可能構成大資料企業垂直性的經營壟斷。凡此種種都涉及資料產權和權益保障問題。因此,智慧老齡社會建設需要與之相匹配的制度和法治支援,並要求相關公共管理體制的改革與跟進。
建設智慧老齡社會不單單是一個技術創新的過程,甚至不主要是技術的創新,更牽涉到產業投資和經濟發展、社會機制和社會生活的構造、制度建設和公共管理體制建設。進一步看,這一過程還包括倫理、價值、生命觀等綜合內容,包括對具體社會文化環境的影響。智慧老齡社會需要依託科技進步,更需要超越科技進步,需要涵蓋技術、社會、經濟、制度等方方面面的整體性建設。在這一過程中,認為技術能夠解決一切問題的“技術至上主義”的看法是非常危險的。
構建智慧老齡社會離不開治理的發展
基於上述討論可知,智慧老齡社會是在資訊化深化和科技創新基礎上的老齡社會建設,是包括經濟產業、社會生活形態變化和制度建設的整體發展。因此,建設智慧老齡社會需要社會治理層面上的綜合建設,需要充分發揮市場驅動、社會建設和政府主導的共同作用。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市場機制對於構建智慧老齡社會具有基礎性作用。基於市場機制實現資源最佳化配置,會帶動相關智慧養老服務的資本融資、企業新生,實現各類經濟和社會組織的創新發展。企業、政府和社會機構會有極大的動機和積極性,快速地將智慧老齡社會架構到一種可觀的狀況。目前,我國已經有成百上千的企業開始拓展智慧養老專案。隨著老年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智慧老齡社會所帶來的產品和服務具有巨大市場空間,將帶動新的產業形態,成為經濟發展新的機遇。
在智慧老齡社會的市場性不斷擴充套件的過程中,需要加強的是相應的社會建設。值得重視的是避免資訊化過程中老年人口存在的數字鴻溝,避免產生數字排斥和數字不平等。為了避免部分人口被忽略在技術進步和資訊化發展之外,需要增強對老年人口的數字包容。只有更加平等和公正的智慧老齡社會,才有助於所有老年人口生活福祉的提高。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要充分重視和強化智慧老齡社會的“社會性”,避免技術進步過程中出現社會的碎裂。技術有其兩面性。一方面,技術改變了社會交往,改變了人和人之間的連線方式。另一方面,技術在強化個體性的同時,也有可能從其他一些層面瓦解一些人和人之間的緊密聯絡。
例如,如今,幾乎每個人都可以透過智慧手機完成購物、消費、娛樂等生活內容安排。人們雖然沒有“宅在家裡”,卻“宅在了數字化的蜂巢中”,成為一個龐大的資料中心的外部終端。從這個角度而言,智慧老齡社會需要透過技術進步來支援社會生活,但一定要警惕,不要將人變成技術體系和資料系統的外展介面。
技術應成為人類社會的助手,而不能成為控制人類社會的力量。片面的技術主義存在著“技術控制社會”和“技術瓦解社會”的危險。在資訊化過程中建設智慧老齡社會,需要重視智慧老齡社會的社會性和人文性,需要透過社會建設動員和組織人類活動的參與,促進社會組織發揮作用,依託線上和線下更緊密的社會交往,構造更加密切聯絡的社會生活。
就完善的社會治理體系而言,建設智慧老齡社會離不開政府的作用。特別是在我國既有的公共管理模式中,政府有較大的能力引導和建設智慧老齡社會。
在這種情況下,政府需要進一步將智慧養老整合在積極應對老齡化的國家戰略實施過程中,推動公共管理體制調整和制度改革。不僅要發展醫養結合、康養結合,還需要將養老和資訊化結合起來,推動一種“資訊化+養老+”的模式。政府責任還包括資訊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對弱勢群體的資訊服務需求的支援、加強資料管理和法治建設,等等。同時,政府也需要為智慧老齡社會建設中的產業發展提供政策支援,推動市場服務的標準化、促進多元投融資的發展等。
科技進步中的社會建設,是透過技術化應用,使人類社會組織化的能力得到增強,用技術來增進人類社會的組織。當科技進步可以為人類社會積極應對老齡化提供新的工具時,我們不妨將資訊化發展和人口老齡化過程結合在一起,帶來社會生活形態的整體性改進和升級,對未來老齡社會將呈現出的智慧老齡社會形態隨時關注、保持想象。
構建智慧老齡社會是人類社會的未來發展方向,這個目標不完全是一個技術過程,而是社會經濟發展系統的整體變化。這一目標的實現離不開社會治理體系的實踐——透過加強政府主導、激發市場機制和社會建設,在人口老齡化不斷髮展的過程中,創造出更加繁榮、充滿活力和機遇的未來社會。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