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沒了”,孩子的親子作業完成了
為了要增加家長和孩子的互動,不少學校都會時常佈置親子作業,對於老師的要求,家長們自然也是盡力滿足。但是不少時候家長們會發現,老師佈置的作業,彷彿根本不是為了孩子,而是為了家長量身定做的一樣。因為這些作業對於孩子來說,已經嚴重“超綱”了,只有成年人能完成。這個發現,讓不少家長非常的困擾。
王先生的兒子正在上幼兒園,幼兒園的老師常常會佈置一些親子作業,其中包括帶一些盆栽,做一些標本,畫一些漫畫之類的,好在比較簡單,所以王先生也認了,每次都會盡力完成老師的要求。
結果這次,學校又要求孩子帶小蝌蚪去學校,王先生無奈之下,只能抽空帶著兒子去河邊尋找。不幸的是,兒子一個沒站穩,從河岸上跌進了河裡,王先生慌了神,趕忙跳進河裡救兒子,結果,兒子救回來了,王先生卻不幸溺水身亡。就這樣,為了一份親子作業,這個原本幸福的家庭,支離破碎。
小區裡的鄰居們,每每看到王先生的妻子和兒子,都會心疼不已,是啊,孤兒寡母的要怎麼辦呢?真的太可憐了。
做親子作業的意義在哪?
1、促進親子關係的提升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角色是很重要的,爸爸媽媽必須多多陪伴、照顧、教育孩子,多和孩子溝通,這樣才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和發展。
而老師佈置親子作業,要求家長和孩子共同協作、一起完成,其中的一個目的就是,希望家長能借此機會好好和孩子相處,這樣不僅對提升親子關係有幫助,還能幫助孩子收穫更多。
2、增強孩子的動手能力
親子作業,其實不該是完全由家長代勞的,這樣不僅家長本人會覺得累,而且也會讓親子作業的效果大打折扣。
正確的做法是,以孩子為主,家長為輔。孩子是主人公,應該負責完成作業,而家長應該起到監督、輔助的作用,也就是說,孩子遇上了困難,有不會的,家長才可以幫忙,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孩子親自動手的能力。
3、鍛鍊孩子的任務意識
老師給孩子佈置作業、下達任務,家長主動帶著孩子完成,這也是一種鍛鍊孩子的任務意識的表現。
這就是在告訴孩子,要有責任感,對於自己該做的任務,一定要盡力完成。等孩子的任務意識比較明確了,對於孩子今後的學習、工作也是有幫助的,也能促使孩子盡力做到最好。
可見,如果學校佈置的親子作業比較合適,能夠完成,那麼家長和孩子是應該積極配合老師的要求的,這麼做,對孩子很有好處。
學校佈置的家庭作業太“難”,家長應該怎麼辦?
1、盡力而為
一般來說,對於學校老師佈置的親子作業,家長們是該盡力完成的,因為這樣對孩子和家長都好。但是,這並不是說,一些很難的親子作業,家長也要強迫自己去完成,這樣真的沒必要。
就像是“帶蝌蚪”這件事,如果市面上可以買到蝌蚪,那麼家長可以用買的,但是,如果身邊買不到,難道家長真的要跑去河裡撈嗎?這麼做又何必呢?只能說老師佈置的這個作業不合理,家長完全有拒絕的理由。
2、和老師溝通
像那些不太好完成的親子作業,家長可以和老師進行溝通進行解決的,因為老師可能事先沒有想那麼多,對於作業的實際可操作性可能也沒那麼瞭解。所以,如果家長覺得不妥,可以和老師商量,沒必要硬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