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與藝術總是有割不斷的聯絡,它帶給了藝術家源源不斷的靈感和激情,作品的感染力穿越時空,讓我們還能看到藝術家筆下的愛情是什麼樣。
情人節是西方傳統節日之一,它的由來眾說紛紜,其中流傳最廣的傳說來自於公元3世紀,羅馬帝國皇帝克勞迪烏斯二世在首都羅馬宣佈廢棄所有的婚姻承諾,當時是出於戰爭的考慮,使更多無所牽掛的男人可以走上爭戰的疆場。一名叫瓦侖廷(Sanctus Valentinus)的神父沒有遵照這個旨意而繼續為相愛的年輕人舉行教堂婚禮。事情被告發後,瓦侖廷神父先是被鞭打,然後被石頭擲打,最後在公元270年2月14日這天被送上了絞架被絞死。14世紀以後,人們就開始紀念這個日子。現在,中文譯為“情人節”的這個日子,在西方國家裡就被稱為Valentine's Day ,用以紀念那位為情人做主而犧牲的神父。
這幅作品創作於1814年,是新古典主義大師安格爾曾繪製的一幅想象的雙人像,名為《拉斐爾和弗娜芮納》,作品中安排了一名黑眼睛的女子坐在拉斐爾的腿上,儼然將拉斐爾的繪畫演變成了一個通俗的流行影象。拉斐爾終身未娶,但他心中卻有著一位無與倫比的女神,那就是他的情人弗娜芮納。弗娜芮納在拉斐爾的生活中一直很神秘,她崇拜他、關心他、愛護他,她常常遠遠地站在作畫的拉斐爾的背後,默默地看他作畫。她是拉斐爾藝術創作的靈感和源泉。關於弗娜芮納是拉斐爾情人的傳聞,大概在文藝復興時期就已經發端,到了19世紀愈發盛行起來,成為公眾談論的熱門話題。
《戴珍珠耳環的女孩》是荷蘭黃金時代巨匠維米爾的代表作,葛麗葉是一個家境貧寒的姑娘,應聘來到畫家維米爾家做女傭。在畫家的家裡,葛麗葉第一次接觸到奇妙的繪畫世界,這些美妙的繪畫喚醒了她潛在的藝術敏感。與此同時,維米爾也被葛麗葉的藝術天分和美好氣質打動。葛麗葉迷戀上維米爾的藝術才華,也願意為他付出一切,漸漸的葛麗葉也成為維米爾作品的一部分。《戴珍珠耳環的女孩》就是維米爾與葛麗葉之間純愛的最好的見證。只是美好的生活總是過得那麼快,最後畫家和女孩之間也沒能衝破阻礙,留下了一個永遠悵惘的故事,和那副不朽的鉅作。
西班牙畫家畢加索在《哭泣的女人》這部作品中,他以粗線條、硬式的筆風描繪了一個精神處於極度悲傷狀態女人的表情和內心強烈的痛苦。畫中對女人扭曲並形成碎片的臉的描繪是畢加索立體主義思想的發展。《哭泣的女人》,也是畢加索後期畸形女人作品中最動人的一幅。有人說畢加索把自己給了魔鬼,把畫筆給了上帝;而對於這一幅作品,他把痛苦給了女人,這個女人,就是朵拉·瑪爾。朵拉·瑪爾即是畢加索的情人,她經常不能自抑地大哭。
油畫《風的新娘》是畫家柯克西卡在1914年創作的一幅畫布油畫,現存於巴塞爾藝術博物館。柯克西卡是奧地利表現主義畫家、詩人兼劇作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加入奧地利軍隊並負傷,醫生認為他的精神已經受到損害,但他仍然在歐洲到處旅行,描畫風景。他和女音樂家、音樂家古斯塔夫·馬勒的前妻愛爾瑪·馬勒陷入愛河,幾年之後愛爾瑪因為害怕太深地陷入情感不拔而將他遺棄,但他終身深愛著愛爾瑪,他最著名的作品《風的新娘》也是獻給她的。作品中,柯克西卡用近乎神經質的粗線條表現出外界環境的狂風亂卷,朦朧的月色照著遠處的藍色群山和峽谷,而一對戀人就在這狂風中相擁而眠,他們的激情瀰漫在空中,而內心中湧動的愛意似乎築成一道壁壘,擋住了那狂暴的西風。然而仔細觀察畫面中的兩個人物,“新娘”安靜熟睡,“新郎”卻雙目圓睜,彷彿預感著不幸就要降臨。在扭曲的線條和狂躁的色彩中,似乎可以預見到這一對戀人最終分道揚鑣的結局。
《鞦韆》一畫描繪的是浮華貴族少年藏在樹叢裡偷看小姐盪鞦韆的場景: 這時鞦韆上的小姐一隻高跟鞋不慎脫落並甩了出來,這位浪蕩公子準備伸手去接。儘管畫得十分細緻,比如,花園的景色與樹叢畫得很美,畫意的格調卻有些豔俗。這幅畫代表了當時貴族的藝術趣味。以調情為內容,在弗拉戈納爾的全部作品中佔有一定優勢,而且無論從內容與形式上看,比起他的老師布歇來,則有過之而無不及。在為顯貴們訂購而作的那些幅畫上,香豔的氛圍表現得非常露骨,輕佻的內容與高超的色彩技巧,是弗拉戈納爾繼承布歇"向婦女獻殷勤"的一種繪畫"傳統"。
藝術家的愛情故事至今被人們津津樂道,而這些情感都給予了作品靈魂。情人節表現在西畫裡雖然只是一個場景、一幅肖像,卻記錄了藝術家的真實經歷,抑或是一種時代的記憶,讓我們用視覺去感受藝術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