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社民生週刊
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委員,鄭州大學法學院教授沈開舉提出了關於高校博士招生名額制度改革的提案。沈開舉建議將廢除博士招生指標管制,由教育部制定博士點管理國家標準,可以限制每一位博導每年招生博士最多不超過幾名同時博士培養要遵循“寬進嚴出”的原則,不宜把管理重心放在指標限制上,繼續做好留學生的招生和培養工作。
以下是沈開舉為關於高校博士招生名額制度改革的提案全文:
高校博士點的設定不容易,需要過五關斬六將。但是,更不容易理解的是對博士招生名額的限制。
一、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是名額限制過嚴。目前教育部直屬高校每一位博士生導師每年能夠招生一名博士生,其他高校一位博士生導師一年還不能保證一個博士生招生指標,新設定的博士點指標更少;
二是影響學科點的可持續發展。眾所周知,學位點的人才培養需要有連續性,需要有規模效應。過分的指標限制對博士點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造成嚴重傷害,有些博士點博導們不得不輪流招生,甚至造成人才培養斷檔;
三是影響科研工作的開展。高校的科研工作,博士生是主力。博士招生指標太少,很難組建研究團隊,更影響科研成果的產出;
四是對新設博士點的限制不但不利於博士點發展,影響高層次人才培養,更是與解決教育發展中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不相適應;
五是導致各省市、各高校爭先恐後去教育部要博士招生指標,給教育部增加不必要的負擔。
二、原因分析
嚴格意義上講,高校博士招生是高校的辦學自主權。現在國家已經把博士點的設定權拿走了,那麼,高校博士點的招生權就應該回歸高校,這是對高校辦學自主權的最起碼的尊重,更是“放管服”改革的必然要求。
對高校博士招生指標的限制,其實是計劃經濟的管理手段,既不尊重高校的辦學自主權,也不符合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
一個國家的高等教育發展是由一個國家的國情和發展階段、發展需要決定的。別國的經驗可以學習借鑑,但決不能盲目比比較。中國的國情是高層次人才太少,中國的發展階段和發展現狀是高層次人才不能滿足國家發展需求。
三、主要建議
一是廢除博士招生指標管制,還權給高校;
二是由教育部制定博士點管理國家標準,可以限制每一位博導每年招生博士最多不超過幾名;
三是博士培養要遵循“寬進嚴出”的原則,不宜把管理重心放在指標限制上;
四是繼續做好留學生的招生和培養工作。